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景迈山纪游(春生君摄影散文之109)

春生君

<p class="ql-block">  景迈山坐落于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著名的六大普洱茶山之一,有着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保存比较完整的千年万亩古茶林。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沙特利雅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通过审议,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p><p class="ql-block"> 这处新增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一下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p><p class="ql-block"> 今年3月,滇东南之行中,我慕名前往景迈山,探访了这座世界遗产地。</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山路崎岖,蜿蜒的弹石公路在山林间迴旋。这是景迈山一条非常特殊的公路,全用小块条石砌成,车行其上,颠簸不已。听说这是为了保护原生态的古茶林不受污染,山间公路不施沥青,而是就地取材,用石块铺路。这是我进入景迈山原始森林见到的第一奇。在山间行驶,但见古木参天,阴郁蔽日。号称茶山的景迈山,并未看见平时司空见惯的一笼笼、一丛丛如梯田式的茶树。原来,景迈山的茶树却是高大的古乔木,与森林融为一体,外行人根本分辨不出来,这就是景迈山独一无二的“林下茶”。这是我见到的景迈山第二奇。</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公元10世纪以前,景迈山原是一片无人涉足的原始森林,野生茶树生长其间。10世纪的五代时期,布朗族先民从澜沧江和怒江等流域迁入景迈山区。唐宋时期,布朗族还以狩猎为生,偶然发现野生茶树的树叶拯救了病疫中布朗族,他们从此认识并记住了这一神奇的植物,称之为“腊”。布朗族先民首领帕哎冷率领族人到森林中找回野生茶苗、茶籽,种植在寨子内外,房前屋后,开始了对野生茶树的驯化,这就是后来的普洱茶。因为普洱茶味甘凉,有清热解毒,清心提神等功效,早期茶叶主要作为药物使用。14世纪元末明初,瑞丽部分傣族人外迁,其中一些来到景迈山,并带来了山下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此后,景迈山上傣族与布朗族共同居住生活。他们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探索出“林下茶”的种植技术,历经千年的保护和开发,形成了这一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p><p class="ql-block">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由5片共计1180公顷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9个古村落以及3片分隔防护林共同构成,至今仍保持着蓬勃的生命力,是人工栽培茶林的典型代表,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也是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 此次景迈山古茶林申报的是世界文化遗产中一种特殊类别的文化景观。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景观指的是“自然和人类的共同作品”。景迈山古茶林之所以能成为第一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茶文化景观,不仅因为普洱市被国际茶叶委员会确认为“世界茶源”,更重要的因素是延续至今的茶与人的关系。千百年来,世代生活在景迈山的各民族与茶相生相伴,人们生活在茶林里,家家有树,户户种茶,呈现了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好一幕。“茶在森林中,村在茶林中”。至今,除了古老的茶林,隐身于丛林深处的传统村落,依旧保持着古老的生活样貌。村民依旧住在传统干栏式民居里,这种木房子悬空地面之上,地面用木柱支撑,以隔绝潮湿的地面。在远古时代,这是常见于原始人类社会的建筑样式,却被景迈山的少数民族使用到现在。</p><p class="ql-block"> 这9个传统村落,我参观了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村寨,一个是布朗族翁基古寨,另一个是傣族糯干古寨。</p><p class="ql-block"> 翁基布朗族古寨保存着景迈山布朗族村落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村中建筑均为干栏式传统民居,有49栋干栏式传统民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目录。</p><p class="ql-block"> 翁基,布朗族语言中意为“看卦选址之地”,传说中是布朗族先祖迁徙时选址所在。进入古寨,村道干净整洁,错落有致地穿梭于民居之间,宛如迷宫。漫步寨内,蓝天白云下的传统民居,居高临下的翁基古寺,身着布朗族服饰的老人,以及家家露台上摆放着的鲜花、盆栽、茶桌,晒挂着的衣物、谷物等,让整个村寨处处是风景,呈现一片轻松与惬意。</p><p class="ql-block"> 与景迈山上成片的古茶林一同经历过千年风雨的翁基,至今仍散发着醇厚的余香。</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大了保护力度,积极改善村寨卫生状况,以前竹楼下的猪圈、牛棚,摇身一变,改造成为茶室、咖啡店、文创店铺,翁基的村容村貌愈加靓丽。从2018年起,寨内陆续组建了住宿餐饮协会。别具一格的“翁基味道”,利用原生态的“慢生活”为打开方式,为游客铺展开了一幅布朗族耕读采茶生活图卷。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可以在翁基任何一家,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或闲坐品茗,或采茶制茶,尽情地体验布朗人的传统生活。</p><p class="ql-block"> 糯干古寨是景迈山保存最完整的中国传统傣族村寨。小小的寨子有传统干栏式民居140余栋,其中有94栋建筑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糯干,在傣族语言中意为“鹿饮水之处”。糯干古寨的民居建筑保持着原汁原味的原始状态,不像已商业化的翁基古寨,这里更安静,更原生态。寨子里至今只有一家名为“阿爸阿妈”的客栈。</p><p class="ql-block"> 在绿树的掩映下,寨子里一幢幢木质结构的传统民居,斑驳的木柱,长满青苔的屋瓦,无不凸现出久远的历史和沧桑感。</p><p class="ql-block"> 糯干古寨如今还沿袭母系氏族习俗。女人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不用嫁出去,而是“娶男人”。这个与世隔绝的千年古寨,保存着最完整的傣族古村落原貌,原始古朴,宛如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 登上村寨高处,只见一栋栋重重叠叠的傣家竹楼筑成的寨子,镶嵌古茶山中。寨子四面环山,环境优美。千年前,一群傣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时光飞逝,沧海桑田。外面的世界早已换了几个模样,糯干却浑然不知,岁月积淀下的历史尘埃,古树、古茶、流水人家,一如从前。</p><p class="ql-block"> 景迈山的每一个寨子都维持着一种独特的布局。每个寨子都有一个寨心,寨心是一个面积不大的高台,高台上矗立着几根簇拥的木柱,这里是民间宗教活动的中心,寨子的每一条路都经过寨心。</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景迈山的少数民族,祖祖辈辈以茶会友,以茶祭祀,以茶联姻,茶,已深深根植于他们的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里。</p><p class="ql-block"> 从千年前古茶树上摘下的一片片鲜叶,滋养着布朗人、傣族人。千年前的茶香徐徐飘入现代生活,古老与现代,在景迈山的山、茶、寨中融合,就像那融入水中的泛着清香的茶,沁人心脾,令人久久回味。</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糯干古寨</p> <p class="ql-block">糯干古寨寨心</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寨</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寨千年古柏树</p> <p class="ql-block">翁基古寨佛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