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恩如山母爱恩如海

海春

<p class="ql-block"> 父爱恩如山母爱恩如海</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昆明,有过一个姐姐嬛嬛,不幸后来她早逝了,爸妈对我特别的珍爱着,两三岁时我又生病了,命如细丝,妈妈赶紧给我输血300cc救了我,给了我第二条生命。这都是后来听爸妈多次对家中长辈说的,还说妈妈当场也晕倒了。</p><p class="ql-block"> 我4到7岁在楚雄,爸爸常带我去剧院看戏,印象最深的是岳母刺字“精忠报国”,还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爸爸还带我去澡堂洗澡,是那种单人的浴缸我们父子两人并不显的挤,我给爸爸搓背,他给我洗全身,爸爸也带我去过他的办公室,他的同事都热情地和我打招呼逗着说小工程师来了,我最感新奇的是爸爸桌上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一大盒绘图仪器。有一个叔叔还带我在附近的树林里打鸟,之后就把弹弓也送给了我,是树枝做的杈,两条黑色的橡皮,中间栓了一块包小石子的兽皮很结实,小石子能打的很远,就是难打的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57夏季在妈妈的支持下,爸妈带着还不到一岁的弟弟、四岁的妹妹和7岁的我离开云南,舟车劳顿回到爸爸阔别已久的故乡。爸爸又到城里做建筑设计,妈妈带着我们四个人住在乡下的老屋里。第二年秋天我上二年级,晚上就着煤油灯妈妈给我缝棉衣,<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看着妈妈为我一针一线地缝,翻开</span>语文书中正好有一篇课文:“妈妈给小菊缝棉衣,小菊在旁边唱歌,新的棉花新的布,妈妈缝衣多辛苦,我穿棉衣要爱惜。”我读着课文很快就会背诵并永远记住了。可惜妈妈缝的那件棉大衣,两年后被我弄丢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在城里上小学时想学打乒乓球,开始没有拍子,爸爸就用木材给我做了一副,做的非常漂亮,我天天放在书包里,下课就拿出来,同学们都很羡慕,我也常拿给同学们一起打,后来看到别人用买来的乒乓球拍,有胶皮还涂了油漆,比我的球拍也大一些,就对爸爸说也要他给我买,他很快给我买了一只花了一元零二分,算起来是1961年我上4年级的事,那一年我的语文老师是吳遵喜。后来我又嫌这块拍子只有一面胶皮,吵着爸爸还要再买,他和县体委的马教练一道出差,经体育教练的参考又给我买了一块乒乓拍。那时我们的妈妈已经病逝两年多了,爸爸是建筑公司的设计,工作很忙,出差时就把我们寄放在单位同事的家里,爸爸在家时又当爹又当妈,日子过得很辛苦,直到我上六年级的时候爸爸决定给我们再找一位继母,当时有好几个人选,爸爸很民主认真地征求我的意见,我还是善于识别人的,明确地排除别人选定后来到了我家的这位继母,竟然还是爸爸年轻时就有些情愫为她做过一套嫁妆的,三十多年后她带着那套做工精致保存完好的嫁妆到了我们家,这位继母也很命苦一直无儿无女,来到我们家,视我们三兄妹如己出,节俭持家,帮助照顾一家人,直到给爸爸病榻送终又和我们相伴度日活到91岁高龄,死后由我们把她安葬在爸爸的西边,东边则是我们妈妈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1966年夏季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上到初中三年级课就停了,经历了大字报、大辩论、大串联后我没什么事作,迷上了无线电,跟着一群有同样兴趣的同学整日整夜地看电路图,焊接元器件,测量调试安装晶体管收音机,先是一只晶体管的耳塞机,后是四只晶体管来复再生,变压器耦合推挽放大动圈喇叭声音很大的收音机了,线路是用绝缘板铆钉细电线烙铁松香锡焊而成。收音机的音响效果很好,就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外壳,爸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有一天他给我带回来一个油漆的很漂亮的收音机外壳,天蓝色底子又加上红色的碎花,小喇叭口是镂空的百叶窗,是用四面三胶板和两面稍厚些的木板做的很结实,我很喜欢,显然是爸爸认真设计精心制作又请油漆师傅多次帮助才做成的,只是厚度大了,我用锯把它一分为二,留下面板和背板刚好能把所有元器件装进去,尺寸大约是20·10·6立方厘米,继母妈妈又给我找来一块红色的绸缎粘在喇叭窗后面,我又做了些后期工程,收音机很好用,声音也大,放在屋里楼下的街道上都能听见声音。这台收音机一直伴随着我上山下乡近五年。后来上了大学学习物理,学起无线电课程中收音机原理,那我是如鱼得水,全班44个同学安装超外差6晶体管收音机,我是第一个成功者,再后来我成了物理老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回想起父亲母亲的爱:父亲的爱成就了我的人生,两位母亲的爱滋养了我的生命,妈妈输给我的血还一直在助力我的生长。</p><p class="ql-block"> 2024年清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