放下便是

刘安成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0px;">放 下 便 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者:刘安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篇制作:井天斋书法工作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图:部分来自网络(谨向作者致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时间:2024年4月10 日农历甲辰三月上浣</span></p> <p class="ql-block">  朋友间的一次小聚,不意间聊起了家事,一哥儿们有意无意地调侃戏谑我“艳福不浅”之类的话,让我很是尴尬,一股无名火上头,随即就有点想翻脸的冲动。虽然当时候出于礼貌,没有把情绪爆发出来,但终归是心里老大不爽。</p><p class="ql-block"> 年少时期的命运多舛,成年之后生活的一再变故,内心深处的创伤可能多了些,脆弱的神经似乎经不得更多的触碰。对乎?错乎?我不想掩瑕藏疾,更不想粉饰太平,只是无奈地认可这种“存在”。但要说所谓的“艳福”,却不啻为对当事者的不尊重,也是与现实存在完全相悖的,实在是承载不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回家后躺床上细细想想,不由得自责起自己的心胸狭窄来。其实大可不必对别人的一句话如此在意,而这种“在意”的根源还在于自己对过往的一切没有摆脱,或者是没有完全搁置起来。如果忘记了,一切也都无所谓,“艳福“浅”也好,“不浅”也罢,又能怎样?说到底,还是纠缠在以往的阴影里,自己给自己较劲,完全没有放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鞋子硌不硌脚,不劳驾别人评点,自己的脚最清楚。老百姓有句俗话,“人的命天注定”,似有一定道理。生命历程中的每一次看见和遇见,都是定数,都应该得到尊重。甜就甜了,苦就苦了,都是自己的选择,无需强求,也强求不得。拿别人的作为惩罚自己,这样的事我做的还少吗? 由此,我联想到了富甲一方且享誉中外的饱学之士李叔同——弘一法师。</p> <p class="ql-block">  大师年轻时不仅锦衣玉食,且于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诸领域都有着不凡的造诣。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绝世才子,竟然弃绝红尘、遁入空门,过起了一袭布衣、一根藜杖的苦行僧生活,甘淡泊、守枯寂。24年潜心修行,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何以如此?是他厌倦了尘世?还是参破了人生?很多人不得而解。法师生前有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这是对我触动最大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更可以作为大师出家原因的最好诠释。而说到出家的因缘,大师自己曾这样说:"有很多人猜测我出家的原因,而且争议颇多。我并不想去昭告天下我为何出家,因为每个人做事,有每个人的原则、兴趣、方式、方法和对事物的理解,这些本就永远不会相同,就是说了他人也不会理解,所以干脆不说,慢慢他人就会淡忘的。至于我当时的心境,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更理想的方式,以教化自己和世人!</p> <p class="ql-block">  弘一法师的前半生,过得轰轰烈烈,一切自己所爱的事情,都一件件地做起来;一切自己应该承受的苦痛,都一件件地承受着。他从小失去父亲,长大后失去母亲。在日本,遇到了心仪女子,他大胆追求;身为人师,他亦做到最好,甚至甘为学生的学费而放弃修行,努力工作赚钱来帮助他完成学业。有人会不解,大师为什么要放下这一切出家修行,只有大师知道,如果不放下,他就没有办法实现教化自己和世人的理想。就好比我们手里拿了太多的东西,如果不懂得放下,就会越来越重。而如果遇到更喜欢的东西,却发现已经腾不出手来去接纳它们。这时候,唯有放下手中的东西,才能够得到新的东西。如果一个人既想达到修行的最高境界,又舍不得放下家庭和尘世的一切,就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p> <p class="ql-block">  出家之后,大师放下尘世的一切,甘愿过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清苦生活,身体力行地参悟人生。我们常说,不是我想有这么多的烦恼,只是人生有太多的牵挂和无奈。其实仔细想来,人生哪有那么多不可以放下的呢?小到邻里之间的纠纷,大到生死。你放下也好,不放下也罢,其结局并没有什么改变。不同的只是,放下的人,收获了一份轻松和快乐;而放不下的人,只能一辈子背着包袱过日子,不得快乐。</p><p class="ql-block"> 我岂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挑单的五年多时间,我忍受着如影随形的悲伤和痛苦,把自己完全封锁起来。除了上班,不给外界有任何联系,整日里让泪水和着泡面过生活,临帖,读书,写作,甚至三四天不下楼,一天也说不上三两句话,以此打发难捱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清净倒也清净了,可清净了又能如何?你总不能生活在真空里不吃不喝不撒不尿吧?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你不是还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慢慢熬过吗?想到此,让人好生纠结!</p> <p class="ql-block">  近几个月来,追随释然老师研修心理学,确乎收获满满。过去未曾接触过或者是迷茫甚至于错误的认知,在这里都得到了呈现、诠释和有了答案。原来,一切的根源都在于自己。自己一旦把一切放下,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轻松和喜乐,所有的困惑或苦痛都会遁形而逃。放下过去,善待自己,及时清理心里的垃圾,试着把过去发生的无论丑恶与美好,都变成最好的回忆,一切都如清茶般悠远,酒一般甘醇,愈久弥香。当我学会理智地面对过去,把它变作“养份”用来供奉心灵的莲花,变成阳光雨露滋润眼前的万物,竟然觉得有更加美丽的东西走向了我,让我的生活更加精彩起来——意想不到的精彩!而假如,我还是死拽着过去的情感纠葛不撒手,错把肉麻当有趣,自己作践自己,又有谁会多一份同情或可怜给你?难道你需要这些吗?当然不会。但是,长此以往,对自己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残或者伤害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代女作家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在恰当的时候做最恰当的事情,活在自己的年纪里,是一件幸福的事。时光一去不回头,错过了,无法找回,无法复制;失去了,无法挽回,只剩下错误的回忆和心底的悔意!</p> <p class="ql-block">  其实只要做好现在,就是做好了自己。过去的已经错过了,难道还要错过现在?还要错过即将成为现在的将来吗?为何不在沉湎于往昔之时告诉自己不要忘记用一部分时间去掀开那面窗纱,看看此时正在默默伴我左右的美好呢?再不要让自己犯同样的错误好吗?过去已成定局,再怨愤,再悲伤,那就意味着我将会错过现在,错过未来。因为生活依然在继续,不会为我而停滞。过去留下了深深的遗憾,难道还想遗憾终生吗?今天为昨天伤感,明天又为今天伤感,那不就注定要伤感终生了?生活其实还是很美好的!遗憾一时可以,但是不能遗憾一世啊!我在告诫自己,从哪儿摔倒,就要从哪儿爬起来。如果总是让自己趴着或者爬着,就无法幸福地生活。再说得严重点,就连起码的正常生活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  唐代大德惠能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当我们心无一物,转身来看过去时,过去就是一首怀旧的老歌,一盏陈年的美酒,一杯隔夜的香茶。淡远,静美,芳醇,清幽。我们歌唱它,品味它,祝福它,一切放下,如其所是。说说,想想,也就丢了,又何尝不是一种超度?</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刘安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第五届副主席兼刻字委员会主任。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清华美院、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客座教授。任多个书画院艺术顾问。书法作品曾在韩国、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展览。著有《刘安成书法散文集》《北京大学书法研究生书法精品集》散文集《井天斋心画》《风轻云淡》书法专著《米书临习札记》《历代书家析要》《当代书法名家刘安成》《书坛撷英刘安成篇》。电视书法讲座《安成书论》38集、《文化传承访谈》25集并结集出版。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书法理论文章和散文随笔多篇。</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