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花堂景德镇之行:探寻千年瓷都的魅力

飞天老猪

<p class="ql-block">冰花艺术空间,坐拥市内最繁华地段的汉口西北湖商圈,以茶为媒,集名家艺术品展示,学术交流,文化传播于一体,承接国内外书画展、艺术沙龙、文化交流等艺术商业活动!</p> <p class="ql-block">景德镇,这座千年瓷都,见证了无数瓷器的诞生。</p><p class="ql-block">近日,冰花堂一行人有幸踏足这片圣地,而此行最让我们心潮澎湃的,莫过于见证了玉窑开窑的奇迹时刻。</p> <p class="ql-block">玉窑作为景德镇的一处重要文化地标,承载着深厚的瓷器制作历史和技艺。它是由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黄国军先生于2006年根据景德镇古代蛋形窑“镇窑”的规格搭建而成,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以松柴为燃料的传统窑炉。</p><p class="ql-block">在玉窑,一群执着追求绝世技艺的制瓷艺人,努力恢复濒临失传的景德镇传统柴窑烧制技法,从配料、淘洗、踩泥开始,到成型、装饰、釉料的选配、施用等,无一不循其炼玉之心,将景德镇瓷器的“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工艺境界推到了新高度。</p> <p class="ql-block">玉窑的烧窑仪式——“窑事”,安排在每月的上旬或下旬,除了期间的定期挛建之外,数年中几乎从未间断过。烧窑从前一日点火,窑火不熄,直至第二日晚间渐歇,窑温慢慢回落,第四日上午开窑仪式,门前往往车尘马足,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宾朋络绎不绝。因而玉窑既是瓷窑,又从事瓷文化的交流,也是瓷都的观光地。</p> <p class="ql-block">开窑的时刻总是激动人心。当窑门缓缓打开,热浪和火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件件精美的瓷器在火光中若隐若现。这种视觉和感官的震撼,让人仿佛能感受到瓷器从泥土到成品的蜕变过程。</p> <p class="ql-block">“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做瓷,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每一道工序下都需要精工细作,除了耐心,更需要的还有敬畏。</p> <p class="ql-block">感受了开窑的震撼,我们在景德镇传统青花瓷制作技艺传承人、玉窑窑主黄国军老师介绍下,还了解到了“价值百万的垃圾堆”。这里的每一件瓷器都倾注了工匠们的认知和情怀,体现了瓷器制作的艰难和不易。</p><p class="ql-block">“这个就是最典型的要想穷就烧红,不但开片,而且还起泡了,就是整个这一块的温度太高了,釉面在这个这一阶段沸腾,超出了它的这个温值。你看这种,这个就是缩釉,它的釉在某些局部的地方开始没有了,这种现象就是在泥胚上面出现了一些脏的东西,或者是在后期被污染过了,所以在上釉的时候产生的不粘黏形成的这样的...”黄老师为我们介绍到。</p> <p class="ql-block">十多年前,“玉窑”尚是一片荒山莽林。如今,在黄国军老师的努力下,成功恢复了景德镇传统制瓷流程和工艺技法,让柴窑技艺得以重获新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除了瓷器,本次景德镇之行我们还收获了意外惊喜,得遇寿山石雕大师——陈达。</p><p class="ql-block">寿山石雕与瓷器都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代表,它们各自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工艺技巧都有较高的要求。</p><p class="ql-block">陈达的寿山石雕作品别具一格,给人一种特别高雅的感觉,他的作品既不是薄意和浮雕,也不是圆雕,而是三者兼有的一种艺术浓缩,迥异于传统的东、西门派,自成风格。</p> <p class="ql-block">此次景德镇之行收获颇丰。我们不仅亲眼见证了瓷器的制作过程,还深入了解了瓷都的历史文化,玉窑的开窑更让我感受到了古人制瓷的智慧与辛勤付出。</p><p class="ql-block">景德镇之行,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冰花堂艺术馆, 致力于定期举办各种展览, 文人雅集笔会, 艺术鉴赏, 艺术品拍卖等活动, 挖掘并推广全国优秀的艺术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