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魂 追梦 红光行——原11所科研集中区和张贵田院士旧居

自我完善

凤州镇国安寺村,是原11所科研集中区,研究所建筑的青砖墙体上,50多年前嵌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标语还清晰可见,张贵田院士旧居所在的生活区还能看见缕缕炊烟……这些都是航天事业和航天精神的历史见证。 <p class="ql-block">  在国安寺村原11所生活区一栋普通的二层小楼里,我国著名火箭发动机专家张贵田院士就曾在这里居住,房间逼仄,但就是在这样小小的房间内,张贵田院士熬过了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突破了多项重大关键技术难题。</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保护利用好六院旧址,守好液体动力文化根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感悟张贵田院士对中国液体动力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红光沟航天精神文化区秉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张贵田院士旧居”进行修缮保护,将这座占地约56平方米的砖瓦房,作为集展示、教育、研学为一体的纪念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旧居还原了当年张贵田院士工作生活场景,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以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不畏艰苦、锤炼本领、勇攀科技高峰的精神为主题,向每一位来访者讲述张贵田院士勇于攻关、铸造金牌动力的故事,生动展示了张院士等老一辈航天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这一座小小的砖瓦房也见证着液体动力事业逐步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是以张贵田院士为代表的老一辈液体动力人在红光沟生活的真实写照,成为了一代代六院人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b>  张贵田院士旧居于2021年入选“陕西省首批革命文物名录”。</b></p> 当年,从搭帐篷开始,航天人自力更生,用一砖一瓦建起了绵延十多公里的基地,国安寺村只是其中之一,成片的宿舍楼和科研楼矗立在阳光下,航天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了数十年,这里培养出了一大批中国航天的栋梁之材,诞生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的骄傲项目。 据六院老员工回忆,红光沟内十多公里的基地,每个聚居点都是一个小社会,商店、服务店、医院,正是有了这些完善的服务,基地的正常生产才得以保证。而像国安寺村的村民也常常回忆起当年这里特别红火,六院的职工穿得都很干净,村民拉着蔬菜和日用品在街口摆摊,每天上午10点多出摊,中午12点就卖完了的光景。在他们的影响下,这里许多村民都能讲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都有着火热的家国情怀。 自从六院整体迁出后,这些宿舍楼和科研楼就交给了当地群众。在村民们的悉心保护下,这里基本保留着当年的原貌,那些楼体上的红色标语,至今仍令人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