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母亲的回忆中探寻张大飞烈士鲜为人知的点滴

成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抗日航空英烈张大飞,齐邦媛在《巨流河》一书中写道:<i style="font-size:15px;">他父親被燒死之後,在日本人追殺之前,一家八口四散逃亡;他與一個弟弟、妹妹連夜逃往營口投奔姑姑,進了一所教會辦的中學,每天早上學校有早禱會,由「主禱文」開始:「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尊父的名為聖,願父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我們日用的飲食,求主賜給我們……。」在這裡他可以盡情求告一個父親的保護和愛,於是他信奉了基督教。</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所中学叫什么名字,如今鲜有人知,也未见于任何史料记载。我母亲是张大飞的同乡、同学,<b>据母亲回忆,这所教会学校的名称叫营口基督教立培真中学,寄宿制,是东北最早成立的教会学校,有英国牧师、师娘教英语。</b>早年,母亲的英语和基督教义就是在此习得。</p><p class="ql-block">张大飞也是在这所学校接受了英语启蒙教育。抗战时期,他成为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空军飞行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培真中学给每个学生都颁发了一本小小的、镶了金边的《圣经》,张大飞视若珍宝,手不释卷,始终带在身上。他说,这是他离家后唯一的依靠。</p><p class="ql-block">我家也保存着一本同款袖珍版《圣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张大飞报名参军,临别时,将和他自己那本一模一样的《圣经》赠送给了他挚爱的邦媛妹妹,全新的皮面,页侧烫金。自那一天起,齐邦媛在所有的车船颠簸中都将这本《圣经》带在身边, 至今仍清晰可读。在扉页上,张大飞写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邦媛妹妹: 這是人類的生命,宇宙的靈魂,也更是我們基督徒靈糧的倉庫,願永生的上帝,永遠地愛你,永遠地與你同在,祝福你那可愛的前途光明,使你永遠活在快樂的園裡。阿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主內四哥張大飛一九三七.十一.十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张大飞的梦想是将来能够成为一名随军牧师,但中国军队并没有这个制度。</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5月18日,张大飞在豫南会战时掩护友机,殉国于河南信阳上空,牺牲时年仅26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99年5月,齐邦媛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镌刻有张大飞名字的墓碑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