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单元作业设计的一般流程:分析教材内容、关照学生困难→确定教学目标→制定作业目标、规划作业框架→编制作业内容、拟定作业评价</p><p class="ql-block">作业的活动更侧重于学生对自我的回应,与所学知识的交互,自己发现问题并想办法解决</p><p class="ql-block">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p><p class="ql-block">1.单元知识基础:建立图形的表象</p><p class="ql-block">2.贯穿单元的线索:角的大小</p><p class="ql-block">3.主要思维方法:抽象与概括、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p><p class="ql-block">4.核心的数学思想:抽象(建立表象与图形分类)</p><p class="ql-block">5.单元核心素养:几何直观、空间观念</p><p class="ql-block">一、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p><p class="ql-block">联系:</p><p class="ql-block">作业目标必须配合教学目标;作业目标是教学目标的细化;作业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拓展。</p><p class="ql-block">区别:</p><p class="ql-block">教学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材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认知;更关注如何突出教材的重点、突破难点</p><p class="ql-block">作业目标通过练习活动把对数学的认知内化为个体化的智慧(知识、经验、体悟、情感),更关注学生的习得,包括学习上的困难、认知上的薄弱点、思维的增长点。</p><p class="ql-block">二、规划作业框架</p><p class="ql-block">用一个表格,把作业的要点写出来,课时作业可以分课时来写,用思维导图、往后再延展一个分支,写出要点来。例如:《多边形面积的计算》1、梳理出小学阶段对平面图形面积研究的主体线索2、提炼单元教学的核心概念。(心得面积单位(面积单位的体系)、转化的思想方法、面积的计算公式)</p><p class="ql-block">三、编制作业内容,拟定作业评价</p><p class="ql-block">学生作业中的自我评价放后面,一天一评即可</p><p class="ql-block">可教学生用符号标出自己的困难,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同时起到反馈的作业,帮助教师调整后期的作业</p><p class="ql-block">作业意图:补充作业意图,为什么要练习这道题,这个习题的功能和价值是什么?解决这个题的知识点是什么?能发展学生的什么能力?促进学生哪一种思想方法的习得?发展什么核心素养?(基础性作业、提高性发展性作业、操作性实践性作业)</p><p class="ql-block">四、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要点</p><p class="ql-block">用系统、联系的概念去解读教学的内容,抓住知识的脉络;用板块化、模块化的知识代替晓得知识点来思考;用科学的学习理论进行作业的统筹规划、布局实施。</p><p class="ql-block">用思维导图、鱼骨图、流程图的等形象直观的方式来呈现框架性的结构,用表格等简明清晰的方式来呈现概要性的规划;具体的作业内容形式要丰富、图文并茂、色彩清晰吸引人;创新作业形式,考虑把整个单元的作业以某个故事或者情境来串连,成为一个活动手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