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春之五色》

空空齋百萬字翁

<p class="ql-block">色彩是自然现象,但也是文化呈现,中国的色彩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国文化的根本。</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色彩文化的代表是“五色”观。《周礼》时代将“五色”定为空间标识,宇宙世界只是“五色”之变,“五色”成为一种制度框架。</p> <p class="ql-block">《山海经》将“五色”变为“五彩”加以讲述,突出了江山的灿烂,但是也是制度的变调。</p> <p class="ql-block">《春秋繁露》将“五色”用于解读历史,夏商周不过是青白赤三颜色而已,春夏秋冬不过是青红白黑,这种颜色观太过凝重。</p> <p class="ql-block">《世说新语》里的士人无奈的青白眼,以及“朝如青丝暮成雪”的生活际遇,竟然将“五色”变成了“无色”,水墨的世界由悲剧转为逍遥的审美。</p> <p class="ql-block">《闲情偶寄》终于回归到“素以为绚”的范式,将彩色带回了感性的生活之中。中国的色彩文化,从官方的制度性规定,到民间的感官感性感受,形成了独特的多样性的认知谱系</p> <p class="ql-block">不同的方位还与特定的颜色相配伍。如北方是黄色的,南方是红色的,上方是彩色的,下方是黑色的,中间则是什么色彩都有。东西南北上下中七方便有七个不同类型的图腾与颜色相区别。</p> <p class="ql-block">“每个区域还专门有一种颜色,反映出该区域的特性”。图腾物也是被颜色化了,黑头白头类型就不同。颜色在人类生活中都被高度重视了,成为社会与文化的分类。</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人的意识中,色不仅是物本身,色还是精神世界、哲学世界。时间空间叠合在颜色里,这就是中国人的颜色认知。虚幻的色彩表皮,却是凝重的,世界不过就是一种色谱错杂的构成</p> <p class="ql-block">天地玄黄!所以色彩之于中国,远较那些原始族群更为重要。在中国的民俗学、人类学研究实践中,通过传统经典入手,是非常传统也是正确的路径。因为中国人的色彩意识,已经早早地被中华传统经典记录了</p> <p class="ql-block">冬至礼天,夏至礼地,立春礼东,立夏礼南,立秋礼西,立冬礼北。在此基础上,天有北极,地在昆仑,东有苍精之帝,南有赤精之帝,西有白精之帝,北有黑精之帝,而壁圆象天,琮方象地,圭锐象东,半圭象南,琥猛象秋,半壁象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