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今年1月20日,扬州非遗珍宝馆正式开馆!春节期间去参观了一次,因不知展馆的开放和闭馆时间,去迟了参观显得有些仓促,照片没有拍全,到了三月底,再去!这次是驾轻就熟,拍得比较过瘾。全程参观下来,感觉历史与岁月、勤劳与智慧带给扬州这座城市的非遗珍宝有了新的载体与新的诠释。</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明清的扬州拥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这样通史式繁华给扬州留下灿烂文化与厚重底蕴的同时,也让它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宝的主要产区和集散地。</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扬州非遗珍宝馆汇聚了扬州工艺美术馆、中国玉器博物馆、扬州漆器珍宝馆和中国剪纸博物馆的精品馆藏,同时,它也是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因篇幅的限制,这次美篇所展现的是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和扬州漆器珍宝馆的部分藏品,其他的在下一篇美篇中再作介绍。藏品琳琅满目,不可能拍全,有些由于灯光和玻璃保护罩反光的影响而割爱。</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扬州非遗珍宝馆地处马太路10号,位于北护城河畔,东临古运河,在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内。它形似一艘宝船,共分地上五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一层是接待大厅,二到五层分别珍藏展示了扬州雕版印刷、扬州漆器、扬州玉雕、扬州剪纸以及通草花、金银器、扬州八刻等精品杂项共上万件藏品,并运用现代化展陈手段,让扬州非遗“能听、能看,能动、能感”。</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除此以外,在扬州非遗珍宝馆地下一层还设有各非遗项目的大师工作室、研学基地和文创产品展销区。同时,馆内还设立了文物商店和拍卖大厅。</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参观扬州非遗珍宝馆事先要预约,关注“扬州非遗珍宝馆”公众号即可预约。自2024年4月2日(星期二)起,扬州非遗珍宝馆将正式实施入馆门票收费。据了解,扬州非遗珍宝馆全价门票为人民币30元/人/次。</span></h1><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走进非遗珍宝馆,身边的精品馆藏串起的是扬州的“城市记忆”,同时带您领略“扬州工”的执着专注与精致卓越。扬州非遗是扬州悠久文化和厚重底蕴的生动见证,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代代传承者以他们的智慧和匠心守护扬州非遗。珍宝馆内的展品是扬州非遗项目活态化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体现,让市民和游客得以在非遗传承中涵养文化自信,赓续城市文脉,助力培育新时代城市的精神文化。</span></h1><h1><br></h1><h1><br></h1><h1><br></h1><p class="ql-block"><br></p> 中国印刷博物馆广陵分馆 扬州漆器珍宝馆 平磨 黄鹤楼地屏 红雕漆 《蓬莱春华》圆地屏 雕漆 <div>雕漆主要工序为雕,主要原料为漆,故名为雕漆。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然后以刀代笔,按照设计画稿,雕刻出山水、花卉、人物等浮雕纹样。所用之漆以朱红为主,黄、绿、黑等做底色,分为剔红(堆朱)、剔黄、剔绿、剔彩、剔犀等工艺品类。雕漆的工艺过程十分复杂,要经过制胎、烧蓝、作底、着漆、雕刻、磨光等十几道工序,各工序技艺要求都很高。<br></div> 刻漆真金 《云山竞秀》地屏 骨石镶嵌<div>该装饰工艺采用象牙、牛骨、云母、珍珠贝、石决明、寿山石、青田石等各种材料,运用浮雕、圆雕、镂空、包镶、镶嵌、画金等技法,产品具有色彩丰富、雕刻精致、图案优美、立体感强、自然生动的艺术特色。多用于各类普、中、高档屏风、地屏、家具和各种旅游纪念品、礼品等。<br></div> 刻溱<div>刻漆是一门装饰漆艺,该工艺在制作好的漆坯件上,运用各种刀具刻出各类图案,并根据画面要求进行填色、贴金、撒螺屑等装饰手法,工艺流程可归纳为刻、铲、批、作、贴、撒等六步。线条流畅。形象生动、色泽均匀、富丽堂皇是这种工艺的主要艺术风格。扬州刻漆漆品多指“刻灰”,即《髹饰录》所记“款彩”。《游宦记闻》:“款为阴字”,杨明德:“阴刻文图,如打本之印板,而陷众色,故名”,准确地道出刻灰漆器的视觉特点:如木刻印板,各色陷进。因为进刀较深,露出漆下的灰底,所以称为“刻灰”;与刮刻器表检(桼包)漆层的浅刻工艺比较,扬州又称其为深刻。<br></div> 彩绘 《渐境》地屏 彩绘勾刀 《元春省亲》地屏 漆砂砚 《翠壁长松》 点螺 《四大名楼》地屏 点螺楠木雕 《林静更幽情》地屏 点螺 《维扬胜景图》 点螺 《赤壁赋》茶壶 刻漆 《清明上河图》地屏 <div><br></div><div><br></div><div>本篇完。<br><br>本文作者:笔名田丁,50后。从字面上一看便知其含义。其实这是父亲的笔名我拿来用了,我是为了纪念他。闲暇时,喜欢用摄影来记录生活,抒发情感。现在有了“美篇”,为了更好地为看官理解图片内容,略赘上几段文字加以说明,也是我认识世界的一个独白。不求专业,不索知音,只是漫步人生中留下一串串脚印。所发图片都是原创,图片如若阁下喜欢,随便拿去。<br> <br>我喜爱摄影,我摄影不刻意追求最终的结果,但注重享受拍摄和整理图片的过程,从中亲嗅自然的味道,品味一生中点滴的美好时光,把日常中那些触动人心或平常的画面记录下来并分享出去,把自己当时的情绪传递给另一个志趣相投之人,真的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如果了解或增长一些知识更是锦上添花。我很幸运我选择了摄影作为我的喜爱,並与之快乐为伴。这种快乐只有自己知道,仅仅是开始,没有结束。<br><br>敬请期待下期的《美篇》。谢谢您的欣赏与关注。<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