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印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三大纪律(汉白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八项注意(朱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章料:浙江青田封门墨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规格:2.5*2.5*7.7(两面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4月10日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曾有两个具有不同针对性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一个是针对人民军队建设的;另一个则是针对党政干部的。这两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人民军队建设和党政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作用,而它们的制定和完善都与毛泽东有着密切的关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民军队建设的《三大纪律》分别为: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八项注意》分别为: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党政干部队伍建设的《三大纪律》分别为: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实行民主集中制。《八项注意》分别为:同劳动同食堂、待人和气、办事公道、买卖公平、如实反映情况、提高政治水平、工作要同群众商量、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形成于建军初期。1927年9月,毛泽东发动和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要求部队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同年10月,在江西省遂川县荆竹山动员部队向井冈山进发时,规定了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1928年1月,部队进驻遂川县城,分散到县城周围农村发动群众时,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同年3月底,部队到达湖南省桂东县沙田村。4月初,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1929年1月,根据形势的发展和部队的实践经验,“六项注意”中又增加了两项:洗澡要避女人、不搜俘虏的腰包,形成了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工农红军的步伐一路向前、走过大江南北,对纪律的要求也在不断丰富发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