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梅瓶

亦真亦幻

<p class="ql-block">扬州博物馆有座国宝厅,偌大一个展室,只为展示一件不足半米的梅瓶。这是什么缘故?此瓶又为何称为国宝?好奇之下,仔细端详。</p> <p class="ql-block">走进国宝厅,眼前的梅瓶在灯光下闪烁着蓝幽幽的宝光,半圆形的展柜围绕四周,观众只能远观,不可接近。</p> <p class="ql-block">把镜头拉进,看着清楚了不少,只是遗憾那一圈展示灯影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国宝全称:元代景德镇窑霁蓝釉白龙纹梅瓶。</p> <p class="ql-block">分别解读:</p><p class="ql-block">“元代”是指梅瓶烧制的年代,约600年前的元朝,元朝瓷器烧制不仅需要成熟的技术,也要有非常好的运气,他代表了元朝手工艺制作的最高水平。最有说服力的是,元朝的工匠是可以免除差科的,而且他们的地位是可以世袭的。</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指烧制窑口。</p> <p class="ql-block">“霁蓝釉”指瓶身通体的釉色:霁蓝被誉为来自天上的釉色,乾隆曾化用《滕王阁序》名句形容:“落霞彩散不留形,浴出长天霁色青”,而霁蓝釉瓷中,又以元代烧制的最为精美。</p> <p class="ql-block">“白龙纹”是指通体霁蓝釉上的主纹~龙纹:一条白龙仰首翘角,龙眼突起,张口吐舌,仿佛在蓝天叱咤风云,在大海遨游腾跃,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再细看,白色巨龙追赶一颗火焰宝珠,并衬以像珊瑚枝一样的四朵白色的火焰形云纹。云龙、宝珠施青白釉,霁篮和青白两种釉色对比强烈鲜明。用红圈把宝珠和火焰云纹标注出来。</p> <p class="ql-block">梅瓶口小,颈短,肩丰。高43.5厘米,口径5.5厘米,底径14厘米,最大腹径25.3厘米。</p> <p class="ql-block">元代梅瓶目前传世仅见三件,两件在国内,一件在国外。另外两件,一件为宫廷旧藏,但瓶身有裂纹,现存北京颐和园;另一件不知道出处,瓶身龙头部分炼制时就有瑕疵,现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两瓶高度均33厘米左右,唯有眼前扬州的这件纹饰最完美,瓶体也最大(43.5厘米)。</p> <p class="ql-block">杨州博物馆的元霁蓝釉白龙纹梅瓶代表了元代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1992年,该梅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宝级文物,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真正成为了杨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梅瓶最早出现在唐代,流行于宋、元、明、清直至今日。</p><p class="ql-block">最早称为经瓶。民国时,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说瓷》一书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此后约定俗成,“梅瓶”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梅瓶最初用途是实用器,用于盛酒或其他液体。随着人们审美意趣的变化,明清时期逐渐作为一种陈设瓷,有时也用作花瓶。现在景德镇烧制的各式梅瓶,已作为大众家居陈设品,也不失是美化生活的常用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关于梅瓶外形,也随着历史一直在演变</p><p class="ql-block">这是宋辽时期的瓶形:形体修长 挺秀高雅。</p> <p class="ql-block">元代瓶形</p><p class="ql-block">继承宋制,更趋丰满圆实。</p> <p class="ql-block">到了明代</p><p class="ql-block">造型敦厚,雄健稳重</p> <p class="ql-block">清代以后</p><p class="ql-block">瓶形丰实清秀,造型丰富。</p><p class="ql-block">譬如,这件丰满。</p> <p class="ql-block">这件细长</p> <p class="ql-block">随着历史年代,龙纹也在演变。</p><p class="ql-block">唐代</p><p class="ql-block">雍容矫健 超迈威猛</p> <p class="ql-block">宋代</p><p class="ql-block">气势轩昂,威武神秘</p> <p class="ql-block">元代</p><p class="ql-block">轻盈矫健,灵动飘逸</p> <p class="ql-block">明代</p><p class="ql-block">雄伟端庄,日趋温顺</p> <p class="ql-block">清代</p><p class="ql-block">精巧华丽,有形无力</p> <p class="ql-block">这件梅瓶,历经600年沧桑岁月,走入杨州博物馆的国宝厅,背后有段令人唏嘘的故事。</p><p class="ql-block">瓷瓶最初是扬州朱姓人家的传家宝,他们祖上在康熙、雍正时期做过官,据说梅瓶是雍正皇帝赏赐的。朱家世代珍惜,代代相传。战乱时,有人曾想用十八石大米换取这件瓶子,朱家人坚决不售。在1976年,朱家小儿子因生活窘迫,加上当时地震,震情紧张,担心若遭地震,瓷瓶毁损。就瞒着家人,把这件家传宝物卖给了扬州文物商店,开价16元,成交18元。</p><p class="ql-block">刚开始文物商店以为这只是一件清代瓷器,放在库房束之高阁。二年后的1978年,北京举行各省市征集文物汇报展览,扬州文物商店将这件梅瓶送到北京。一经展出,立即引发与会者的极大震憾。经各路专家鉴定,一致确认这是元代的梅瓶,并纷纷表示了收藏的愿望。扬州市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捷足先登,最终以3000元,花落杨博。</p><p class="ql-block">宋代梅瓶的现世,在国际上也掀起一股争相收藏热。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先生就欲以3.4亿元将其收之名下,日本也曾想以3亿美元的价格收藏,法国巴黎甚至出到40亿人民币的天价,此梅瓶的珍贵和稀有令人咋舌。</p><p class="ql-block">2000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访华,为了尽快一睹这件元代梅瓶的芳容,访问首站执意要先到扬州,而不是原先安排的上海,希拉克总统对东方文化钟情与痴迷,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传奇色彩的元代大梅瓶,结束了六百年的颠沛流离,在扬州博物馆国宝厅古朴的灯光下,向人们诉说那些尘封的记忆,展现着古代匠人的卓绝技艺!</p><p class="ql-block">本文有参考公开资料处,感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谢谢各位阅读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