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人生起点一直站着两位恩师的身影——张老师与陈老师。</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我们离校前还做最后一次家访,了解我们的实习情况,家庭状况。(陈老师退休后已定居上海,祝安好!)我们的师生缘,迄今已整整40年了,虽平时各自忙碌,但这份师生情谊却常萦绕心怀。</p><p class="ql-block"> 难忘我遭遇车祸之后,情绪低落。张老师一直与我保持联系,关心着我,叮嘱我孩子结婚一定要告诉他,用这种方式鼓励着我,令我欣然感念。</p><p class="ql-block"> 我亦然。新冠大爆发的那阵子,我每天微信问候他,担心不已,病毒感染导致的痛苦不能幸免,我们都在家渡危险,终于收到老师的回复,知道他渡劫归来,才松了口气。</p><p class="ql-block"> 然时光流逝,又迎来风和日丽的春天,趁着草儿发芽、花儿明媚,我打电话给他,要去探望他。张老师家住教师新村,我以前去过,与他再次确认门号,他电话里告诉我,他在上老年大学,这又给我意外的惊喜!他在赶回来的路上,我和江同学已到了他家,师母在家,看上去身体还算健朗,和我们说着话。</p><p class="ql-block"> 虽然张老师不在家,我们也不拘谨,家里的陈设一如老师在家。老师和师母游百岁宫的合影就在客厅墙上挂着,笑容可掬,还有老师和师母晚年的婚纱照,在居室桌上显眼的灿烂,烂漫情怀展露无遗,上学那会他是我们的严师,不曾想老头还有潇洒浪漫的一面,犹如年轻人一般的洒脱自如,对生活执着的热爱值得我们晚辈学生学习。再往里走,过房间,通阳台。他那可爱的小盆景——吊兰,在阳光下舒心生长绿意盎然,跟我们说着它与主人的陪伴,右手边上是书橱,里面有家庭宝典等各类书籍,张老师在送走一茬茬学生之后,在他的退休暮年过着平淡丰富的人生,亦如这兰花般的雅淡。</p><p class="ql-block"> 还没欣赏完,张老师就回来了,瞬间语言让给了拥抱,我们海阔天空的聊着上学住校那会的种种情景,一如昨天。</p><p class="ql-block">2024.3.2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