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如何写好古诗词(二)

cycle_王

<p class="ql-block">  近来写了几首,回头看依然没有跳出固有的窠臼。简单说就是一眼硬,过于现代化以及口语感。我说这些不是指别人,内里实际是对自己作品的审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写诗词是一件蛮自我的事,但如果有良好的氛围,或许会激发创作的热情以及触发自己对诗词进一步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也不知道以后会写什么?会写多久,世间事就是这般捉摸不定,所以有时间,有心情,便尽可能的愉悦自己,活在当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体诗词当下的受关注程度远远比不上现代诗歌。于我个人而言,都是自我心绪情感的表现,选择什么样的诗写样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言之有物,喻之有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喜欢古诗词,更多的是喜欢它的凝练,含蓄以及由此释放体悟出的内涵美感。所以,写不写古体诗在于自己,自己喜欢就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常说诗正词媚。现在接触下来,确实,越来越感觉宋词之前的律诗,绝句更为严肃,正统。有时候感觉一首诗真就是字词堆叠而成,你可以清晰的感觉出字的张力,色彩,情绪,这点绝对比宋词要严苛,毕竟绝句,律诗字词有限,可以想象浓缩必是精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应的宋词便宽泛的多,因为字词数的增加,所能囊括及表现的便更多。也因此对单个字词的要求相应降低了些,可以适当转圜,即我们宋词里感知到的如太极般绵柔之风,甚或对于对仗,也逐渐放开允许宽对,追求的是意境上的完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迄今看了些诗词,对于词牌有了些许粗浅的认识。如生查子,玉楼春便是从五律,七律顺延而来,只是换了仄韵,也少了对仗的严苛。如一剪梅,四个字接七个字,重复四遍,像是律与绝的组合。浣溪沙三句一停换口气再来三句,又比传统多了点变化。而像鹧鸪天,把中间打断,改成二句三个字的对仗,顿两下搞出动静。更如采桑子,喝火令里头有节奏的四字重复。不光小令,之于中调,长调如小重山,念奴娇等等,更是把绝律规整的格式給一体打破,形式变化更多,哪里停一下,三个字,哪再停一下,二个字等等,不同的词牌,不同的声韵便应运而出,以满足人类情感创作的格式需要。看得多了,你就会知道依据自己的表现内容套用什么样的词牌,是套用格式,并非迂腐。因为特定的词牌特定的发声方式,对提升宋词表现力是有益的,框架既定,内容完全不受限,创作无限可能。古诗词无韵则无味,历史证明,传承下来的诗词证明,内容才是首要,框架并非桎梏。好比瓶装酒,优劣取决于酒本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言归正传,这次主要谈谈【鹧鸪天】,这种词牌,和七律极为相似,只是它是仄起平收,七律一韵到底,另,鹧鸪天的第五句被拆成二个三字句,且尾字押韵。其余对仗要求鹧鸪天只需三四句,比之律诗要宽松得多,且因为是词,也允许宽对。这是从律到词的一种更为人性的松绑。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写了几首,词林正韵也都对上,然而读来感觉还是偏于现代,口语化颇重,奔放有余而对仗不足。因为相比律诗七字减少了一半,所以,三四句的对仗便很关键,搞好了助韵,反之失味。如劳劳燕子千万里,落落梨花雨一枝。梨花院院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对好了,读来添韵,增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此,我思考了下略有所得,如何写好词牌,我简单概括了一下,主要分以下三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诗词用字,宜古,亦称炼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诗词写法,以规,亦称炼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三:诗词出新,着意,亦称炼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一点,诗词用字词,适宜古体,有人整理过宋词常用字词,总计不过数百个左右,如谢娘,狸奴,绿鬓,鲛绡,罗衣,画阑,水榭,愁损,沈恨,倚枕,西子,东君等等,这类词有着特定的指代及寓意,会更好的传达宋词柔美之风。古风古韵本就一体,这是变不了的基因生成。像我们现在因为语言习惯和环境的缺失,所以习惯性用现代词语去代入,这就有很强烈得撕裂感。甚至有些自以为是的拟古自创,如谁晓,应是等等,把古体文的写作方式给混入了,这都极大削减了词的风韵,所以,我们需要炼字提雅,尽可能让字凸显,发光。如古诗词中的渚清沙白,绿肥红瘦,墨云拖雨,雨恨云愁等等,让字立体、生动起来,一个字就是一个画面,去拓宽、撑开它的氛围感,而场景便是靠这一个个字充实,饱满,鲜活出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时代在发展,我们总要写些与时俱进的东西,又该怎么办呢?这就涉及到第二点,诗词写法以规,即炼气。创作时严格按诗词表达方式,一首稿子出来,不要习惯性就推出,慢工方出细活,有时候,过一阵看看,立马会觉得有些地方用词不符合古体风格,适当的改变一下语序,调整下字词位置,或者加上一些莫非,即如等语气助词,这出来的感觉就会好很多。学会断句,连句,创句。正常情况断句就是一个句子,一个相对完整,完整的画面,场景,事件。譬如薄暮阴阴枝上见。湖上风来多浩渺。宋词讲究有曲度的美,不管语气多么铿锵有力,结尾处大抵都是收一下,适当圆润。如怒发冲冠凭栏处,声调降下来,潇潇雨歇。后句再接着起。连句则看词谱里的标点符号,如逗号,则意思即是相对关联紧密的。如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墙里行人,墙里佳人笑。之于创句,就是神来之笔,独创之句,如天若有情天亦老,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等等,这类极度凝练,语意浓缩的句子。总之,看各词牌要求,找出它内蕴的节奏感。其次,尽量不用成语,俗语,复语。尤其我们在写一些中长调词的时候,更需要调动自身的想象力,才能避免填空式写词。诗词要递进,必须要有关联想象力,也即我们俗称的通感,将不同时空,场景,事物,提取它们的共性,与你所想表达的氛围结合,糅合一气。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比较下诗词的语感,要避免现代人写现代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绝】·春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试问芳枝开几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粉樱花下近何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踮足花向颇无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晓花残谁与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样写来虽然合辙押韵,貌似已成,然而念之乏味,总缺些古风绵柔之气。试着调整一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七绝】·春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试问花香都几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粉樱树下即何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登高临远颇无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晓花残谁与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就是在调整字词、字词序列,炼气,让诗歌整体浑然一体,内容相呼应,衔接上避免生硬及口语化,才能赋予诗化语言的曲度回味感。炼气时尤其要注意,不可过于虚浮,追求表面的柔曲度,如音韵一般,既要绵柔又不能只在一个音区浮动,虚得时候压一压,沉的时候往上提,抑扬顿挫,让诗歌跌宕起伏,要切实可感,而非一意呻吟。是以,我们柳永的雨铃霖,苏东坡的定风波,他们的中长调有如气引,以意导,绝不是字数的堆垒,生涩填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要赋予现代创作的新风,必须在表达思路上出新,这就是第三点,着意,亦称炼意。看你诗词的落脚点,你所想表达的内容,是前人的重复还是有自己不一样的亮点和角度?所以说,炼意是最重要的一环。表达能力有了,如何出新出奇,也即戏法会变,人人巧妙不同,全在意端。我们看前人的作品,泪痕长向东风满,梅应妒,菊应惭,画阑开处冠中秋,柳眼眉腮,已觉春心动。这就是一种思路的打开。拟人修辞的运用,把景情人物化,以情走笔,串通全词,减少生涩之气,赋予宋词新鲜之美,让情绪引领丝滑走笔。还有诸如宋朱敦儒的我是清都山水郎等等,都是一种意的突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写好一首词,不光要把技掌握好,更得把意掌握好,活学活用才是时代研学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另再讲讲宋词的一些创作技巧。诗词不是说教,或许更为注重所体现出的艺术美感,甚或有些思想不够成熟,但胜在天真,可爱,亦或者出糗,也是反映一种真实的生活状态及情趣。这也是诗词创作必须着意的地方,不要被框架所限,想无止境,无限可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者,诗词创作,大致分二类,一种叙事体,一种感怀体。两者并非泾渭分明,只是侧重有别。一类偏实,一类偏虚。偏实侧重故事情节,偏虚侧重内心感悟。两类写法没有绝对的好坏,叙事体词我们见过不少,如秦观的【南乡子】·妙手写徽真,就是看一副美人图的事情,然而表现出来却也很好。类似的还有,柳永的寒蝉凄切雨铃霖,苏轼的琢玉郎定风波,辛弃疾的花千树青玉案,贺铸的万事非鹧鸪天等等。这里的实也非一五一十的交代走笔,亦是特定时空下的顺延表述,如水墨洇染,关要处着笔。所以,词作不出彩的原因,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需要掌握相应的表达能力,找准发力的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感怀体也有许多,如苏轼的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贺铸的青玉案,梅子黄时雨,晏殊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苏轼的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岳飞的满江红,臣子恨,犹未雪等等等等。这类写法有如飞鸿踏雪,轻燕蹴水,诗意是荡漾开的,亦或袅如轻烟,缥缈开去。这需要强化我们关联的能力,类同现代诗所讲的通感,选定一个题材,你必须发散思维,尽可能多得将相应关联的事物摆放出来。如表现消沉,可以将暮色,寒跫,空庭,落花,帘卷,孤独,惆怅,灯晕等等归拢一气,根据情境需要予以筛选,运用。当然真情实感最好,予人以共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两种写法两个方向,实写忌讳过实,虚写忌讳过虚,总之要言之有物,感有所系。是故,写词当以意先,以言表,过实则提亮一些,过虚则压一压,尤以宋词而言,一字一易,画风陡变,珠玉乃至瓦砾,尽在推敲之间。作词如作画,或空灵或厚实,式无定据,笔可千姿,惟至真至诚至性,气韵回环,扣人心扉,方可予人共鸣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然了,词好填,意难成。不可把词作整成填空,要整体协调,内里要有关联性,要能表现出词作的意境,否则无非堆砌词藻,孤芳自赏而已。暂且如此吧,诗词一道,路阻且长,愿与诸君齐步共勉。最后贴首朱淑真的小诗静雅一下,无论诗还是词亦或其它文体,意境是最难得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