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欢喜的美篇

常欢喜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太原晋祠博物馆 —— 《金玉滿堂》</p><p class="ql-block">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古代金、银、玉器精品展</p> <p class="ql-block">馆长说 </p><p class="ql-block"> 尊敬的观众朋友:</p><p class="ql-block">欢迎参观由太原市晋祠博物馆和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金玉满堂﹣﹣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馆藏古代金、银、玉器精品展》。<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金银玉器自古便因原料稀缺、制作精美而备受喜爱,象征着富贵与地位,被赋予了吉祥美满的良好寓意。展览通过这些富丽华美的珍贵文物,展现了江南地区绵延数千年的社会之繁盛,艺术之精美,凸显了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让观众得以穿越悠悠岁月,触摸文明脉搏,品鉴传承千年的文艺之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金玉满堂》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也是对传统手工艺术和金玉文化的礼敬。展品既包括重大考古发现中出土的珍品文物,也不乏流转千载的传世精粹,它们映照了社会发展,见证了历史变迁,承载了前人的心血智慧和精湛工艺。</span>本次展览也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让观众能够一窥先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感受古人的精神追求和艺术世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自强和国民身份认同,共同祈望国家繁荣昌盛,家庭富贵吉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晋祠博物馆馆长郭保平 </p><p class="ql-block">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馆长周鹏敬上</p> <p class="ql-block">西汉玉壁</p><p class="ql-block">玉璧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大多数素面无纹,少数玉壁上有简单的阴刻弦纹、几何纹等。春秋战国时期,玉璧上的纹饰变得丰富,汉代是玉璧发展的顶峰时期,玉璧上常见的纹饰有乳钉文、谷纹、蒲纹、龙纹、凤鸟纹、绞索纹、兽面纹等。汉代玉璧除了作为祭祀礼器、佩饰之外,还大量用于丧葬活动,因为当时的人认为玉有辟邪和防腐的作用。江宁区博物馆所藏此璧整体纹饰线条流畅,器形之大,纹饰之精美,在南京地区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玉韘,早在殷商时期就已出现,是古代射箭戴在大拇指上用于钩弦的工具。<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的玉韘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玉蝶。该玉韘背面下部有一凹槽,用以纳入弓弦。正面雕出兽面纹,双目下各有一圆孔,可穿绳系缚于手腕,以防玉䜓脱落。</span>战国中期以后随着弓弩技术的进步,实用性的玉韘逐渐式微,外形逐渐扁平化的装饰性玉韘增多,汉代开始出现接近扁平,两侧增添繁缚装饰的蝶形佩。</p> <p class="ql-block">玛瑙串饰</p><p class="ql-block">玛瑙在先秦至汉代常被用作串饰原料。常见多为红色,因此也被称为赤玉,其他还有蓝、绿、缠丝、黑花、紫、灰、白等色。因其色彩丰富,品种很多,有"千样玛瑙"之说。一说玛瑙一词来源于佛经,梵语本名"阿斯到加波",意为马的脑子,简称马脑。早期中国所开采者数量有限,大多数玛瑙是来自西域、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贡品。自佛教传入中国后,翻译人员将其巧妙地译成"玛瑙","赤玉"的名称也逐渐被"玛瑙"所替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带钩</p><p class="ql-block">带钩是古人的束带工具,材质有金属、玉质等。普遍的使用方式是将钩纽嵌入革带一端,多数都是在右手端,钩弦向外,与腰腹弧度贴合,钩首勾挂在革带另一端的穿孔中。玉带钩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经过战国时代的发展,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之后逐渐衰落,被带扣取代。后世的带钩已由实用转为观赏把玩为主。</p> <p class="ql-block">金银器制造工艺</p><p class="ql-block">铸造是打造金银器最古老的方法之一,是将金或银熔化后注入模具成型,但铸造法难以制成薄胎器物,在锤碟技术成熟后就逐渐被弃用了,仅用于制造金银锭等。</p> <p class="ql-block">宝钿</p><p class="ql-block">通常指将各种珠宝、贝壳雕琢成小片花饰,镶嵌于金属托上金丝围成的轮廓(即金筐)中制成的装饰手法。</p> <p class="ql-block">锤蝶</p><p class="ql-block">锤碟法源自唐代,是当时从萨珊、粟特地区传入的工艺。明代以降的首饰制造十分擅长锤碟工艺,它利用黄金极佳的延展性,采用反复锤击的方法使得器物成型,制作较前代更精细,纹样趋向复杂化、多层化,通过重重叠叠的装饰显示雍容华贵的风韵. </p> <p class="ql-block">花丝</p><p class="ql-block">花丝也叫累丝,是制作玲珑剔透的金银器的主流手法,先将金银加工成圆素丝,再经盘曲、掐丝、填丝、堆累、编织等手法制成各种图案,不仅使得纹饰显得繁密精巧,还能有效控制材料的使用,不造成浪费。春秋时期已有花丝工艺,发展至明清,配合锤碟、镶嵌、錾刻等工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镶嵌</p><p class="ql-block">镶嵌工艺同样深受外来文化影响,以锤、钳、锉、削等手法,将一整块金银煅制成需要的形状,并装饰纹样,最后镶玉嵌宝。只是镶嵌工艺中始终没有对宝石的精细加工,多是依其自然形状而填嵌。它在元代已经开始流行,明清延续下来,技术更加成熟,手法也更加多样。明代镶嵌之风盛极一时,与郑和下西洋带回大量珠宝及制作观念有一定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东晋凤纹金饰件</p><p class="ql-block">金球是汉代以来高级官员特用的冠前饰物,球饰于冠前,以黄金为之,故名,是一种等级的徽识,如《汉书·谷永传》中记载:"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常伯即指侍中。汉代侍中、中常侍佩冠,前加金挡,附蝉形纹饰,又加貂尾,合称貂蝉。金球通用者为山形,根据考古发现,除蝉纹之外,金球也可有另外的装饰图纹,不仅男性,女性也可以使用,如在南京仙鹤观高氏家族墓地一座女性墓中就发现有蝉纹金球。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藏的这件凤纹金饰件即为典型的金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东晋双凤双鱼纹金饰件</p><p class="ql-block">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这枚东晋时期的三角形金饰上端立一对凤凰,底端图案为双鱼衔胜,充满喜庆吉祥意味。"胜"也叫"华胜",本意是形容人容貌端庄,像草木之华。华胜是汉代至两晋最为流行的金饰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南朝兽面纹金铺首</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南朝的兽面纹金铺首,出土于江宁开发区将军山印塘村,高2.5厘米,宽2厘米。这件铺首以金箔捶碟而成,与秦汉时期的铺首相比,风格有很大的变化,它的嘴形起伏较大,狮形鼻,较有喜感,眼睛以上修饰繁缚。这件器物看也可能是镶嵌于它物之上的装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器:</p><p class="ql-block">明代玉器的发展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总体上看,明代玉器逐渐脱离五代、两宋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清代玉器是我国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宫廷用玉直接受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做工严谨,一丝不苟,有的碾啄细致,石片 如雕似画。有的在抛光上不惜工本以显示其温润晶莹之玉质美。</p> <p class="ql-block">玉蝉</p><p class="ql-block">玉质。双眼凸鼓,背以道劲有力的阴线饰首和双翅,把蝉腹部伸缩功能刻绘得惟妙惟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粉盒也叫香盒、油盒、黛盒,是古代妇女存放妆粉的化妆盒,中国妇女早在战国时期就经常用妆粉来装扮自己了。古代妆粉常见的有两种,一种以米粒研碎后加入香料制成,是糊状的面脂,俗称"胡粉",一种因是白铅研磨而成,又称"铅粉"。明清时期还有用滑石或者 软质矿物研磨而成的"石粉"。</p> <p class="ql-block">玉质。通体白润光洁。作母猴与小猴相抱之装,母猴双手搂住小猴腋下小猴一手摸母猴脸, 一手摸母猴耳朵,面向前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藏 明</p> <p class="ql-block">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藏 明</p> <p class="ql-block">“马上封侯”玉</p><p class="ql-block">"马上封侯"玉饰件是一件饱含吉祥寓意的典型器物,是首饰纹样程式化的具体体现。在古代,人们都非常喜欢猴子,认为猴是灵性可爱的动物,且"猴"与"侯"谐音,十分吉祥。侯是古代爵位,在《礼记·王制》记载:"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侯在这里泛指达官权贵。这一"马上封侯"玉饰件造型运用了"猴""侯"谐音,寓意功名指日可待,马上可以封侯。马与猴在玉器上的结合, 到明清时期才出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翡翠</p><p class="ql-block">翡翠是一种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集合体,它真正的学名叫硬玉。翡翠到清朝初期才从缅甸通过丝绸之路运入中国,而当时中国出产的和阗玉被称为翠玉,当缅甸硬玉流入云南一带时,因其不是中国的和阗玉(翠玉),故称之为非翠,后逐渐演化为翡翠。它的颜色不均匀,有时在浅色的底子上,伴有红色和绿色色团,宛如赤色羽毛的翡鸟和绿色羽毛的翠鸟。翡翠的质量和价值主要从其颜色、质地、透明度、纯净度等方面来衡量。一般来说,翡翠以绿色为上乘,以色碧如嫩叶、光泽如凝脂、半透明状为好,其中又以绿白相间或红绿相间为最,只有钻石、祖母绿、猫眼石、极品珍珠等贵重珠宝才能与之媲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清䎐珠</p><p class="ql-block">清代朝珠是由108粒珠贯穿而成,每隔27粒穿入1粒材质不同的大珠,称为"佛头",与垂于胸前正中的1粒佛头相对的1粒大珠为"佛头塔",由佛头塔缀黄绦,中穿背云,末端坠一水滴形佛嘴(坠角)。背云和佛嘴垂于背后。, .</p> <p class="ql-block">翡翠镶金发簪</p><p class="ql-block">翡翠质。艳绿色,发色莹润,两端弯曲,状如柳叶,中部包金,上刻有特殊符号和"新凤祥福呈金" 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翡翠扳指</p><p class="ql-block">翡翠质。圆筒形,中间一穿孔,雕琢精致规整。通体抛光,光素无纹。颜色鲜嫩艳绿,质地细腻,莹润洁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沐氏家族墓</p><p class="ql-block">沐英是明代开国功臣,长期镇守云南,屡建奇功,对云南边疆的稳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沐英去世后,在整个明朝期间,承袭"黔国公"的沐氏子弟就是云南的最高统治者,其子孙世代镇守云南,长达270多年,直至终明一代,计12代,14任,为保障明朝西南地区的稳定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p><p class="ql-block">南京江宁将军山沐英家族墓的发掘始于上世纪50年代,迄今共发掘了12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文物。金冠、镶宝石金经盒、金冥币、金饰件等制作工艺精湛,特别是梅氏墓葬中出土的金质头面饰,有挑心、顶簪、分心、掩鬓、耳坠等器件,是明代考古发现最完整的一套完整的研究明代功臣家族历史、墓葬制度、明代手工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束发冠</p><p class="ql-block">金质。冠作三道梁状凸线,边缘用直线做出宽边。冠前警刻有6孔,上部横向4孔,中部纵向两孔,背有一孔。两侧各刻一孔,用于插入子,籍顶呈花瓣形,使用时罩在发髻之上,用固定。此冠是明代馆员退朝燕居时用来束发的用具。</p> <p class="ql-block">明 金冥币</p><p class="ql-block">这件金币直径20.1厘米,工艺极其精湛,出土于明代沐璜墓,是目前所见最大金币。明代的金器,模仿植物、动物的纹样较前代明显增多。植物以花卉枝叶为多,錾刻舒展的牡丹花、莲花、茶花、菊花花瓣,寓意和谐吉祥、富贵美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金扣</p><p class="ql-block">金质。小巧玲珑的金扣为圆形扣孔,正反相扣合。一侧为蝴蝶形饰,中有四孔。受明代金玉首饰工艺的影响,不仅制作工艺相同,纹饰风格也相近,</p> <p class="ql-block">明代头面</p><p class="ql-block">女子的首饰插戴至明代,发展出一整套以簪钗为主的含有礼制意味的组合方式,称之为"头面"。目前学术界对各部分的命名还存在一定争议,但一副完整的头面通常含有挑心、分心、短簪、鬓钗、掩鬓、花钿、头箍等十几件饰物,环绕羲髻一丝不苟插戴齐整。贵族女性通常拥有数副头面,象征着她们的财富、地位和身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挑心、分心</p><p class="ql-block">短簪、鬓钗还只是配角,挑心、分心才是明代头面的重头戏。挑心插戴在影髻正面,簪脚垂直朝下,可插入正面中心,或将簪脚上部弯曲至一定弧度后插在髹髻侧边,仍使簪首处于髹髻正面中心位置。多做成佛像、宝塔、梵文、祥云、凤凰或者有神话寓意的图案。</p><p class="ql-block">挑心之下、影髻之前的簪称之为分心,通常为山字形。纹样选择上,挑心、分心常与其他簪钗组成一套完整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短簪</p><p class="ql-block">明代头面中有不少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小簪子,有挑针、啄针、撇杖、掠儿多种名称,林林总总,式样丰富。这类短簪长度在10厘米左右,多为圆锥形簪脚,变化主要集中在簪首上。常见的有花头簪、草虫簪等,佩戴方式或单或双、浓淡随意,取其俏到点睛之意。</p> <p class="ql-block">镶宝石金饰件</p><p class="ql-block">金质。呈"十"字形,上下、前后部分钻有对称的孔;左右部分设两个凸出的椭圆形腔体,内分别镶嵌有对称的红宝石。</p> <p class="ql-block">镶宝石金饰件</p><p class="ql-block">金质。顶呈莲花形,其上镶嵌蓝宝石。下部呈十字形,四个凸出的椭圆形腔体内分别镶嵌有对称的盘宝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华美的文物,奢华的艺术。金银玉是品质高贵的象征,富丽堂皇的金银玉首饰,是古代先民遗留给我们众多文化遗产中华美的一章,展现了古代匠人的巧夺天工,印证了江南的富庶与繁华。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收藏的汉、魏晋南北朝、宋元至明清时期的金银玉器,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一件件精美的金银玉器,它们凝结着方寸之地的财富与艺术,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精彩,展示着曾经的辉煌与奢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