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谈兵法·解三国(62)董和:一个真正懂“和”的人

机器人

<p class="ql-block">题字:曹洪岭,山东省书协副秘书长,东营市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山东省农民书法美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东营市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董和曾被刘璋任命为益州太守。刘备占领益州后,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跟军师诸葛亮一起处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进献可行的建议,废除不可行的做法。</p><p class="ql-block">诸葛亮做丞相时,对自己的下属们说:“朝廷之所以设置参与处理机要事物的官员,目的是要集中众人的意见以把事情做得更好。如果为了不和别人发生小的矛盾而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会造成大的失误和损失。如果有不同意见,而不同意见又因正确而被采纳,这就像丢掉破旧鞋子而获得珍珠美玉一样。然而人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很难全部说出来,只有徐元直(徐庶)在这种情况下能做到毫无顾虑,还有董幼宰(董和)在参与政务这七年间,事情如果有我考虑不周到的地方,董幼宰就会和我不断探讨,往返达十次之多,来申述自己的看法。如果诸位能够因为仰慕徐元直的品质而效法徐元直精神的十分之一,学习董幼宰的勤勤恳恳,忠于国家,那么我就可以少犯错误了。”</p><p class="ql-block">诸葛亮还说,前与董幼宰共事时,董幼宰每次提出意见时总是毫无保留。虽然不能全部采纳他的意见,但与他始终保持着友好关系。诸葛亮就是这样怀念董和的。</p><p class="ql-block">《吴子兵法·图国第一》曰:“吴子曰:昔之图国家者,必先教百姓而亲万民。有四不和:不和于国,不可以出军;不和于军,不可以出陈;不和于陈,不可以进战;不和于战,不可以决胜。”意思是说,从前谋求治理好国家的君主,必先教育百姓,亲近万民。在四种不和谐的情况下,不宜行动:国内意志不统一,不可以出兵;军队内部不团结,不可以出阵;临战阵势不整齐,不可以进战;进战行动不协调,不可以决战。</p><p class="ql-block">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和”呢?董和的做法告诉人们,“和”不是一团和气,不是你说我听、你做我跟、你好我好,而是建立在毫无保留交换意见、反复切磋甚至激烈碰撞基础上的思想统一。如果决策者没有形成最优化的意见,所谓“与上同意”(《孙子兵法·计篇》)和“上下同欲”(《孙子兵法·谋攻篇》)就会变成一句空话。</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方德存题)</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 22px;">老路名片:</i></p><p class="ql-block"><i>路秀儒,军封大校,人封作家,自封学人,时封兵学专家。曾任原济南军区司令部办公室副主任、某基地司令员、军区司令部某部部长,现为山东孙子研究会副会长、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孙子研究》杂志主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烟台大学客座教授。先后出版著作16部,多部获全国性和山东省奖项。</i></p><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为文追求:独辟视角,原创深耕!</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