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峡谷——风雨斜阳不须归(三)

HYT

<p class="ql-block">回村子的半路,停有一辆两轱辘驴(骡)车,一位大婶正给牲口喂象草,我驴骡不分,统称驴吧。看她一身利索行头,再看干净的车子,车顶上的彩条遮篷,不用猜,载客进山的主。我上前搭讪,想打听山里情况,大婶话少,我不好意思再“贫”,离开时,有话没话蹦出一句,现在去不?大婶一愣,不料有这一出,时间不早了,刚从山里出来,正收拾回家。她迟疑了一下,“好吧,趁现在没人,不用买票,我直接把你拉到里面,顺便帮你照照相什么的,赶在天黑前把你送回村子”。我随口一说,没料到有回应,并获得有效信息,尤其听到现在可以走,吃惊的反倒是我,再一听里面没人,更两眼放光,这是不可复制、不能错失的唯一机会,我立刻回应,让驴车停在谷口,自个单独进去。大婶急急摇头,不行不行,什么时候了,里面光走不停,两个小时止不住。我盘算一下,峡谷一来一回九公里,索道已收工,听说爬上观景台要半个小时,加上停留和下来的时间,怎么也得三个多小时。到了这个节骨眼,绝不能放弃,只能压缩用时,两个小时吧。我不掩饰自己按捺不住的迫切,并随她开个价,如果还不行,就单程的直接把我撂在峡谷口,剩下的自己搞定。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哪来的底气,我属于既要任性又不愿冒险的人,是否真敢这么做,也许太把它当回事,一时冲动脱口而出,但绝不是过头话。看我把话说到这份上,大婶没再吭声,我知道OK了,欣喜若狂,钱这时已不是个问题。出乎意料,大婶只要六十块(含候时费),这要价太实诚了,不废话,马上启程。大婶麻利地清理好刚割下来的草料,收起堆在车上的红白蓝三色编织布,然后套上一件厚一点的枣色外衣,紧了紧粉色的头巾,坐在驴车左边,示意我坐右边。我头向前方,双肘枕在车前架子的横档,腿不能穿过去,只能侧着身子,把双脚放到车轱辘一边。大婶扬起鞭子,吆喝一声,驴车朝村外奔去,来到岔口,直走是“二十二道弯”,我们右拐一条几米宽的沙石路,路一边是浑浊的黄河,一边是陡直的崖壁,路面半干湿,有些积水,尘土扬不起来,一阵阵凉风夹着一丝丝寒意,迎面十多辆空驴车贴着山边陆陆续续从里面撤出来(驴车只负责峡谷里的载客业务),我们的驴车压着河岸线逆着上,有种“孤勇者”“独闯龙潭”的自我感觉。来到峡谷口,售票处是吗?时间过了还是下雨的原因?空无一人。真的奇葩,我从进入“二十二道弯”开始,一路通畅无阻,从没买过票,直到离开仍不知道售票处究竟有几处,设在哪。大婶把驴车停在闸口里的长棚,就地帮我拍了几张相片,大婶是敞亮人,只叮嘱了两句。我说,我会守时的。虽是短暂接触,大婶知我说话不含糊。</p><p class="ql-block">傍晚的霞彩洒落在饮马沟(大峡谷),金碧辉煌,脚下一条大大路躺平,等着我独自享用,我心气满满,“目中无人”,开始一个人的峡谷。即使事前功课已做,我还是被两旁“活生生”的崖壁震慑到,巨大的体量,我夹其中显不出来。出其不意的形状,不规则的恣意纵横,不知怎么说好。我搜索枯肠一大堆的形容词,发现一个用不上,太异类了,简直不知所云。可走着走着,想象力越来越丰富起来,我从这些极其不相像的原体,脑补出旧时大臣上朝时手执的笏板、地下出土的战国时代佩剑、欧洲中世纪城堡等等,在一连片说不出来是抽象还是具象的形体中,我似乎悟出了“罗布泊”,脑瓜一热,又“热”出个外星球,哈哈,发散的思维满天飞,不全是天方夜谭呵。我本急性,可一进去双腿像灌了铅一样,竟磨蹭了半天却挪不动几步,我生怕错过每一道沟,每一条壑,沟沟壑壑之间诸多的变化。如果囫囵吞枣过一遍,岂不是等于没有灵魂的“身历其境”,回过头来啥也不是,这搁谁都不愿意,不如按自己的节奏,走哪算哪,觉得爽就行。事后说一句,别两小时,即管没那么多“废话”,光直来直去,再多一倍时间也打不住。</p><p class="ql-block">接续我的“废话”,两边山对峙,形成一条立体的U型长廊,最窄处也能双车行,足够宽距的“大开大合”模样,虽然是“上天之赐”,若然没有现代筋肉人“砍刨劈削”的细加工,游客何来的步履轻盈,优哉游哉融入这雄、奇、古、险、野的界域,神隐了几万万年的“神迹”照样神隐下去,一切无从说起,你我等凡俗人家根本不可能涉足,而有些人仍不知足,不自量力地追求所谓的“原汁原味”,只是个笑话,还是规规矩矩享用现有的便利吧。说到“上天之赐”,除了那只放大了的“佛手”,它是我在“景泰石林”看到唯一的惟妙惟肖,其它“意淫”的居多,这样更有“喜剧感”,你左手一指“屈原问天”,我说这是“神女望月”,你右手一指“雄狮当关”,我说那是“猎鹰回首”,不是抬杠,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的“哈姆雷特”,主观的反应是客观投射的一种,不等同就是镜子,上升到哲学的角度看,这只是一个视觉而不是它的真相,所以不较真,随自己性子来。时间的恐慌,不容许我走到底,那边情况一无所知,只从网上照片看,大峡谷游览区的尽头是观景台,坐在缆车看石林,密密麻麻像“雨后春笋”,尖尖细细的争先向上,有异于我在地平面看到的山山相连,又峰峰的孤高独傲。我选择环境而不选择时间,没有了时间的优势,上不到峰顶确实“吊胃口”,但相比于一个人在峡谷那种“独步天下”的“不可一世”,我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一点不遗憾,不觉得有什么意犹未尽,因为要弥补也不是什么难事。天已暗下来,四周仍清晰可辩,不知怎的,我反而有些怵了,不过依然走下去,直至撞到(时间的)南墙才掉头。有人会说,干嘛为难自己,把自己逼成狗,大白天来,时间充裕,不就可以“上下求索”,一五一十的啥事没有?说的也对,有人要“鱼”,有人要“熊掌”,在有选择的情况下,我喜欢独自越往下走越发奇妙的感觉,比较抗拒像集市那样的喧闹,但不是我有什么能耐来设定自己的必须,就以这一次来说,在随波逐流中恰巧撞上了恰巧,要不然,明天一大早我就是这熙熙攘攘人众里的一员。“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不是伤感,是天要黑了,大婶在等我。</p><p class="ql-block">回到村子,村子已“打烊”,大婶主动要领我去吃的,我婉拒了,自己胡乱找了找,未见有吃的,如果有,大概率也不会去,宁愿在小卖部买一包饼干两瓶水,不委屈,赶紧回“农家乐”,洗脸洗脚擦擦身,看看拍的照,回味纷繁的一整天,睡着后最好能做个黄粱梦。</p><p class="ql-block">网上一致对“景泰石林”赞不绝口,抱怨的是收费,有帖子说,没有两百四五下不来。我本想说:我不在乎这些钱,全赖对甘肃、对黄河一份死心塌地的爱,但只花了六十块,没好意思站着说话不腰疼,所以憋着。景泰石林,含“二十二道弯”和龙湾村,是三合一千万不要拆开的整体,它是我最喜爱的地方之一,其实内心上我认它是第一的,起码是并列第一,只是不好说得太绝对,说我是“井蛙之见”我口服心服地认了,毕竟我去的地方少,而且最爱的地方集中在甘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