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南嫁到塞北右玉的种树媳妇——余晓兰

老右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余晓兰近期留影 贺朝善摄2024年3月</font></b></h3> <h1><b>  山西右玉县人口号称10.5万,改革开放后迁出不少,我记得新世纪初曾做过一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不足10万,当时社会上谣传10万人以下的县份将要撤销。于是,县里便上报了10.5万。据说眼下该县人口顶多七八万,准确的数字谁也说不清,这里我们也没必要去争论。</b></h1><h1><b> 但据我所知历史上的右玉,人口从来就没怎增长过,许多时候还会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其一是这里生存环境比较恶劣,主要是气候干燥寒冷,遇年无霜期不足百天,“五一”大雪还能将树头压断。秋季未了,庄户人操心不到庄稼就被大雪埋在地里。这里每到寒冬腊月,气温常在零下二三十度,冻的连个猴子也拴不住,且冷的时间特别长。</b></h1><h1><b> 再是,该县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据说仅有的一点煤炭资源也所剩无几,老百姓想受苦也没个地方,人们没个来钱处,怎能生活得了。有道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右玉人口逐年下降也属常理之中的事儿。</b></h1><h1><b> 但这也应验了自古战争出英雄,恶境造模范,家贫出孝子。右玉虽贫穷落后,生态恶劣,但她的儿女们,子不嫌母丑,坚持不懈,艰苦奋斗,植树造林,硬是把荒漠变成绿洲,在全国创出了绿色品牌,孕育出伟大的右玉精神,同时也培养造就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b></h1><h1><b> 我在右玉工作了近30年,三分之一的时间搞了宣传思想工作,我曾带领县委通讯组的后生们对右玉的先进模范人物做过大量的宣传报道,对这些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我也大多了解。闲下无事,我一人递读(回想),右玉圪嘟大个县没啥资源,出不了经济效益,可出的先进模范人物却不少,好些还是国家级劳动模范,这一点不是老右玉在日瞎(吹牛),人在、奖章、奖状在,无可辩驳。</b></h1><h1><b> 咱不拉别的,从上世纪60年代至新世纪初,右玉光全国党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就出现过三位,这的确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当中,一位是放羊姑娘邢志兰曾出席过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位是养羊后生张宏祥,2018年1月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再一位是从七彩云南嫁到塞北右玉播绿的媳妇——余晓兰,她更了不起,一扑气(连续)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我打算将右玉这三位出色人物编写进我的《西口风物志》中,为后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证2002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2002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封套2002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证2007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2007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封套2007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证2012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2012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证封套2012年</font></b></h3> <h1><b>  3月1号我回右玉,打电话问晓兰“在家不?”她说:“在。”我说:“明天前晌上你家串个门儿行不行?”她说:“那还不行,正好明儿晌午我请女儿女婿吃饭,您也一块儿过来吧。”我说:“那就不去凑热闹啦,后晌你方便我再去。”她说:“我是诚心想让您来家吃顿饭,这一向我倒是在家没啥事,成天一人呆在屋里看电视,兑您的空儿,我多会儿也行。”</b></h1><h1><b> 那天晌午,我在我三妹家吃完饭,也没顾上圪躺(休息)一阵儿,便叫上她一块儿去了晓兰家。一来我知道去她家营生不能少,让三妹帮我打个下手。再说人家一个女人家独自在屋,我这个撅棒也不会跟女人们拉呱,有三妹在气氛就显得不会沉闷。</b></h1><h1><b> 我兄妹俩按晓兰说给的门牌号,敲门进了屋,进门后我老挱(看)了几眼客厅,装饰的还挺讲究,有用她个人奖牌、奖状做成的荣誉墙;古香古色的博古架;还有硕大的一对大花瓶,所有的东西均摆放整洁有序,家也打扫的青兰瓦韶(干净)。看得出晓兰这些年来,到底是经常进京城跑省城,跌打过大世面的人,就连房子装修也与众不同。</b></h1><h1><b> 她为我们事先泡了老家的普洱茶,各种水果摆下一茶几,进门之后,晓兰热情地又叫吃来又让喝。我说“咱们抓紧时间先做营生吧,趁家里光线好,我先为你照张相。”她问我”需不需换件好看的衣服?“我说:”用不着,穿普通衣服,最显咱们的本色。”拍照过后,当我从视频窗口查看效果时,发现她明显比我十五年前给她拍的照片发福多啦,并且双眼角被时光这把无情的刀雕刻出了一道道皱褶,屈指一算,她今年已是虚五十九,歘马(很快)就是花甲之人啦!</b></h1><h1><b> 接下来,我叫她把奖章、奖状以及荣誉证书拿出来拍摄一下,她领我到一个房间,打开一个柜子,里面搁的全是这方面的东西。她问我:“您全拍吗?”我说:“全拍,恐怕明儿个现在也拍不完,咱们拣重点吧。”我们挑了几十份儿,那也拍到昏天近黑。原估计我想对她的先进事迹某些细节再好好地聊一聊,我一看表已经晚上八点,我只好就她的基本情况简单问细几句,晓兰留我们吃晚饭,被我婉言谢绝,就这样我们匆匆离开了她家。</b></h1> <b><font color="#ff8a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给余晓兰全国劳动模范奖章2005年</font></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给余晓兰全国劳动模范荣誉证书2005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给余晓兰三八红旗手奖章2009年</font></b></h3> <b><font color="#ff8a0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颁发给余晓兰三八红旗手荣誉证书2009年</font></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余晓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奖章2006年3月</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余晓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全国绿化劳动模范荣誉证书2006年3月</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给余晓兰全国绿化奖章2004年3月</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全国绿化委员会颁发余晓兰全国绿化荣誉证书2004年3月</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全国各族妇女“双学双比”竟赛活动领导小组颁发给</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余晓兰“全国绿化十大女状元“奖章2002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全国各族妇女“双学双比”竟赛活动领导小组颁发余晓兰</b></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b>“全国绿化十大女状元“荣誉证书2002年</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全国青联颁发给余晓兰“中国杰出青年农民”奖章2000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共青团中央、农业部、水利部、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全国青联颁发给余晓兰“中国杰出青年农民”荣誉证书2000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华妇女联合会、国家林业部授予余晓兰全国“三八”</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绿色奖章1996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余晓兰</font></b><div style=";"><b><font color="#ff8a00">“绿色家庭”奖章2005年</font></b></div></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授予余晓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绿色家庭”荣誉证书2005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建国7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发给国家劳动模范余晓兰</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的纪念章2019年</font></b></h3> <h1><b> 写晓兰这个典型人物我心里一直发怵,因人家是中央各大新闻媒体的高级记者们长篇大论报道过的人物,自己肚里又没几点墨水,凑乎写点儿小东西也是土了吧唧。所以,本人早先认为,她这种人物也没必要自己去再啰嗦。<br> 之后,我细想觉得有些欠妥,像她如此出名的农民,不说是右玉,恐怕全省范围也找不出几个。因此管它好赖,我还是要将她写出来。虽说自己笔秃,但本人手上也有牛气的相机,无言的镜头会说话,自己把国家以及省部级颁发给晓兰那些金灿灿的奖章、奖状和荣誉证书,拍的漂漂亮亮展示于大家,同样不也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吗?<br>再说大记者们写出来的东西好倒是好,但时效性却特别强,宣传期一过,再好的文章也没人看了。而我老右玉写出的东西,将来搁置到由中华书局出版的《西口风物志》中,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有关规定,凡该局出版的图书国家图书馆都会有一定数量的收藏,这样一来,晓兰的光辉业绩不就可以世代流传下去吗?<br> 余晓兰,1966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右玉县杨千河乡南崔家窑村农民。1989年秋,她跟随退伍的丈夫从四季如春的云南开远,来到风沙肆虐的塞北右玉。<br> 南崔家窑地处右玉西山,全村仅有十来户人家,村子坐落在屁股宽十来米长的窄扁(ban)坡上。上世纪80年代,这里的老百姓生活还是特别恓惶,人们住的都是清一色又矮又小的土坯房,有的老人一辈子连个右卫城也没进过,有的后生早就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干坑连个说媒的也没有。晓兰的婆家也不例外,她进门婆婆连床装新盖窝也没钱缝,黑脓圪筋(脏兮兮)为她搬来两套旧铺盖,晓兰说:“女婿家住的是猪圈,盖的是冰片。” <br> 善家引回媳妇的消息很快就在这个蛋大的小村传开啦,村人纷纷前去善家看新媳妇,老人们看后都啧啧称赞说,脸白生生,巧圪丢丢好媳妇,可就是不该叫人家娃跌到咱们这狼不吃的地方,可惜了一朵鲜花插在了一泡牛粪上。<br> 晓兰在村住了一段时间,不服当地水土,吃不好睡不着很快消瘦了许多,婆婆看见怪心疼的。于是,督戳儿子到右卫城问上一间房,去那儿住吧,虽说条件比不上媳妇老家,可总比咱这讨吃地势强。<br> 于是,小俩口儿就搬进了右卫老城,可住在那里又能干什么呢?他们手里半个镚子也没有,日后如何生活下去。情急之下,女婿跑出去跟熟惯人赊了一头猪,宰杀之后,除解决了她的吃油问题,(因她吃不惯当地的胡麻油,)另外还赚到几十块票子。小俩口通过此次没本儿的生意,初步尝到了借鸡下蛋的甜头。所以,他们就开起了肉铺。乡村里的人们常说,女人没等級,寻(xin)上当官的做娘子,找上屠夫翻肠子。<br> 那个年代,右玉人杀了猪,小肠一般人们是不吃的,全冒(扔)了。可有经济头脑的晓兰,将它洗剥干净,煮熟后用刀切碎,和上豆腐条条、山药棒棒、土豆粉条、熬成杂碎,用桶担到右卫中学门口,一勺五毛,学生们一阵阵就抢光了。<br> 肉铺开了一段时间,房东嫌他们开肉铺脏。尤其是进入数伏天气,臭味熏天,苍蝇乱舞,房东就将他们撵走了。不过,他们通过开肉铺,攒了一点钱,也积累了一些经商经验。后来,迫于生活,夫妻俩先后种过蘑菇、开过荒地、贩过酱油、跑过运输。在苦挣苦熬中,生活渐渐有了改善。<br> 1992年,右玉县委、县政府发出鼓励农民治理开发“四荒”的号召,小俩口打道回府,拿出所有积蓄,回村承包了4000多亩荒山荒坡和门前30亩乱石河滩。她和丈夫靠一辆拖拉机和两双手,开山取石围堰、拉土垫地平田,将30亩乱石河滩改造为滩湾地。并栽植了60万株松树,3万株果树、杨树,10亩人工沙棘苗,10亩柠条苗;办起家庭林场,培育各种树苗100多亩。<br>  在晓兰回村植树期间,我曾去过几次南崔家村,那时,自己当宣传部长照相正热色,每逢下乡,相机必备。因此,我还为她记录下不少植树造林的镜头。后来,各大报刊还采用了我的部分图片。<br>  我的照片也见证了她绿化荒山荒坡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我清楚地记得,照片当中有她春期上山植树,因气候干燥,黄风大,嘴唇裂口渗血的照片。还有她秋季野外作业,因右玉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她脸庞出现了高原红反映的照片。<br>  一次,我采访完她,晌午饭就在她家吃,她给我说了这样一件事。2001年春期种下去的树,因老天爷不下雨,树地干旱,树苗暂且倒不过秧,她和爱人十分着急,有时连早饭也顾不上,两口子就从沟底往山上挑水浇树,每天来回要攀几十趟山路,行程约有三四十里,这对她一个体小力单的弱女人来讲,不说是挑水负重上山,即便空人走这么多山路也是够呛的。</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晓兰锄树 贺朝善摄</font></b></h3> <h1><b>  一天,天气特别热,两口子早起同样没吃饭,到10点多,晓兰挑水上山觉得有些腿搅轴,丈夫谨溜(劝说)她甭干啦,吃完晌午饭,后晌再说。倔强的她不听劝阻,硬要咬牙扎挣着干。结果就在临要收工时,眼看水要挑到山顶上,她突然发了个“黑眼风”,两眼一黑,两腿一软,连人带桶,从山上咕噜噜滚下来。所谓的“黑眼风”实际上是人们长时间超负荷劳作,造成体力不支,一时虚脱,引发短暂休克的一种现象。<br></b><b> 她从山上摔下来后,感觉腰疼,到县医院拍片后,医生诊断为腰椎损伤,父亲得知后,很快将她接回云南。她在老家医院治疗期间,县委、县政府为她寄去1000元钱慰问金,时任县长的赵向东还给她汇款500元,并亲自打电话问候了她的病情。此事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和特别激动。因此,不等痊愈,她就偷偷地跑回了右玉。<br></b><b> 县委、县政府对她无微不至地关怀,更加激发了她治理“四荒”,建设家乡的信心。在此之后,她又先后办起了晓兰生态绿化公司,带动和帮助周边村子的20多户农民也纷纷走上了绿化治理和畜牧养殖的致富路子。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她承包的荒山、荒坡生态建设规模不断提升。4000亩荒地扩大到近万亩。此时的南崔家窑村已是满目滴翠,风光无限。</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给余晓兰特等劳动模范奖章2001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给余晓兰特等劳动模范荣誉证书2001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给余晓兰省劳动模范奖章1998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发给余晓兰省劳动模范荣誉证书1998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山西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颁发给余小兰省十大时代女性奖牌2006年</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山西省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颁发给余小兰省十大时代女性</font></b></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荣誉证书</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ff8a00">山西省委颁发给余晓兰优秀共产党员奖章2011年</font></b></h3> <h1><b>  如今的晓兰已经完全融入了右玉的生活,就连说话都是一口右玉腔。她说没将为念(不知不觉)自己来右玉已经35年啦,她把最美好的青春贡献给了右玉,同时她的辛勤付出也赢得到了右玉广大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由此,她的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绿色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br></b><b> 随着她名气越来越大,各级农口部门和扶贫单位也给了她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扶助,同时也引来村里少数人的眼红和嫉妒。2002年基层推举她为党的十六大全国代表时,就遭到村里个别人的反对。后来此事传到时任县委书记赵向东的耳朵里,他立即将杨千河乡党委书记王志平叫到他的办公室,直白地告诉他说:“如晓兰此次的推举工作一旦有个闪失,你就把这个乡党委书记给我撂下。”大掌柜都放出如此狠话,乡里那敢怠慢,因此,他的推举工作非但没出问题,而且进行的十分顺利。这也充分证明了,她每一大的进步,都离不开党的支持。不过,她也没辜负党的培养,几十年坚持不懈搞绿化,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光本人出了大名,同时也为右玉赢得了不少荣誉。</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