驯鹿之语(节选)

晓岩

作者 艾平 诵读 晓岩 <p class="ql-block">&nbsp;&nbsp; 我是驯鹿,生存在泛北极圈苔原和泰加林地域。</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你们一定认识圣诞老人,在他身前,拉着他给孩子们送礼物的动物,你们称之为红鼻子鲁道夫和它的八个兄弟,那就是我们,驯鹿。</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你们一定见过中国人的吉祥物神兽麒麟。在甲骨文中“麟”是指一种特殊的鹿,其神异之处在于“择土而践、不入陷阱”“善避患而有智”,说的正是我们驯鹿长于迁徙、生存智慧高超的生命禀赋;古文献记载麒麟的形象是“戴两角而共觝”,意思是头上生两角,如拱手护着前出的矮角。你来看看我的头顶,不正是这样吗?耳朵上边,两只大角长出一米多高,其分枝杈犹如两只张开的手掌,微微向中间伸探着,似乎在护卫着额上的一只或两只矮角。</p> <p class="ql-block">&nbsp; 时光徐徐,麒麟作为一种吉祥的象征物,其形象由你们人类按照自己的愿望不停演绎,早已千变万化,脱离了原初的样子,但是当你具有一定的浏览量之后,你就会发现,很多麒麟造像的头顶或保留着矮矮的三只鹿角,或仅保留着向前伸着的独角,其大多并不尖利,恰似圆润的鹿茸状。《尔雅》《说文解字》中都描述道——麒麟“角端有肉”。我们头顶年年生长的驯鹿茸,有丰富的血管和柔软的皮层,不正是“角端有肉”吗?于是你们这样说——麒麟所有的神异,都可以在一种北方动物身上找到完美的对应。告诉你吧,那种北方动物就是我,驯鹿。</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你问我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地球上的,是谁造就了我原初的生命?</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请不要问我时间之前的事情,遥远,太遥远了。听你们人类说过,四十一亿年前,原始的生命来自单细胞生物。或许,我就曾经是浩瀚海洋中的某种单细胞,没有眼睛,没有口鼻,没有耳朵,微弱得不及一个渺小的气泡。我的进化就是分裂,一个一个、一团一团,随波漂沦,四处黏沾,徐徐繁衍。当地心的熔岩突然向上推涌,地球的脊背从海里耸起,北极圈地域群山华诞,万物生发,蔓草葳蕤,松桦扶摇,苔藓凝固般地铺遍荒原,我或许正在大雪覆盖的苔原上沉睡,正在长啸的北风中飘荡,正在不冻河的石头缝里伸展腰身……当你们从灵长动物的胎衣中一步步脱颖而出,在亦人亦猿乃至使用简单石器的阶段,偶然发现我的时候,我已然成为一个飞奔的躯体,在广袤的冻土带,在亚寒带的针叶林里,成群结队,绵延子嗣,与天地万类一起存在。</p> <p class="ql-block">&nbsp; 说到底,进化的方向依循自然的意志,生命被大自然分门别类地精雕细刻,因此异彩纷呈,不一而足。我只能这样说,你们人类是进化大军中的幸运儿,你们的智慧出类拔萃,竟然懂得了在实践中创造更高级的实践,直到某一天手指一动,便在高辐射分辨仪器中解析了我们祖先的遗骸化石,做出一个关于我们的结论——大约二百万年前,驯鹿已生成无数群落,精灵一般游荡在北方大自然的母体中。至于在更久的从前,我们是怎样一点点演变进化的,你们的探索正未有穷期。</p> <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p><p class="ql-block">艾平,女,呼伦贝尔作家。代表作有《呼伦贝尔之殇》《雪夜如期》《草原生灵笔记》《隐于辽阔的时光》《聆听草原》等八部散文集。曾获《人民文学》全国游记征文大奖赛一等奖、百花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华语最佳散文奖、三毛散文奖、汪曾祺散文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奖项,曾获第七届、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提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