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往事:两个书生的相遇

布衣者 严林

<h3><strong>壹 山雨欲来风满楼</strong><strong></strong></h3></br><h3>13世纪毫无疑问是属于蒙古人的世纪,他们依靠军民合一的高效组织、就地取材的后勤方式、可供长途奔袭的蒙古马、性能优良的蒙古复合弓、轻便的皮甲、从狩猎中总结出来的灵活战术和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控弦之士,从蒙古草原出发,向北征服了俄罗斯,向西搞定了中亚、西亚和东欧。</h3></br><h3>不过,蒙古人在向南发展时,金和西夏都给他们制造了相当大的麻烦,甚至在1227年,连成吉思汗都死在彻底征服西夏之前,但这并不能阻挡他们继续南下的脚步。</h3></br><h3>当南宋理宗赵昀在1234年和蒙古人联手灭掉金国以后,复仇的快感并没有维持多久,他很快便感到后悔。遥想1125年,他的前辈宋徽宗曾联金灭掉大辽,旋即在两年后步辽的后尘,被不讲武德的金所灭,这是一个相当深刻的历史教训,但南宋第五任皇帝赵昀不幸忘记了这个教训,他犯了和宋徽宗一样的错误。</h3></br><h3>为了师出有名,1235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蒙古第二任大汗窝阔台以南宋违背盟约为理由,发起了进攻。蒙古大军兵分三路:东路军由温不花、史天泽率领,直入江淮;中路军以窝阔台的三子阔出为帅,剑指襄阳;窝阔台的次子阔端则领西路大军进入四川。</h3></br><h3>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nbsp;上图为龙州地区的涪江峡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若按照经验看,南宋帝国应该很不经打,似乎扛不住蒙古军队一次全力的冲锋,汉人王朝甚至有全面崩盘的危险,但1243年,已经是不惑之年的赵昀终于变聪明了些,他起用名将余玠这让战局出现重大转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简单来说,他的策略就像足球场上常见的战术——防守反击,利用西部的山河之险和堡垒之固做好防守,然后在对手大意疏忽暴露弱点时果断出击,重庆和四川的军民爆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江淮和襄阳的宋军也顽强作战,竟让此前所向披靡的蒙古大军无功而返,而这让赵家王朝又苟延残喘了一段时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贰 书生一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窝阔台之后,1251年,蒙哥依靠父亲拖雷留下的精兵,把大汗之位从窝阔台一系手中抢了过来。1258年,年过半百的蒙哥感觉时不我待,他急于在南方战场上证明自己,否则无法巩固自己的大汗之位。他吸取了教训,决定集中力量先攻取四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蒙古人的军队从甘肃南部走传统的阴平古道进入川北,南宋一些抵抗意志薄弱的将领纷纷投降,比如龙州守将王知府、石泉军守将赵顺、潼川安抚副使刘整等等,绵州知州坚范辰孙坚持抵抗,但因力量悬殊而战败被杀,一时之间,整个川北地区,抵抗蒙古的武装力量似乎只剩下一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南宋龙州州治,今平武县江油关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支由汉人、氐人、吐蕃人和羌人组成的联军,首领则是一位来自江南扬州府兴化县的书生,他的名字叫王行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行俭,目前没有历史资料能确切证明他出生于何年,卒于何年,系进士出身,但哪年考上的,也不知道。他是在1201年被以怕老婆而成名的宋宁宗赵扩所重用,任龙州判官,根据他后面的工作上的激情表现和抵抗蒙古人的超长时间,推测他当时应当是个精力旺盛的青年,他在州判任上,兴办学校,加固城池,安抚各民族,也就是做好了教育、军事和统战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行俭凭借工作上的优异表现以及朝中参知政事李鸣复的建议,于1226年被宋理宗赵昀赐世袭龙州三寨长官司长官一职,就这样,宋元迭代的烽火催生出了中国历史上目前已知的第一位土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蒙古的压力,王行俭不得不放弃当时的龙州州治所在地江油关(今平武县江油关镇),在雍村(今江油市大康镇)新筑一座城池作为州治,从而以雍村为根据,背靠匡山,进可以袭扰蒙古军队,不利则可以退入深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行俭利用熟知地理、民情的优势,在山区坚持抵抗,在川北地区和蒙军反复争斗,使宋朝的旗帜在龙州地区飘扬了近半个世纪而未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叁 书生二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行俭是以龙州判官兼三寨长官司长官的职务和名衔而主持龙州的军政要务,当时龙州知州一职似乎无人担当,所以,王行俭当是南宋帝国在龙州地区实际上的一把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论能力、资历、号召力,似乎王行俭是龙州知州的最佳候选人,但朝廷的任命却出人意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62年,宋理宗任命另一位书生,来自临邛(今邛崃)的进士薛严知龙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严,生于1212年,卒于1300年,何时考上的进士,不得而知,任龙州知州时已经50岁,属于大器晚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严祖上源自河东(今山西),他的一位薛氏前辈大概是在李世民成为皇帝前的幕府干过文职,唐朝名将薛仁贵是他们家族里的佼佼者,薛氏后来迁到四川临邛,毫无疑问,祖上的政治资本到薛严这里已经没多大用,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何况此时已经是宋元交替之时,前途难以预料,一切的一切唯有靠自己努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薛严到龙州时是只身赴任,多年以后才将家属接到雍村,他的朋友,另一位陈姓进士在为他送行时,作了一首带些伤感又表达鼓励的诗,为这次远行增添了侠义悲情的格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nbsp; &nbsp;&nbsp;宋末元初龙州州治,今江油市大康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空降而来的一把手,此时在龙州工作已经超过60年、年纪比薛严大很多的王行俭完全可以拒绝与晚辈的合作,使之难以立足,或者可以一怒而转投蒙古的阵营,对于朝廷的任命,王行俭不可能毫无情绪,毕竟他带领龙州军民抗击蒙古数十年,劳苦功高,完全可以进一步提拔重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朝廷自然有朝廷的考虑,毕竟,宋朝以武立国,但却以文治国,王行俭虽是进士出身,但此时俨然已成为边地有名的世袭武将,蒙古这个外患固然可怕,自己的武将尾大不掉也是麻烦,所以,让另外一个书生前来知州事,以文统武,既是本朝传统,也是平衡地区权力的需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王行俭还是有气度的,也是有政治觉悟的,大敌当前,没有斤斤计较,选择服从朝廷的安排,尊重薛严的地位,两位书生,一文一武,在工作上配合得很好,龙州的局面才没有在蒙古人的压力面前崩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鉴于薛严的不负众望,其屡屡有收复失地之捷报,1265年,24岁的宋度宗登基改元不久,便赐薛严为世袭龙州知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历史洪流滚滚向前,任何人物在时代潮流下都只是被裹挟的小浪花,当王行俭和薛严还在帝国西部的山区坚持时,位于帝国东部的都城临安却率先陷落了,谢太后和年仅6岁的南宋恭帝在1276年向元世祖忽必烈投降,尽管恭帝的两位小弟弟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了流亡小朝廷,但掌管泉州市舶司的阿拉伯人的叛宋归元,让流亡海上的小朝廷难以立足,不到三年,崖山一战,珠江口外的海面惨不忍睹,千艘战舰的沉没和超过十万具的浮尸意味着大宋王朝的彻底的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帝国西部的龙州抵抗蒙古大军已经快要接近1个世纪,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消耗已经到达极限,当太后和皇帝投降的消息传来时,作为书生领兵的传奇人物,薛严、王行俭明白抵抗已经毫无意义,彼时二位土司的心情肯定是难以言说的复杂,迷茫、惆怅、失落、解脱、欣喜、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雍村紧跟临安的脚步,归顺,也是在此处,当薛严和王行俭分别从元朝使者手中接到象征四品、五品官秩的绣直径一寸五小杂花的紫色长袍以及诰敕(任职文件)、印章、虎符(节制兵马)、驿传玺书(通行证)、金银字圆符(紧急军务证明)等信物的那一刻,意味着他们的世袭特权得到新生的元王朝的永久认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两个来自外地的书生,就这样成为龙州延续700多年的两大土司家族的始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参考书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龙安府志》——清&nbsp;道光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土司制度》——龚荫 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绵阳简史新编》——蒋志 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绵阳史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历代年号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服饰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沈从文 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代官制、兵制、科举制表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郡县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pNGBXem391H75ArngIQdTw"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历史发烧友”,著作权归作者严林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