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萍回乡日记

燕语呢喃

<p class="ql-block">相隔五年,昨天终于回到我老家,马不停蹄,下午去扫墓。今上午弟弟陪去我曾经工作的兆群校,看到这洋瓦房,想起当年老师们背纤、撑船去搬运磗头、夜守工地的情景,从未撑舵的我,多次撑舵运磗船在小河里前行[破涕为笑]。</p><p class="ql-block">第一次看到了表妹与小表弟家及弟弟买的农家小院。见到了我出生地一一洋口港的办公大楼,海关大楼,实验学校。全县一流的第一所九年制学校,室内有恒温游泳池,智能体育馆,阶梯教室,室内篮球场.…,教室有中央空调。想想我小学在庙里读书[流泪]。海边小镇,如今是外轮的港口,家乡变化真大[强]。</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感谢60年前的高中班长,请县城周边的老同学盛情款待我们从南京、无锡、北京回乡的同学。感谢老同学们冒雨来相聚,同学情深,永世不忘。[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昨天看望了92岁的小学数学老师施校长,看望了堂哥和叔叔及发小,忘拍照[破涕为笑]。中午舅舅请吃,晚上表妹请吃,今晚同事请吃,想起她俩刚参加工作时住我左右宿舍,食堂打饭回来,都喜欢在我宿舍用餐,感觉住平房也开心!我们走亲访友,加上朋友来看我们,每天忙碌并快乐着!</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3</p><p class="ql-block">昨天弟弟又开车陪我们去从京城返乡的老战友家,羡慕他家漂亮的别墅,实用的厨房,院内的菜地。</p><p class="ql-block">​饭后弟弟送我们到老朱的老家如皋县下原镇,大姐家孙子(中央财金大学毕业)开车陪我们去大姐、二姐夫墓地祭拜。晚上亲朋好友来看望,都夸老朱恢复得不错,感谢阎王老儿没收他。</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4</p><p class="ql-block">​在祖坟前遇到大伯家从南京回来的孙辈们,近40年没见。</p><p class="ql-block">小叔子为我们辛苦而建的楼房,因高铁要经过而耽误七年没装修,幸好没要拆迁。奔八的人了,要不要装修呢?院内面积超大,能停十多辆车,到处能种菜,前面有小河,可养鸡养鸭。</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5</p><p class="ql-block">小叔子驱车近一百里到石港,​94岁的初中施校长见到兄妹仨去看望,激动得掉眼泪,“我的学生都成老人了”,“那年我看电视,知道你当南通科院的书记了,我高兴啊”。临走时她掏出红包,说给孙辈们买点吃的[破涕为笑]。想起60多年前,姊妹4人无钱交学费,校长每年收下老父亲做的笤帚簸箕算学费。前年,让三姐把旧衣服拿回去穿,原来5百元藏在旧衣服里。善良的老人永远值得学生尊敬。</p><p class="ql-block">​大姐家孩子们盛情招待我们,老一辈的12人已剩下8人,弟妹因病缺席。</p> <p class="ql-block">返乡日记6</p><p class="ql-block">从施校长家返回的路上,小叔子带我们免费参观王家小院,王老板花2.4亿建造的一所私人庭宅,院内建筑仿造明清,融汇江南园林风格,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假山花木,错落有致,风景独具,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七</p><p class="ql-block">当年的校团委员老朱,来到阔别56年的母校一一如皋县白蒲高级中学。该校始建于1950年春,是“国家级示范中学”,“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江苏省重点中学”。</p><p class="ql-block">校址系唐宋维扬八大丛林之一法宝禅寺故址,校园占地160亩,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集现代气魄与园林风韵于一体,到处树环水绕、桥塔相应,被誉为“钟灵毓秀”之地、读书成才的“决佳胜地”。多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稳居一流水平。</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8</p><p class="ql-block">今天​曾经的白蒲中学宣传队成员盛情款待我俩及镇江的同学,大家庆贺“笛子手”病愈归队,欢迎老朱从前线打胜仗回来,大家笑称“胡汉三回来了”,“毛主席的战土表现不行,主席辞退”。遗憾的是老吴同学中风后,行动不便,需老伴搀扶,能说的他一言不发。愿老朱的同学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9</p><p class="ql-block">​走亲访友,老朱看望了50多年前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10</p><p class="ql-block">​昨天外甥开车陪我们跑一天,今天试打车很顺利,返回时,居然也能在乡下打车回下原镇,特别开心。</p><p class="ql-block">老朱的高中同床姚同学,南通市里有楼房,乡下有别墅,门前有竹园、枇杷树、桂花树,菜地。在亲家母住宅地上盖二层楼,两家并一家,三老人开心地生活在一起。只要见面,总会听到姚的老伴邓老师夸亲家母能干,夸儿媳优秀孝顺。老​同学答应不请客不去饭店,结果弄一桌子菜,拿出过期的茅台酒,一个个太客气,实在不过意。</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11</p><p class="ql-block">​今天老朱到老园上看了衣胞之地,现是一片树林,见到家族里的小字辈,见到想见的亲朋好友,心想事成,非常圆满。</p><p class="ql-block">​家家楼房,条件出奇的好,装修得超级漂亮,今昔不能比啊!</p> <p class="ql-block">回乡日记12</p><p class="ql-block">近三天继续走亲访友,步行去看镇上生病卧床的堂哥,走累了,老朱路边休息。姐妹们陪我俩打牌,终于能坐在家里吃顿饭。昨晚妹妹请吃后转战到南通市,今天看望了病床上的陆院长,谢谢他多年来对我们一家人的关心帮助。</p><p class="ql-block">因为我们的回乡,三个姐姐家的孩子从今晚起在市里轮流请二个舅舅舅母吃大餐,一尺多高的大罐子惊呆了我。上海苏州的外甥赶回团聚,一大家子人笑声不断,开心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