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说《身心医学》神志~情志,用中医智慧解读!

中医传承传播者

<p class="ql-block">何为人?一撇一捺,"人"“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只有形神兼备时,“人”才能称为一个健康、有活力的人。</p><p class="ql-block">中医理论浅谈:</p><p class="ql-block"> 其中,形指的是五脏:心、肝、肺、脾、肾;而神指的是五脏中蕴藏的精神心理:神、魂、魄、意、志,也就是中医中的“五志”。“五志”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概念,它具有物质基础,也就是精气,它以精气的形式贮藏与五脏之中。</p><p class="ql-block">浅谈中医的"神"与"志"先说五脏藏神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p> <p class="ql-block">五神:魂神意魄志,简单地理解,神主要是指精神活动变化莫测的意义,魂主要指人的“潜意识”,魄主要指人的“冷热等感知觉”,意主要指人的思维、意念、灵感,志主要是指记忆力和意志力,它们都与脑的功能有关。五神之间并非绝对独立,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难以截然区分,共同维持人体精神状态的正常。</p> <p class="ql-block">神与志中医能动的,和太极图一样,懂点中医的人,都能理解,阴阳鱼,跟着中医学,让你的神、魂、魄、意、志一起动起来吧!</p> <p class="ql-block">神志,不可分,又称神明、精神。志为情志,亦属于神的范畴。中医学根据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观点,认为神的含义有三:</p><p class="ql-block">其一,泛指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包括人体生命活动规律;</p><p class="ql-block">其二,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p><p class="ql-block">其三,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志、感觉、动作等生理活动,为人类生命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即中医学中狭义的神。</p><p class="ql-block">“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神气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出处《类经▪脏象类》</p> <p class="ql-block">志为志向、意志。“意之所存谓之志”《灵枢▪本神》:即意已定而确然不变,并决定将来之行动欲付诸实践者,谓之志。</p><p class="ql-block">故曰:“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类经▪脏象类》:意与志。均为意会所向,故意与志合称为意志。但志比意更有明确的目标,所谓“志者,专意而不移也”《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上卷》。即志有专志不移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如果人的生命回到这种光、反照自身,会发现自身种种病是因为阴暗的光太多了,自私自利的心念太多了,生命本有的能量没有爆发出来。就会导致气不顺,邪气、阴冷之气多,固态身就会感觉酸、疼、涨。</p> <p class="ql-block">华夏五千年,首诊看中医身心医学,请大家了解"神志""情志",真的很重要,人要想从病态的身心走出来,重新焕发生机,应该明白这个原理。一个人自私自利时,看世界更多的是不如意。一个人愿意把自己的生命能量帮助他人,看到的世界更多的是光明、美好、和谐。</p> <p class="ql-block">中医研究"神治~情志"活动是“以人为本”,既注意到情绪的情景性、激动性和短暂性,更加注重从“生物人”到“自然人”到“社会人”的社会属性。因此,情志学说兼容“情绪”、“情感”的概念,在“神”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支配下,具有深刻的思想性。</p> <p class="ql-block">情志与神志:中医学认为,针对人体而言,“神”即神明,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亦指人的神志活动,包括对一切生理活动协调控制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志活动与情志活动不同,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感知、记忆、思维、决断、情感、想象等内容,情志活动则主要指七情的变化。但情志活动属于神志活动范畴。神的活动主要体现在神、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方面;而情志活动主要体现在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方面。</p> <p class="ql-block">简单在说一下,神志~情志活动,与《心理学》延伸出,情感智商 彼得·塞拉维在解释情感智商的内涵时将其扩大为五大类:第一,认知自己的情绪;第二,妥善管理情绪;第三,自我激励;第四,认知他人的情绪;第五,人际关系的管理。情感智商主要是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这与中医学所说的“情志调节”非常近似。</p> <p class="ql-block">中医学的情志学说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老子《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情志调节,就是要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才能喜怒有节、无恚无嗔、合情合理、气和志达。情志调节具有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特点。喜、怒、悲(忧)、思、恐是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所作出的不同反应。基于中国古代哲学五行学说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原理,喜、怒、悲(忧)、思、恐之间相互制约,“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临床应用此理可以激发患者产生有利的情志活动,“以情制情”,调整其有害的情志异常。情志活动与五脏调控机制。</p> <p class="ql-block">神志与情志活动紧密相连,物质基础在于五脏,神志~情志发生于五脏,因外界刺激通过五脏的功能而表现出各种变化。在五脏之中,心(脑)主宰神志~情志活动,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中西医结合,并重,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拥有健康!</p> <p class="ql-block">小编:李强~昶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