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三青坑尾埔知青时代村峥嵘岁月 ---何碧峰

勤于思考,进步

<p class="ql-block">  知青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很多年轻的一代,对知青这个名词感到很新鲜。在上世纪60-70年代,当时国家提倡组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援农村,很多是当年的应届初中、高中的毕业生。在国家的感召下,那一代的知青们纷纷踏上了一条艰苦的人生岁月,泉港区涂岭镇涂型坑尾铺知青时代村则是千万个知青点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岁月的洪流,让50年前的知青们是至今难以忘怀。那一代人曾经经历的往事,经历他们一代的青葱历史岁月,是别人难以体会,难以言语的。那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是那个时代的见证人应尽的历史使命,更是历史赋予这些“知青”的责任感和使命感。</p> <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的人生旅途,都无法回避过去的历史,知青们也更加无法回避。走在这条砂粒的黄土小路,在一片片繁茂果园的背后,是知青们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杰作。他们的酸甜苦辣、生活的艰辛的点点滴滴,他们无怨无悔,披荆斩棘、流血流汗、用自己的热血书写穷乡僻壤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当时知青们的年纪,很多都是城镇居民的孩子,年纪大都是16、17岁,最多也就是19岁左右,从未独自出远门,很多父母当时都是依依不舍,热泪盈眶,为人父母的心情,难免有些牵挂,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但他们的抡镐荷锄、肩担畚箕的艰苦奋斗精神,是留给我们,乃至我们的孩子一份宝贵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四月天,芳菲尽展醉春烟,在知青的旧址显得更加的古朴,在久违的知青石头老屋前,花团锦簇,蓓蕾初放、枝繁叶茂的龙眼树纷纷绽放新枝,龙眼花飘散着缕缕清香,房前屋后的一大片的枇杷树,摇曳着金黄的果子,一串串沉甸甸的枇杷,宛如一个个金色的铃铛挂在枝头。那黄澄澄的果实,有的上面还带了些青色,别说是吃,就是看了都让人垂涎三尺。</p> <p class="ql-block">  半个世纪过去了 ,知青石头老屋依然保存完好,虽然随着年月增移,石屋的墙面有时开裂,屋瓦也有损坏,历经风雨古韵尤浓,现如今依然很坚实,这恐怕和当地历代村委会用心守护分不开,在知青返城后,当地的村委会、政府将他们生活过的石屋保护了起来,不约而同地接力守护着知青们住过的石屋。</p> <p class="ql-block">  走进知青博物馆,阅览历史文献、图片资料,看到知青 们的峥嵘岁月,奋发图强,让到场的每个人内心震撼无比,在当时的吃穿住用都极其不易的情况,知青们团结友爱,发扬不怕苦的精神,在严明纪律的管理下,知青们克服种种困难,硬着在这立志扎根,在这里筑下了“新家”。知青们带着一股韧劲,和当地的农民同甘共苦,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对规划种植的山林,开展砍伐灌木、清除杂草、开垦林道、挖掘树坑、施放底肥、栽植树苗和浇水管理等一系列劳作,年复一年在此处摸爬滚打,让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p> <p class="ql-block">  在果场开垦的荒山上、在育苗的苗圃里,在种植的果园山间中;在山头田埂劳作休息的时候,透过知青青涩的照片中,仿佛重返知青生活时代,那悠扬的歌声和悦耳的琴声响彻整个知青园,知青们用歌声、用音乐驱散日间的疲劳、用智慧去寻找自己青春的梦想,虽然很多人内心迷茫,但前途广阔已经渐渐明朗,知青们可以通过招工、考大学和当兵的形式去追逐自己的人生理想。在这里是锻炼人的地方,是出人才的地方,不少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开辟了自己的事业,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不少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事业有成,安居乐业。</p> <p class="ql-block">  历史造就了知青,知青也造就了历史,1974年百余位知青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他们以不屈的意志,顽强地与天斗与地斗,用勤劳和汗水书写着青春的篇章。他们这段知青时期的经历,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也是留给我们一种精神的财富,让我们从知青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努力追逐自己的梦想,不断超越自我,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而奋斗。</p> <p class="ql-block">  虽然那时代的知青们,已年近古稀之年,但他们在回首往事能历历在目、心潮澎湃,站位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如今身在各地的知青们和他一样,都在大力弘扬和传承知青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激励着当代青年人用拼搏和奋斗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