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骄子——张力雄将军永垂不朽

小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同志,福建龙岩上杭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副大军区职离休干部、原福州军区顾问,因病于2024年4月2日在南京逝世,享年111岁。</span></p> <p class="ql-block">🔺张力雄将军晋升少将军衔时留影</p> <p class="ql-block">🔺视频:2019年7月张力雄将军的女儿和父亲交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革命生涯中,张力雄转战大江南北,奋战在对敌斗争前线,立下了赫赫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力雄先后在西南军区、原云南军区、江西省军区任职,离休前担任福州军区顾问,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先后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span></p> <p class="ql-block">🔺2023年11月21日亲友们为张力雄将军110岁庆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直以来,张力雄将军心系家乡建设和教育发展,在上杭老区传为佳话。他在新中国成立后多次回到上杭县,并一次又一次向家乡捐款捐物。2016年7月他给家乡福建省上杭县通贤镇障云村捐款10万元;2019年12月再次为上杭县通贤中学捐资1万元;2023年8月将自己所珍藏的1236册图书捐赠给新建成开放的上杭县图书馆新馆,并捐赠10万元给上杭县教育局。</span></p> <p class="ql-block">🔺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剑(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权国(左)代表县委、县政府接受捐赠。</p> <p class="ql-block">🔺捐赠仪式后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龙岩市、上杭县特派吊唁团赴江苏南京参加张力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受龙岩市委书记余红胜、市长胡盛委托,市委副书记杨溢,市政府副市长、上杭县委书记王波,上杭县委副书记、通贤镇党委书记徐峰,于4月7日下午特地到张力雄将军的家中,看望了张力雄将军的亲属,向他们表示深切慰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慰问中,王波说,张力雄将军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深受家乡人民敬仰。全县干部群众必将永远铭记老将军的丰功伟绩,将上杭老区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以实际行动缅怀张力雄将军。张力雄将军的亲属们对吊唁团的到来表示感谢,表示家乡亲人的到来,让他们十分感动,同时也表示今后将继续关注家乡发展,共同参与家乡建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月8日上午,江苏南京殡仪馆致远厅内悬挂着黑色横幅“沉痛悼念张力雄同志”,两边的挽联分别写着“二万五长征喋血疆场,百十年铸就传奇人生”。整个大厅哀乐低回,庄严肃穆。张力雄将军的遗体安放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大家一同深情缅怀了张力雄将军光辉的一生,依次向张力雄将军的遗体鞠躬默哀,并对家属们表示慰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4月8日上午,开国将军张力雄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江苏南京殡仪馆致远厅举行,家乡干部群众对张力雄将军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出生入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百炼成钢意更坚</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将军1913年出生于上杭县通贤乡障云村燕子塔自然村,年仅11岁时就在当地的造纸厂做起了童工。他曾经回忆那段生活,造纸厂成天热浪难耐与气味刺鼻,做焙纸工时每天重复动作,一天下来,手臂麻木到没有知觉。苦难的岁月,艰辛的生活,磨炼了他坚忍顽强的意志品格。</span></p> <p class="ql-block">🔺上杭县通贤镇燕子塔张力雄故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29年5月红四军第二次入闽来到上杭。16岁的张力雄得知红四军就在离家乡不远处的上杭官庄回龙后,好奇地前往,分田分地真忙的景象让他感受到红军是一支真正为工农群众谋解放、谋利益的军队,从此萌发了要当红军干革命的念头。随后,张力雄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在几名共产党员的领导下参加了当地的农民暴动,正式开启了自己的革命征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1年7月,张力雄转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他如愿参加了工农红军。当时红军大力培养军事人才,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张力雄得到了前往瑞金红军学校学习的机会。他非常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刻苦钻研,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指挥等理论知识和实战技能,成为红军中少有的知识型人才。毕业后,张力雄被分配到红十二军34师100团,先后担任团指导员、团总支书记、团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span></p> <p class="ql-block">🔺张力雄参加革命前,每天取水做饭煮菜的水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参加红军后,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湘江战役;三大红军主力会师后随西路军进入甘肃,参加高台战役;全面抗战爆发后,在“抗大”工作6年,后率部辗转华北、豫北、豫西等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中原突围、淮海战役、进军大西南等一系列战役。他一生参加过无数次战斗,其中不乏大战恶战,六次遇险而幸免于难。</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老营盘战斗</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主力红军决定进行战略转移,前往湘鄂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为保证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必须要阻断敌军的追击。在这个关键时刻,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的重任落在了红34师的肩上,而张力雄就是红34师中的一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4年9月,张力雄接到了军团长董振堂的命令,要他带领800多名红军学员,前去兴国县老营盘,在白云山一线阻击国民党军的追击。这是一个充满危险而责任重大的任务。接到命令后,张力雄带领队伍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利用地形构筑起防御阵地。很快他们就与敌人交上了火。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张力雄沉着应战,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合理有序地指挥战斗,把队伍的战斗力发挥到了最大。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中,他们与敌人激战了三天两夜,最终以极小的代价,圆满地完成了组织交给的任务,而他在这场战斗中曾被敌机炸弹炸起的泥土埋没。战后,部队还未及休整,又接到在第二天拂晓前渡过于都河的紧急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此,张力雄跟随大部队踏上了漫漫长征路。老营盘战斗,是红军史上以少胜多的一个典型战例。作为此战的指挥员,英勇善战的张力雄很快就被大家所知晓,并得到毛泽东的接见和赞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三过草地&nbsp;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历尽磨难铸忠魂</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红军过草地,气候极端恶劣,环境十分艰苦,是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路程。而由于受张国焘错误的影响,使得一部分红军的长征历程更为曲折和艰难,单是草地就过了三次。张力雄就是三过草地的一位红军指战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一过草地开始北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樊功会师。7月,中央在两河口和毛儿盖举行政治局会议,决定红军两大主力兵分两路同时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中央决定,张力雄所在的红五军和红三十二军、三十一军、三十三军、九军组成左路军,由朱德、刘伯承率领,从卓克基、马尔康、查理寺进入草地,经葛曲河,在包座地区与右路军会师后共同北上。8月初,时任红五军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的张力雄带领部队开始进入草地。从查理寺出发,几十华里后,一望无际、满目苍凉、绵延数百里的沼泽地横亘在途中。这里没有人烟,没有道路,更没有食物,草丛下面是一片片不知深浅的泥潭,不慎陷入其中,如果有人去拉,不但拉不起来,往往连拉的人也跟着陷进去。即便大家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还是不时有人被死亡陷阱吞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草地不仅道路难行,而且气候异常、变化多端,烈日、雨雪、冰雹反复无常,不仅白天行军让人疲惫不堪,而且让人晚上也无法休息,被汗水、雨雪湿透的衣服难以找到柴火烘干,蚊虫还叮咬不止。红军虽然在过草地前做了各方面准备,但由于连续行军,长途跋涉,人困马乏,物资奇缺,可谓是困难重重。红军指战员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展开了殊死斗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经过5天艰难行进,张力雄所带领的部队到达葛曲河畔,此时草地行军路程已完成三分之二。当天下午,张力雄接到军部命令:就地宿营,把湿衣物烤干,找野菜补充粮食。第二天上午,张力雄又接到做好渡河准备工作的指示。当大家沉浸在待河水下降就可以渡河与右路军会合的激动与喜悦时,他们又接到了新的命令,这个命令打碎了之前的激动与喜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二过草地折返南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正当大家准备过河的时候,张力雄突然接到军部的命令:立即出发,南返阿坝。这一出人意料的情况,把张力雄等人一下子震蒙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原来,张国焘不顾中共中央多次劝阻,以红军总政治部名义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诬称中央坚持北上的方针是“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路线”,还命令左路军先头部队和右路军的第四军、第三十军等开始南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样一来,张力雄所在的部队以及右路军的第四军、第三十军等不得不第二次进入荒无人烟的草地南下。南返阿坝的路线是草地的西南侧,虽然不是原来北上的路线,但一路上供给更加困难,所遭遇的艰险与北上时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不少红军指战员思想上迷惑不理解,猜不透上级的意图。张力雄在行军途中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鼓励大家增强信心,带领部队执行纪律,最终战胜了重重困难,用了5天时间返回到了阿坝。二过草地,使红军又付出了巨大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部队南下作战途中,经常遭到反动武装的袭击,红军损失惨重,张力雄也被打了一土枪。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指战员越来越看清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行为。1936年6月,张国焘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同意率红四方面军北上。</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三过草地再次北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6年7月1日,红二、四方面军在甘孜县会师,两军会师后共同的任务是北上,与一方面军配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6年7月初,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分为左、中、右三路纵队开始北上。为此,那些已经两过草地的红军第三次穿越大草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此时,张力雄调任四十五团任政治委员。部队所走的不是前两次的路线,而是走一、三军团走过的路线,经毛儿盖、松潘西侧进入草地。从进入草地开始,张力雄所在的团就担负起全军后卫的职责,除了做好本团的工作外,还要负责掩护和收容任务。张力雄等人严格要求收容队的战士以高度的革命感情把收容人员扶过草地。为了能够尽最大的可能救下每一个战友,张力雄和战友们来回奔波,轮流搀扶同志们前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进入草地的第六天,负责打前站的战士找到一处牧民弃用的牦牛圈,虽然脏臭无比,却是一个难得的避风之处。打前站的战士要把这个地方留给团首长夜宿,张力雄到达后坚持把这个地方让给伤病兵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草地行军途中,面对日渐严重的缺粮饥荒问题,张力雄动员全团指战员把自己的牛皮带、牛皮斗篷等拿出来,集中到供给处统一分配,用野菜一起煮后给战士充饥。张力雄率先献出自己的皮带。这条皮带是1934年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送给他的纪念品。但这还是杯水车薪,由于饥寒伤病,几乎每天都有战士倒下。一名战友临终前,把自己的棉衣送给张力雄,让他一生无法忘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虽然三过草地,经历重重磨难、九死一生,但张力雄始终没有动摇过自己的信念,以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有人问张力雄,三过草地,难于天险,是什么支撑你走完长征的?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在最艰难的时候,我常常想起毛主席要我当模范的教诲,信心和勇气又来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将台堡会师前的最后一战——华家岭阻击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还参加了红军长征结束前的最后一战——华家岭阻击战。他后来回忆这段历史时曾说,“能有幸亲身参加长征这一头一尾两次战斗,我感到无比光荣与自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即将在甘肃会宁会师之际,蒋介石调集25万兵力,继续围追堵截红军,妄图将红军主力部队一举歼灭。为保证红军胜利会师,时任红五军第四十五团政委的张力雄和团长叶崇本奉命在华家岭一带狙击敌人。战斗十分激烈,叶崇本手里拿着一把大刀冲在部队的最前面,张力雄则从身边倒下的战士手中抓起一挺轻机枪狠狠地向敌人扫射。战斗中,张力雄突然觉得自己右胸好像被什么东西擦过,他伸手一摸,发现自己放在右胸口袋里的一本厚厚的笔记本被一颗子弹打得粉碎。所幸的是,张力雄并没有受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华家岭阻击战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前后的十多次战斗中最为艰苦激烈的一战,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给敌人以重创,粉碎了敌人的企图,确保了红军胜利会师,四十五团在这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受到了上级的称赞。</span></p> <p class="ql-block">🔺华家岭阻击战</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长征结束后西路军高台大血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张力雄随红五军渡过了黄河,因敌情变化,中央命令已经过河的部队为“西路军”,单独西进。自此,西路军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37年1月,红五军一举攻下高台城。高台位于甘肃省西部,是兰新公路咽喉要道,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红军占领高台城数日后,敌军从青海、宁夏等地调集3.5万余兵力进攻高台。在敌我力量悬殊,又与总部联系不上的情况下,红军指战员英勇顽强、誓死坚守。敌军采用消耗战、疲劳战的战术,战斗持续了10多天。1月21日,敌军对红军进行自攻城以来最猛烈的攻击,张力雄、叶崇本带领四十五团坚守阵地岿然不动,弹药打光了,战士们就用枪托、长矛、大刀甚至木头、石头等一切可以使用的武器进行战斗。后终因力量对比悬殊,加之个别反革命分子打开西城门,引狼入室,导致高台失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场恶战,除极少数红军指战员突围外,包括军长、政治部主任在内的3000余名将士献出了宝贵生命。突围中,张力雄的左腿不幸中弹,伤势严重,在一位老乡的冒死相助下才躲过敌人的搜捕。高台血战,是红军长征胜利后张力雄参加的第一次大战,是西路军西征过程中最为惨烈的一战,也是红军战史上一场悲壮的恶战。后来,徐向前在接见张力雄时说,“你回来就好,高台战役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失败!”</span></p> <p class="ql-block">🔺血战高台石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饮水思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心为公感党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曾深有感触地说:“我是一个幸存者,一个幸运者,一个幸福者!”张力雄参加革命前只上过两个月的私塾,是一个没文化的童工。投身革命后,党把他送入红军学校和“抗大”学习,在战争中历练成长,成为人民军队的一名高级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晚年,他常说,“我能有今天,全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张力雄正是以这种感恩之心,听党话、跟党走。全面抗战爆发后,张力雄在“抗大”工作了6年,后率部辗转华北、豫北、豫西等抗日根据地。在此期间,张力雄与皮定均第一次搭档共事。1943年8月,太行军区决定组建第七军分区,皮定均任司令员、高扬任政委、张力雄任政治部主任。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张力雄和皮定均先后参与组织了几十次战斗,消灭了一批批敌伪军和土顽武装,随后又开辟新区域,使豫北抗日根据地由小到大,连成一片。在解放登封县城时,皮定均与张力雄等人战前身穿便衣、头戴草帽,化装抵近侦察。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张力雄仰面倒地,皮定均等人连忙上前查看,发现子弹把张力雄的草帽打了一个洞,没有伤着人。皮定均笑称张力雄“真是一个打不死的‘程咬金’”。两人在并肩作战中建立了浓厚的情谊,成为生死之交,1946年的一次突围战前,他们相约“一定要突出重围,活着的要给战死的送花圈、开追悼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不论在什么工作岗位,张力雄始终铭记着革命烈士们的牺牲和奉献,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方式,经常教育子女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烈士用命换来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也要做出更好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离休后,张力雄不忘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为灾区和困难群众捐款,给孩子们讲党的故事,讲红军的故事。无论走到哪里,他都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家乡闽西上杭,关注家乡的建设发展,多次给家乡捐款捐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1998年,85岁的张力雄亲手绘制了《我走过的红军长征路线略图》,把它捐赠给了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2004年,张力雄出版了自己的一本回忆录《难忘的征程》。这是他用10余年时间亲自撰写完成的著作,详细记载了他从中央苏区反“围剿”开始先后参加的百余次战斗情况,书中收录的一些照片和史料弥足珍贵,为研究红军长征的革命活动和战斗情况提供了宝贵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张力雄将军手绘的《我走过的红军长征路线略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家国情怀风范永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将军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家乡发展,多次通过寄书信、捐赠书籍、捐款等形式,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他经常教育自己的孩子说,“我们要知党恩、跟党走,无论走到哪里都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心家乡的建设发展。”红土赤子,桑梓情深。新中国成立后,张力雄将军曾多次回到家乡上杭,并一次次向家乡捐款捐物,支持家乡事业发展。上世纪90年代,张力雄将军回家乡时,为通贤中学提笔写下“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勉励家乡人民通过教育促进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6年7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年过百岁的张力雄将军为家乡通贤镇障云村捐款10万元,成立障云村张力雄将军奖学助学金,支持家乡因贫辍学、成绩优良的学生完成学业。2016年以来,张力雄将军奖学助学金已发放75人次53400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19年12月,在上杭县通贤中学50周年校庆庆典上,张力雄将军再次为学校捐资1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改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8月1日建军节时,已经110岁高龄的张力雄将军在写给中共上杭县委、上杭县人民政府的信中说道:“参加革命前,我是一名没有文化的造纸童工,是红军教会了我读书识字,是党把我培养教育成为一名合格的革命军人。我深知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之际,我决定再次捐款十万元作为教育基金,资助家乡读书难的孩子们,为家乡学子尽一名110岁老人的绵薄之力。希望孩子们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nbsp;</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3年8月23日,张力雄将军通过亲属把10万元捐给了上杭县教育局,分三年时间用于资助上杭县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捐赠仪式上,张力雄将军女儿张炜炜说,父亲只上过63天私塾学堂,到了红军部队以后,他发现知识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所以他把教育看得很重。“我父亲他自己提出来,要给家乡再捐10万元。”&nbsp;接收到张力雄将军的捐款后,上杭县教育局按照张力雄将军的心愿,于2023年9月份完成首批30名学生的资助。受资助的通贤中学七年级学生阙涵彬说,“将军戎马一生,他是我们家乡的骄傲。我们一定要追寻他的光辉足迹,刻苦学习,立志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nbsp;张力雄将军爱国爱乡的崇高风范是家乡永远的榜样。</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捐赠图书留大爱</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上杭县图书馆新馆,有一处特别的藏书架,旁边写着“张力雄将军赠书”。高大的书架上,整整齐齐排列着6层图书,整整1236册。这是2023年8月,有着92年党龄的张力雄将军再次向家乡上杭县捐赠的图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将军曾多次给家乡捐款捐物,在当地传为佳话。当他得知上杭县建成了新的图书馆,又决定将自己所珍藏的1236册图书捐赠给上杭县图书馆新馆。这些书有《毛泽东书信选集》《将军与故土》等红色书籍,也有《马克思法兰西内战》《社会发展简史》等历史、艺术、工具书,都是张力雄将军几十年精心保存下来的,其中许多书上都留下了将军读书时的批注、心得、读书日期,尤为珍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杭县图书馆馆长蓝荣焕介绍,张力雄将军捐赠的图书向读者开放借阅以来,吸引了众多人前来阅读。人们也从这些书籍中读到了一位老将军的深厚情怀。正如上杭县实验小学学生张楚怡说,“张爷爷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书籍的传递,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他的慷慨和大爱将在这些书籍里生生不息。”&nbsp;</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将军曾在给通贤镇障云村党支部、村委会的信中写到,“无论走到哪里,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他在给中共上杭县委、上杭县人民政府的信中说,“虽然现在我年事已高,但是我的心始终牵挂着家乡,关心着家乡的发展建设。”深知读书意义的老将军,把捐书作为感恩家乡心系家乡的具体行动,其背后的深意不言自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如今,斯人已去,其爱长存。一本本书籍化作一片片爱的书签,镌刻在红土地上。深切缅怀张力雄将军的同时,保存好、使用好、传承好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永远的红土骄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解放后,张力雄将军始终牵挂着家乡的父老乡亲,关心着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上世纪80年代初,偏僻的通贤燕子塔自然村交通不便,也还没有通电,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比较困难。村民吃的米要挑到五六里以外去加工,村民的生活用品也要到集镇上挑回来。村里有着丰富的毛竹、竹笋、土纸和茶叶等资源,却无法运出大山。修路通电成了村民最大的愿望。张力雄将军了解到村里的情况后,心里很着急,多次协调。在他的帮助下,村里购置了柴油机和碾米机,解决了村民一大难题。在张力雄将军的协助下,1988年,7.5公里长的电缆第一次将电力送到燕子塔;1993年到1997年,经过4年建设,10.8公里长、2.5米宽的公路终于修通,这是燕子塔村人民梦寐以求的民心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2010年,燕子塔村民去看望张力雄将军时,特地带上了燕子塔产的茶叶和春笋等家乡味道,还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燕子塔村的近照。彼时,张力雄老将军已经许久未曾回家乡了,他透过村民们为他带来的一张张照片,看到家乡青山绿水、产业兴旺,感到无比欣慰,一遍遍摩挲着家乡的照片,不禁连声称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力雄将军虽然离开了我们,他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激励着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资料来源:</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杭融媒</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特此感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