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陕州地坑院印象

善缘

<p class="ql-block">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在与大自然抗争中,形成了许多赋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村落。陕州地坑院,就别具一格,是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4<span style="font-size: 18px;">月6日(星期六)趁放假的间隙,我和老伴随团游览了陕州地坑院4A级景区,早7点出发,上午10点半到达,该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汴乡北营村,距三门峡市区11公里,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适逢假期,游人挺多,停车场车辆停的满满。</span></p> <p class="ql-block">  下车后,我们首先来到了景区小广场,导游去购票,顺势浏览了广场景观,广场上两排国潮大唐仿古宫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鲜艳夺目</span>,喜气而祥和。</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处南侧的游客中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色古香,</span>橘黄色的墙壁,灰色的砖瓦,灰黄相间,显得古朴典雅。门票每人60元,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可免门票,凭身份证直接检票进入。</p> <p class="ql-block">  景区入口处的园林花池,两只仿真天鹅,席地而卧,嬉戏打闹,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  门楼两侧入口处各摆放了一只石雕大象,寓意吉祥如意,财源滚滚。</p> <p class="ql-block">  门楼墙壁上悬挂着仿古大唐八角型宫灯,装饰的门楼喜气盈门,气势恢宏,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门楼正门为仿古建筑,楼高三层,正门上方书写横批:陕州地坑院。上联:地平线下古村落,下联:民居史上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门楼北侧是“北安门”。</p> <p class="ql-block">  门楼南侧是“南平门”。</p> <p class="ql-block">  小广场景观别致,环境优雅,景色宜人,顿感神清气爽,老伴在此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地坑院,又叫"天井窑院",准确地说,是地下窑洞院。一座座窑洞院连在一起,就是一个地坑院村庄。这样的村庄被称为中国最神奇的地下村庄、凹在地下的村庄、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种生土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第一道门后,可看见地坑院邮局和讲解处,在此可请讲解员介绍。我们通常说,观景不如听景,只有听了介绍,才能深入了解地坑院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以及景区布局。</p> <p class="ql-block">  进门后,在一道门和二道门的区域,可感受到浓郁的陕州文化氛围。瞧,树上挂的小红灯笼,喜气烘火。</p> <p class="ql-block">  树下摆放的扇型灯,雅而有趣。</p> <p class="ql-block">  五彩相间的大唐不夜城仿古宫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融合,衬托出了景区的气派和庄重。</p> <p class="ql-block">  景区第二道门是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第二道门有5个窑洞组成,门头上有元宵节搭建的龙凤呈祥彩灯,龙腾凤舞,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园内以地坑院民居和黄河文化为底蕴,集游览观光、观摩体验、学术研讨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  进入第二道门就进入了景区核心,由21座即相互连通又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一个院落,一个主题,有地坑院营造技艺、剪纸、捶草印花、澄泥砚、糖画等文化展示和非遗表演,是民俗文化的"大观园"和"小百科"。</p> <p class="ql-block">  最具特色的主题院落有——展示陕州特色剪纸的剪纸院,表演陕州传统曲艺锣鼓书的曲艺院、展现当地婚俗特色的婚俗展示院,展示当地农耕器具的农耕院等等。</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一洞一内容,全方位向世人展示了地坑院的历史演变及陕州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与民俗技艺。</p> <p class="ql-block">  2012年地坑院内居民完成了整体搬迁,现建有8个连接院落的通道,每个通道都灯光璀璨,实现了院院通,很有氛围感。</p> <p class="ql-block">  沉浸院内仰视,有天井、窑洞、门洞组成,四方四正。有的院内还栽种有树木。为打造景区,每个院落都进行了修饰,有非遗文化展品。</p> <p class="ql-block">  院内的灯展。</p> <p class="ql-block">  砖砌的洞门以及院内的灶台。此季节,进入洞内有一种荫凉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这是人民公社院,洞内的陈设和物件,既熟悉又亲切,仿佛看到了过去如火如荼的生活场景。</p> <p class="ql-block">  每个院落都有青砖修砌的通道,直达地面上,当地人叫它“门洞”。</p> <p class="ql-block">  经门洞到达地面,地面上是个游乐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石牌坊。上书横批:民居奇观。上联:进村不见房,下联:闻声不见人。 </p> <p class="ql-block"> 茅<span style="font-size: 18px;">草</span>水井房。</p> <p class="ql-block">  俯瞰地坑院,呈“回”字状,地上建有半米高的围墙。“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入户不见门,闻声不见人”是它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 坑院植树,要"前梨树,后榆树,当院栽棵石榴树",因"梨"和"利"同音,榆树号称金钱树,石榴多子,均取吉祥之意。门洞旁载一颗大槐树,寓意幸福生活长久、安康。</p> <p class="ql-block">  作为民宅,我一直琢磨它的采光、通风和排水问题。据介绍,地坑院里的居民在地坑院中间下挖深4~5米的旱井,俗称渗坑,专门用来聚集渗进坑内的雨水。</p> <p class="ql-block">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风俗。瞧,地坑院内的神龛。上书:地可发千祥,土能生万物。发人深思,感恩厚植我们的大地。</p> <p class="ql-block">  通过游览地坑院,可追溯陕州历史,了解地坑院的历史源渊,形成原因及社会背景。</p> <p class="ql-block">  曾经地坑院居民使用的生活用具。据介绍,地坑院是根据人们的生活状况应运而生的,过去,人们的生活状况很差,根本没有钱去建造房屋,那时候在地上凭力气挖个坑院居住,虽然费力大,耗时长,但却几乎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建筑材料,更不需要花什么钱。</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电影海报,缝纫机,剪纸,报纸糊墙生活场景。据介绍,地坑窑院又称"地窖院",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带形成的最古老,最独特的居民样式之一。是古代人类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传约有四千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会议室。据介绍,地坑院的成因主要是三方面。首先是地质原因:豫西地区的陕县塬上一带,黄土层堆积深厚,一般在50米~150米。黄土土质结构十分紧密,具有抗压、抗震、抗碱作用。这里地下水位较低,一般在30米以下,这些都为"地下挖坑,四壁凿洞"这种民居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曾经用过的杆称。其次是气候原因:豫西地区,属于半干旱性气候,特点是凉爽干燥,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只有500毫米左右。很少有大暴雨发生,一般不会殃及地坑院落。半干旱性气候有利于保持当地土壤的干燥和坚固,使窑洞建筑经久耐用。一年四季温差较大,更能体现窑洞"穴居"冬暖夏凉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  曾经使用的播种农具。第三是社会经济原因:相当长的历史时期,生活在黄土塬上的先民比较贫困。建造房屋难度很大,而地坑院结构简单,所用建材少,建筑成本低,只需要自家的劳动力于农闲之时挥镰刨挖,便能在一年半载中建成一座窑院,这是地坑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  曾经晒麦场上使用的铁叉、木锹等农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木推车。过去农家户主要使用的人力运输工具。</p> <p class="ql-block">  石磨。</p> <p class="ql-block">  古木门。</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卫生诊所。</p> <p class="ql-block">  曾经的电影放映工具和海报。</p> <p class="ql-block">  为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景区设立了旅游商品销售区,洞内摆放着工艺品、古董字画、金银玉器,一件件艺术品巧夺天工,意趣盎然。瞧,精致的陶塑。</p> <p class="ql-block">  瓷器。</p> <p class="ql-block">  木器。</p> <p class="ql-block">  曾经使用的陶瓷茶缸。</p> <p class="ql-block">  曾经使用的枕头套。</p> <p class="ql-block">  剪纸。</p> <p class="ql-block">  捶草印花。当地人把一种野生植物“芊棒棒草”采摘回来,夹在白棉布里摆放成花型图案,然后铺展在石头上,用木棒槌捶打出草的汁液渗印在白布上,形成白底蓝花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有了这种技艺,朴素的生活也变得多姿多彩。</p> <p class="ql-block">  壁画。</p> <p class="ql-block">  皮影。</p> <p class="ql-block">  葫芦烙画。</p> <p class="ql-block">  书画。</p> <p class="ql-block">  摔碗酒。</p> <p class="ql-block">  醋。</p> <p class="ql-block">  陕州锣鼓书。</p> <p class="ql-block">  陕州锣鼓书为坐唱形式,开场前都要先奏一阵开场锣鼓,借以制造气氛,当地的老艺术家们用豫西地方土语吹拉弹唱,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堪称中国的“架子鼓”、“爵士乐”,艺术价值非常突出。</p> <p class="ql-block">  说唱。地坑院内展示的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如捶草印花、陕州剪纸、锣鼓书、澄泥砚、木偶戏、皮影戏、糖画、红歌表演、陕州特色婚俗表演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体验互动性强,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  说唱片段。</p> <p class="ql-block">  锣鼓片段。</p> <p class="ql-block">  景区出口景观。</p> <p class="ql-block">  景区小吃街引进了陕西马嵬驿小吃街,集秦、晋、豫三省的名优小吃,供游客尽享美味。小吃街旁的五行院还设有陕州当地特色的“十碗席”。中午我们吃的当地特色小吃油泼面和肉夹馍。</p> <p class="ql-block">  小吃街过后,是商业街。现生意清淡,仅有几家。</p> <p class="ql-block">  木雕玩具店。</p> <p class="ql-block">  玉石店。</p> <p class="ql-block">  古玩店。</p> <p class="ql-block">  砚台,古书。</p> <p class="ql-block">  4000多年前,陕塬先民道法自然,遵循八卦,融天地人和水土命为一体,在黄土塬上平地掘坑,四壁凿洞,依穴而居,世代繁衍,薪火相传,形成了"地平线下古村落",造就了"人类穴居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的绝妙之笔,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民居建筑,正以其奇特朴真享誉中外,愿景区越办越好!</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