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故事](七十一)青海金银滩,草原上的海晏县城突然重要起来(6)

列车1341224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核基地完成了历史使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原子弹试验成功之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66年3月30日,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同志一行人视察了221厂。参观了原子弹的总装车间和试验场,并在总厂电影院的前面接见221厂的干部和有功人员并一起合影留念。中央领导的到来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全体职工。厂子弟学校九一中学的学生也参与了夹道欢迎。回来后每个学生都被要求写一篇作文,老师一定要大家写上:"首长是中等个子......"</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草原上大会战的阶段人最多的时候达到三万人。有全国各地来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部队院校的师生、理论部的工作人员等。每到看见一列密封专列来到厂区时,大家心里都明白很快就有大动静了。专列是用来运送产品到马兰基地试验场的。每次专列由一个连的士兵押运。听说文化大革命中有一次专列居然在甘肃被造反派所拦截,解放军士兵全体荷枪实弹冲上去,才把他们逼退。</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尽管很多领导人都受到了冲击,但是221厂作为中国核武器的骨干基地一直顽强地拼搏着。支撑着我们大国的荣誉,抗衡着苏联的核威慑。在中苏决裂、军事对峙的年代,据说苏联曾扬言派精锐部队从外蒙古顺河西走廊南下,一周可直捣金银滩。中国这么大的国家,决不会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的。根据林彪提出的“靠山、隐蔽、分散”的三线建设原则,第二个、第三个核武器基地也开始了秘密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银滩这个地方在夏天的时候还是十分美丽的。绿茵茵的草原上马莲花盛开,遍地的牦牛和绵羊悠闲地在吃草。但是它终归是一个海拔3300公尺的高原,每年的夏天只有三、四个月。其它时间都是白雪覆盖或荒原一片。这不是一个易居的地方,特别是对于内地来的人来说是这样。刚到这里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水烧到90度就开锅。没有高压锅很难做熟饭。尤其是这里几乎没有什么物产,所有的供应都要靠内地运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凡是在221厂工作的人都是受到过良好的保密教育的。大家都明白一句话: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谁都不会谈论工作的事情。甚至很多家庭一家人在大草原上住了十年,家属都不知道丈夫到底在干什么。青海省当地的干部群众也只知道是个兵工厂,做什么的就不得而知了。实际上国外的情报部门对221厂的情况恐怕是掌握的一清二楚。</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氢弹试验成功以后,221厂的人员组成实际已开始变化。首先当然是很多人被调动到新基地。那里有更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条件。此外,为数不少的干部子女也开始撤出了大草原,回到大城市。理论研究人员也不再频繁地出入基地。所谓科学家“三十年隐姓埋名在大草原”实际上是小部分人。随之而来的是一些工人和转业军人,还有许多子女接班当了工人。221厂基本转型为生产基地。当然也有大量的工程技术人员留了下来,就有了所谓“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说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好转以及核武器试验的减少。先天性的缺乏对国际间的保密,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一切都决定了221厂的生存是不会久远的。</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7年中央正式决定撤消的。1987年中央正式决定撤消221厂。化剑为犁,在大草原上存在了三十年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除了前往新基地的人之外的职工都得到了安置。主要去向是合肥、淄博、烟台、廊坊等城市,一部分退休职工居住到了西宁杨家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221厂所有的建筑设施无偿地交给了当地政府。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首府从门源县整体搬迁来221厂的总厂所在地。从此一个新城——西海镇,出现在金银滩上。现在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西宁周边继塔尔寺、青海湖之后的第三个旅游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据说在221厂工作过的人有时在梦中也会回到那片大草原上。</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肖总、列车</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音乐/网络(到谢)</p><p class="ql-block">制作/列车</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未完侍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