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年来,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个体发展,也成为了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潜在危害。教育部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p><p class="ql-block"> 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关键在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学校是中小学生最值得信赖的专业场所,但预防、识别和早期干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方面仍存在不足。专家提出建议包括:一是重塑心理健康工作理念,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二是增强家庭教育效能,建立家庭教育研究中心,推进优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走进家庭;三是加大社会资源支撑力度,利用公益场所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丰富家庭教育课程内容;四是提升学校指导服务水平,通过开办家长学校、畅通学校与社会定点医疗机构转介转诊渠道、配齐建强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等方式,为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保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此外,一些学校还开展了一系列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比如举办心理健康班会,观看关于成就精彩自我和心理健康讲座的视频,分享感受等。一种名为心灵家园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室也在各个学校推广,在这里孩子们可以自由倾诉烦恼,老师也会倾听并给予引导。为了守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都在付出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