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百度账户“顺化军节度使”的文章《同样参与三藩之乱,为何康熙却不同意削去沈氏的续顺公爵位?》:“明末清(后金)初时期出身于明朝东江镇,但是最终却投身于后金(清)阵营的除了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三人之外,清朝还册封了一位公爵,即续顺公沈志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四人便是清廷未入关之前,八旗汉军中赫赫有名的“三王一公”。与孔、耿、尚三家爵位都没有传承下来不同,续顺公沈家爵位却一直传递至清朝灭亡,终清一世共计有十三任续顺公。三顺王中除了恭顺王(定南王)孔有德在桂林之战中战死沙场,其独子孔庭训被南明军俘杀,导致恭顺王(定南王)一系断嗣爵除之外。怀顺王(靖南王)、智顺王(平南王)两支被除爵都与参加了三藩之乱有关。……</p><p class="ql-block">康熙九年(公元1670年),沈永忠和沈永兴相继病逝之后,清廷以沈永忠之子沈瑞承袭续顺公爵位,仍然驻守潮州。</p><p class="ql-block">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清平西王吴三桂称“天下兵马大元帅”,正式举兵反清。次年,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也自称“总统兵马上将军”,起兵呼应吴三桂,同时耿精忠还广发书信联络旧日部将一同反叛清廷。与沈瑞所部同驻潮州的总兵刘进忠原属靖南王麾下副将,在接到耿精忠书信后,立刻准备率所部十三营将士响应耿精忠,并计划逼降沈瑞所部。</p><p class="ql-block">沈瑞和所部副都统邓光明则通过刘进忠所部中军李成功,副将张继善得知了这一消息。立刻“多募勇悍,密为之防。”刘进忠也毫不示弱命所部时刻警戒,同时遣人赴福州耿精忠处搬救军。</p><p class="ql-block">双方对峙一个多月后,沈瑞等人听闻耿精忠援军即将抵达,于是联络刘进忠麾下李成功、张继善等人为内应,准备趁刘进忠给其父做寿之时,起兵攻打刘进忠所部。但是不想事情泄露,刘进忠一面遣人捉拿李成功、张继善两人,一面遣亲信杨希震出城引耿精忠援军进城。沈瑞仓促之间率军同刘进忠所部交战。城中狭窄,沈瑞部大多是北方马兵施展不开,而刘进忠所部多是步军,又配备许多火枪,所以沈军大败,沈瑞只好收兵回城南固守。当天傍晚,杨希震带领漳州镇总兵刘炎的所部趁夜色进入潮州城,于是刘进忠实力进一步大增。</p><p class="ql-block">次日,刘进忠凭借有援军在手,威逼沈瑞交出与自己不和的副都统邓光明、防御于国琏二人,沈瑞无奈之下,只得交出两人给刘进忠。刘进忠又将沈瑞其所部军民赶出潮州,沈瑞只得率所部军民撤出潮州,前往诏安驻扎。史载沈瑞所部离开潮州时“弃辎重,渡湘子桥,子女堕桥,死者无算”。不久沈瑞听说平南王尚可喜之子都统尚之孝与总兵苗之秀、王国栋等人征讨刘进忠,于是也联络诏安游击邵良臣为内应,又命都统张梦吉、宋文科进兵潮州。在饶平柘林与郑经右虎卫陈宠所部遭遇,宋文科大败陈宠于停福铺,迫使陈宠退回潮州。于是沈瑞又率麾下兵马进驻饶平,窥视潮州。不想刘进忠在获得明延平王郑经所部支援后,大破尚之孝所部,继而发兵围困饶平城。因续顺公旗下家口也都在饶平城中,沈瑞无奈之下,只得向围城的明郑大将赵得胜投降。</p><p class="ql-block">沈瑞投降明郑之后仍然心向清朝,他秘密使者联络平南王尚可喜,商议两部会师新墟,同时招揽劲卒、休整炮台城墙、积蓄火药粮饷,准备随时响应平南王尚可喜所部。</p><p class="ql-block">刘进忠得知这个消息后,亲率大将何佑、林升、江胜、马成龙、李云等人继续围攻饶平。同时又安排部将分驻饶平周围各处防止尚可喜发兵来援助沈瑞。沈瑞以及部将张梦吉等人竭力固守,力保城池不失,一时间刘进忠也无法破城。而尚可喜方面果然不出刘进忠所料,听闻沈瑞被围立马令平南王世子尚可喜率兵前来救援,结果在百子桥遇到明郑大将何佑埋伏,部属死伤无数,尚之信率残部狼狈逃回大埔。</p><p class="ql-block">尚之信所部败退之后,饶平城的沈瑞部援军即告断绝,刘进忠又派人断沈瑞所部粮道,城内只能“杀马啖木叶”为食,绝望之下沈瑞只能率部再次投降。</p><p class="ql-block">沈瑞投降之后,刘进忠将沈瑞并所部送往郑经军前。郑经因为沈瑞降而复叛,所以降封其为“怀安侯”并将沈氏部属迁往厦门安置,而后又送往台湾。郑经为了笼络沈瑞,还将郑氏宗女嫁于沈瑞。</p><p class="ql-block">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清廷主持东南战事的康亲王杰书上书康熙帝以沈瑞投降之事请求削去沈瑞的续顺公爵位,将其留在广州的旧部迁徙至北方山西诸省。或许是因为此时正是平定三藩战事最激烈的时候,康熙不想再因为削爵之事,来刺激靖南王和平南王两藩,又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说那样,续顺公沈瑞平时未有反意,只是战败之后不得已投降。所以康熙皇帝并未同意杰书所言削去沈瑞续顺公爵位。</p><p class="ql-block">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清廷彻底平定福建之后,远在台湾的沈瑞也秘密遣人联络清廷攻取台湾,但是不久以后这个计划就被与其同谋的朱友所告发,导致沈瑞和他的从兄沈珽以及在台湾的家眷都因为这件事被明郑方面处死。等到清朝大军攻取了台湾之后,征台主帅施琅将沈瑞遇害之事上疏告知清廷。清廷为嘉奖沈氏一族,仍然准予沈氏世袭续顺公爵位,并指令沈瑞从子沈熊昭袭爵继续顺公爵位。</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清朝初年出身东江镇的三王一公,尚、孔、耿三家的爵位都因为绝嗣或者参与叛乱没能传承下来。而沈氏最终却能将爵位传承下来的原因大概还是沈瑞不是主动投降明郑而且投降之后并未给清朝的东南战局带来很大的破坏,以及沈瑞本人最终为清军攻台而死,所以清朝投桃报李之下也就没有削去续顺公的爵位。</p><p class="ql-block"> 附续顺公爵位世系:</p><p class="ql-block">沈志祥-沈永忠(沈志祥兄之子)-沈永兴(沈永忠从弟)-沈瑞(沈永忠之子)-沈熊昭(沈瑞叔父之孙)-沈之义(沈熊昭之子)-沈铎(沈之义之子)-沈定文(沈铎之子)-沈广文(沈定文之弟)-沈德通(沈广文之子)-沈玉山(沈德通之子)-沈善佑(沈玉山之子)-沈瑞昆(沈善佑之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