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旭霞:庄浪清明

探索与研究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清明节,这个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不单是一个简单的日子,它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过往的传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回乡祭祖是每个漂泊在外游子的殷切期望,爷爷也不例外,年近九旬的他不远千里执意回家祭奠先祖。几十年这一日从不缺席,如今已是高龄,步履蹒跚,但是只要踏上家乡这片热土,苍老的脸颊总是掩饰不了内心的喜悦。爷爷常说:“人这一辈子如果没有根,走到哪里都是漂泊,只有站在家乡的土地上,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在爷爷的思想里,“根”是祖先,是亲人,是故土。寻根问祖,追本溯源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和精神依托。他乡从教一生这么多年,年年清明爷爷从不缺席,回来在先祖的坟头走一走,烧张纸,敬炷香。老家把这项活动叫做“上坟”,如果家族里有老人离世,三年之内上坟就在春风这天或之后的任何一天,但必须要在清明节之前,如果三年之内家族里没有老人离世就在清明节当天上坟。上坟的时候由年长的老人或长辈牵头,大人小孩不约而同集合跟上,说说笑笑很是热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小时候上坟,老人要收拾“献饭”,做两碗面条,摊两个葱花鸡蛋饼,摊的薄薄的平均分成八块铺在面上,那诱人的色香会让我们一群孩子垂涎三尺。有的家人会煮鸡蛋,炸油饼,蒸馒头,把这些贡品整齐摆放在一个大的木盘子里,再用一个盘子摆放上准备好的香裱、纸钱和白酒鞭炮。去参加上坟的一般都是家族里的爷爷叔叔哥哥弟弟们,婶婶妈妈们一般规定是不允许参加的,但年龄较小的姐妹是可以去的。那时候,由于生活困难,孩子们会争先恐后跑在最前面,等祭祀结束,就可以分享贡品,吃上“献饭”,饱餐一顿。爷爷说“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这是一份情怀,也更是一种幸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岁月变换,时代更迭,如今的清明更是异彩纷呈。水果饮料,各种食品应有尽有,一个家族,每个人都想为逝去的亲人送上一份牵挂与思念,准备的东西各自投其所好多不相同,且少了一种束缚女性的规矩,谁都可以去上坟了,这样上坟这项活动就显得齐全和热闹。大家挤在一起爬完这山去爬那山,拉拉家常,谈谈生活,说说孩子,一团和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节在现代又称“踏青节”,是祭祀的日子又是家族团聚的日子。在外地拼搏工作的老老少少都会在这一天赶回老家上坟,烧纸钱,上柱香,表达自己的缅怀之意。也有很多人家借此举办家族聚会,方式各种各样,有的为了省事索性去献县城酒店,有的为经济实惠在老家集体动手,有的则办起了野炊。总之,不论是哪一种方式都觉得是一种难以表达的真实。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有家灵魂方可安宁,亲吻着乡土,尘烟都是香的。“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这是一份情怀,也更是一种幸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燃一柱香,带走忧伤;拭一行泪,祭奠先辈。清明节,天上人间共一愿,生死相隔情相牵,愿逝者常宁,生者永安!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垂泪,燕低眉,清明雨声碎;游子归,轻烟吹,祭祖空自悲;忆故人,诉往昔,薄酒敬一杯;生者醉,逝者寐,心愿付纸灰;敬先贤,念遥寄,此情长相随。</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