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贵州之旅》(一)

馬赛-Ljh

<p class="ql-block">景点:(铜仁古城)(大明边城)(㵲阳河)(肇兴侗寨)(加榜梯田)</p> <p class="ql-block">贵州游计划规迹</p> <p class="ql-block">铜仁古城:东、南、西三面临水,仅北面依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早在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就因为“铜仁边圉,实镇筸诸夷出入之咽喉,思、石、辰、沅府、卫要隘之门户”,明朝廷将镇守贵州兼提督平(越)、清(浪)等处地方总兵官移驻铜仁,加提督麻阳等处职衔,节制镇筸参将。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总兵曾 一度春夏驻省城,冬秋驻铜仁。直到明天启二年(1662)水西土司安邦彦反明后,总兵官才长驻省城,改设参将守铜仁。铜仁在军事上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大明边城景区,贵州开“史”的地方。大明边城景区位于铜仁市锦江河畔,东距凤凰60公里,西距梵净山8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贵州这片古老神奇的化外之地,直至元末明初,还是由大小一百余个世袭罔替的土司统治,公元1413 年,明成祖朱棣缘“砂坑之战”开“土”归“流”之先河,废除思南、思州二宣慰司,设铜仁等八府,委派流官治理,并最终建立第十三行省--贵州,从此,贵州这边“化外之地 ”展开了和中原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接轨的新篇章。边城,立意于铜仁地处黔、湘、渝三省边界,一直以来都是古代文人、官吏流放、避难之所,著名的苗疆边墙“南长城”也从这里开始,可称“边关之城”。明朝时期随着中原文化、巴蜀文化、湘楚文化与当地五溪古文化在铜仁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边城文化。“大明边城”即由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㵲阳河,又名舞阳河、长江支流沅水的支流,发源于贵州省瓮安县,流经黄平县、施秉县、镇远县、岑巩县,在玉屏出贵州境入湖南省。</p> <p class="ql-block">㵲阳河从黄平旧州至镇远城东月亮湾河段的㵲阳河风景区,区内有8个著名峡谷。其中,旧州至施秉的头峡、无路峡、老洞峡和观音峡,能称上舞阳山峡,简称“上舞阳”,长约50公里,以“太公钓鱼”石为标志。施秉至镇远月亮湾的诸葛峡、龙王峡、西峡和东峡,通称下舞阳山峡,简称“下舞阳”,全长50公里,以“孔雀开屏”石为标志。</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中心。到2012年,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p> <p class="ql-block">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被誉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p> <p class="ql-block">加榜梯田,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乡东北面,距县城80公里,是中国最好梯田之一,梯田中散落着苗乡特有的吊脚楼。是苗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苗族是“稻饭鱼羹”的民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