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科技赋能一一构建新闻从业人员与人工智能协同作业模式刍议

祖荣 51396962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以人为本 科技赋能</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一一构建新闻从业人员与人工智能协同作业模式刍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祖荣视界 作者祖荣</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作为在新闻出版行业工作三十多年的从业人员,日益深入地感受到人工智能给新闻出版工作带来的巨大机会与严竣挑战,如何在科技赋能的大势中坚持以人为本,在互补共进中智创未来,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摸式,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一一作者题记</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新媒体时代,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技术力量深度介入新闻生产流程,重构了行业生态,为新闻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新闻生产的效率,通过自动化信息采集、智能编辑、精准推送等功能,极大程度地解放了记者的生产力,减轻了其劳动强度,特别是在应对巨复杂多变量的新闻报道任务时,展现出超越人力的高效处理能力,成为记者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然而,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崛起也对新闻从业人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要求他们在角色定位、技能升级、价值坚守等方面进行深刻反思与积极调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重塑记者的角色与职责成为必然。传统的新闻采编工作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记者不再仅仅是信息的收集者与传播者,更需扮演深度思考者、数据分析员、跨界合作者的多元角色。他们需掌握并熟练运用人工智能工具,提升自身在大数据挖掘、算法理解、可视化呈现等方面的运用掌控能力,同时,保持对AI生成内容的独立判断力,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客观性与公正性,避免“技术依赖症”导致的新闻质量滑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尽管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我们不能忽视新闻业的本质属性——它仍然是一个深深依赖人类直觉、调查挖掘能力和判断力的职业。人工智能无法替代记者深入现场、感知温度、捕捉细节的独特洞察力,无法复制记者对复杂社会现象的深度剖析与人文关怀,也无法替代记者基于价值观引导的新闻选题与报道导向选择。这些源自人性光辉与专业素养的特质,构成了新闻业的灵魂,也是人工智能无法触及的核心地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因此,我们应当明确,人工智能对于新闻生产是加持而非代替,是帮手而非主宰,是工具而非灵魂。它应服务于新闻的真实、深度、全面报道,助力记者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升新闻工作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新闻从业人员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模式,实现轻量化但高水平的人的智力参与、以人工智能为主的内容创作模式,成为智能时代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理想的协同作业模式是共生共进、智创未来,换言之是 以人为本 、科技赋能,应遵循以下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一一人机互补。明确划分人工智能与记者的职能边界,让AI承担海量信息筛选、数据挖掘、初步编辑等机械化、重复性工作,释放记者专注于深度采访、观点提炼、价值判断等高附加值环节,实现人机优势互补,共同提升新闻品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一一智能辅助决策。利用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提供新闻选题建议、热点预测、受众分析等决策支持,帮助记者精准把握新闻脉络,提升报道的时效性与针对性,但最终决策权仍牢牢掌握在具备专业知识与经验的记者手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一一持续学习与迭代。鼓励新闻从业人员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与AI协作的能力,同时,推动人工智能系统不断优化算法、更新知识库,以适应新闻业态的快速变化,保持与记者工作的高度协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一一伦理监管与责任追溯。建立健全针对人工智能辅助新闻生产的伦理规范与监管机制,确保AI生成内容的透明度与可追溯性,强化记者对AI辅助成果的审核责任,防止技术滥用导致的新闻失实、偏见等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总之,探索新闻从业人员与人工智能的协同作业模式,旨在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科技赋能的新型新闻生产体系,既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提升新闻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又要坚守新闻职业的核心价值,确保人的智慧在新闻创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唯有如此,才能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实现新闻业的创新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丰富、精准、有深度的新闻信息服务。</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李祖荣综合整理(侵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2024年4月10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2px;"> 于重庆退思书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