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臻《书画殉道文心雕龙》

孙永春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b style="font-size:22px;"> 陆 俨 少 研 究: 书 画 殉 道 文 心 雕 龙 </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b></h1><h1><b style="font-size:22px;"> 蒋 臻 </b></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应当尊敬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精神的伟大和力量是不可以低估和小视的。那隐闭着的宇宙本身没有足以抵抗求知的勇气。对于勇敢的求知者,它揭开它的秘密,将它的财富和奥秘公开给他,让他享受。 黑格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陆俨少先生是真正的天矫飞腾的中国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陆俨少先生注定要走在时代前列,走向永恒,因为他站在了文化的高山之巅,在传统的铜墙铁壁上为后人打开一扇窗,开拓了一个崭新的艺术视野。他的历史担当——一生珍视文化,他的艺术责任——一生殉道书画,完成了从传承奠基到创造创新的飞跃,给出了哲学根本问题的最佳答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他首先是个学者、哲学家,然后才是书画家。他是现代书画发展史上的灵魂人物。梅花满树,天心月圆。</span></p> <h3> 一</h3><h3><br></h3><h3> 陆俨少先生在人生艺术最关键之时师从的大学者王同愈先生和大画家冯超然先生,将他的天赋、好学、才华凝聚成文心,志向、目标、勤奋提炼成殉道(“学画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好好做学问,名利心不可太重。”)。犹如神祗召唤,受命于天,“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诗大序),历史性的引导他走上通往大师的道路。书画殉道、文心雕龙这两条主线从此贯穿一生,什么都损毁不了他生命的丰盈。笔挟天籁,风骨苍润,与美同在,与创造同在,不朽于书画传承的新篇。</h3><h3> 陆先生具备了傅抱石先生认为成功的三大要素:人品、学问、天才。</h3><h3> 人品 坚持修养修炼品性,世易时移矢志不渝,承前启后接力火炬,德才兼备大家为师。文化艺术是一种超越功利的存在。她发轫于真,从心于善,着眼于美。她是拯救人类灵魂的天使。“只学书画不学人事”(政治上手足无措),“洗尽尘滓,独存孤迥”(郓南田),确保内在生命成长的蓬勃生机。不曲学阿世,乃智者无言。这种纯粹极简主义保证了创作之路的顺畅,宽广精深的探索。禀性敦厚固执,认真扎实,做人堂堂正正,又温和平静,冥冥之中与杜甫一见如故,一样入蜀,一样同病相怜(哮喘),一样亲历城春国破切肤之痛。大江东去关山远隔却是穿越之知己神交(经典百开杜甫诗意册页),深深共鸣,本性相通,书生报国,爱国情深。 </h3><h3> 学问 中国书画往往大器晚成,因为她承载着大地山河星空灵魂的重托,承载着人格品质道德学养修炼的重负。书画几千年的积淀,荟萃了一切学问的精华,在千变万化的线条中,文化精灵在舞蹈,艺术美学在倾诉。学问大格局决定艺术所能达到之高度与深度。得其会通而可期大成。传统文化精华深入骨髓。“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人语)!扬长避短,领悟个性之独见;避前贤之锋芒;自信潜在之能力,通贯之胆识,学问才有用武之地,常以为继,事半功倍。学问生发之路径正确、适时调整坚守阵地才赡气足,借学问扶持,“完全可以抬头挺胸,如入无人之境”。</h3><h3> 天才 天才敢与历史对抗。天才照亮了历史。天才先知,唯我为大,敢于怀疑突破,不甘历史安排。踽踽独行,“天才总是远离人群的,他自己给自己制定法则。(著名画家惠斯勒对爱尔兰文学奇才王尔德1854-1900的教诲)”。叛逆:“我书造意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轼)、冒险:“涉水深者得蛟龙”、尖锐:“刺破青天锷未残(毛泽东)”。强大:“独能一柱抵中流”。天才=天赋+培植+呵护+维持+超常发挥+随机爆发。天才也需百炼成钢。陆先生自定“独立门户,无所依傍、常学常新,发奋自勉、只应酿蜜不留花”之治学原则,努力修持以求超越,让我们见识了天才是怎样练成的全过程: 涅槃与再生——在多元重构中复生(北大中文系教授乐黛云著作名)。</h3><h3> 世界是自己的。陆先生的世界简单又丰富,澄澈而纯真,清空却充实,固守且开放。任它风雨满天,我自灵魂安稳;任它万象纷呈,我心玲珑剔透,万千诗意化作敢为天下第一的雄心,古人为宾我为主,伏脉万里,灵府独开。</h3><h3> 古人曰“读七八分书,得三四分画,得一二分书。” “读书不向自己身心下工夫,虽读尽天下书无益也”(琼琚佩语 /为学)。各种学问如各自为战,不能进入核心层面,或四处徘徊,自为藩篱,春风不度;或全面出击,走马观花,仅得皮毛,继承即成束缚。我见过长江源头,第一湾时还静静的,沿途河川小溪不断加入主流,三峡处奔涛骇浪,伏流回波,惊险万状,一路奔腾咆哮激流澎湃,极富哲理与诗意。“登高壮观天地间”(李白),——钱钟书先生之“打通”说尽现眼前,上天在此对艺术生出恻隐之心,灵魂接近神圣,宇宙一样苍茫雄阔。</h3><h3>知识结构是一张网,张经布纬,投梭织网,网住有用之才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陆先生少小研习古典文学,十四岁起专攻书画篆刻,毕生寝馈史籍,一生守道身严。基元性文化积淀奠定了发展前途和机遇把握,学力才力时间聚焦于学问艺术,不断挑战自己,开掘自己的潜能,知白守黑,精学深思,溯源本质,更参己意。不随时趣,大有古风,沉潜既久,独具只眼。精华深入骨髓。忍辱又能负重,直追太史公司马迁。成才于民国时期(对知识分子尊重、艰苦卓绝、大师辈出的年代)。真正的艺术从来就不是政治的附庸。冲破罗网的陆先生八十高龄竭尽全力补画杜甫诗意山水画三十五开(文革期间被窃),整合中年缜密风貌晚年变法气象,百开巨册,浑然一体,完璧存世,各臻绝妙,登峰造极,史无前例。人品、学问、天才与作品互相镜鉴,为安放博大灵魂之艺术愿望得以实现,为天地大美立言,为艺术创造立功,为人品塑造立德。</h3><h3>伽达默尔:“真正的理解就是做出不同的理解”。发现不同. 创造不同,和而不同,与众不同。温故知新,推陈出新,脱胎传统,换骨自我。“但写性情流纸上,莫将唐宋滞胸中”。依傍比附,终将淹没。对传统尊重,跟自己较劲。变则可久,通则不乏。我们与传统文化既继承又合作且对阵,每个人都在包围圈中左冲右突寻找缺口。多少人东施效颦困步邯郸,陆先生却因对手强大而强大。艺术作品就是以最小的面积惊人的集中最大量的思想,宏其中而肆其外。陆先生身处群星璀璨的时代,站在文化艺术链顶端,才气悟性极高。结交全是第一流艺术家,丰子恺、马一浮、徐邦达、吴湖帆、沈钧儒、陈之佛、朱光潜、潘天寿、黄宾虹、陈树人、常任侠等。31岁开个展。又于81年在广州与谢稚柳、陈佩秋、朱屺瞻、陈大羽、许庐麟、钱君匋、刘旦宅各路英豪风云际会,如虎添翼。此种神遇缘分足矣,“兰亭盛会”岂可再三?创造力的优势既然是文化的,那就更加强劲旺盛和绵长持久。数任美院院长,眼界、胸襟、极强之选择把握能力,峰巅俯瞰,无限风光尽收眼底,满腹丘壑,充满创意,左右逢源。“高华壮健之气象,变化多端之笔墨,浓润郁美之韵味”,境界何等高超。</h3><h3><br></h3> <h3>二</h3><h3><br /></h3><h3> 在文化艺术形态、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之间找准与传统互通之点,得其神魄;找到与传统融会之途,学其精髓,走出与传统交汇之路。</h3><h3> 积极应对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挑战,以古度今,以道度己,求新求变(壮游天下,每游一山,必悟新法),是陆先生高扬的艺术内核:让人生阅历、学养底蕴、殉道精神与书画创作形成良性因果循环关系,让独到见解大智大勇冲破普泛观念流行风气,虚实相应,虚往实归。摄心归寂,高贵清持,跳出主观藩篱客观审视自己。抓住真实之"现在"、时间与人生——唯一、单纯、执着、永恒。主客合一,心物合一,"生其德者天,应其时者命"。实践了天人合一之美学思辨,"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h3><h3> 灵感是天才的机缘。直观认识的完全和强烈(天才的本质),三峡向陆揭示创新最大真相:脱离躯体的樊笼,卷入生命的旋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月余历险(37岁,胜读十年书,创作数百幅峡江山水图),驶入风暴中心,铭心刻骨,博闻强记,故所见者真,所知者深。造境写意,取精用宏,风起云涌,壮阔优美。精神洗礼,寄慨遥深。才学爆破力,视觉冲击力,艺术震撼力同时迸发!</h3><h3> 陆先生生活在1909——1994社会最动荡之年代。经朝代更替、战乱频仍、政治运动,被打成右派、地主,被批斗,被诬陷之难。历五四以后科学文化艺术全盘西化,生吞活剥,抄袭模仿,水土流失,自断生路之时。或混迹以终其身,或殉道以成大业,可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得失一时,荣辱千载——进入更成熟更尊严之清眀境界。人格日益强大,眼界日益扩大,修为日益辩证。坚持学术棱角,问鼎艺术高峰。入世宠辱不惊,垂范后昆;出世物我两忘,凌虚高蹈。抬头看天,低头走路。"郁结古今气,孤悬天地心"。一旦形成合力,天机鼓荡,春风在手,自然喷发。</h3><h3> 世界一直向荒谬狂奔,毫无方向,代价惨重。近百年忽左忽右的文化折腾局面终会变化,重要的是变化时要拿出实力。静观思变,无声欲言,艰难的文化超越,精准的价值判断,正确的角色定位,一贯的世界视野,超前的历史观念,陆先生获取了人生艺术 双赢,王者归来。</h3><h3><br /></h3><h3> </h3> <h3>三</h3><h3><br></h3><h3> 研究一位大师,一定要抓住其不一样之特质。特质往往最贴近初心——文驻书画,魂驻一生,随时远离现实丑陋,逍遥审美世界。静心悟道,这是追求安宁;进出无碍,那是常有所得;温故知新,总是翩然降临;乐在其中,都是习惯使然;不落窠臼,全赖积淀所赐。理智清醒,文质兼修。书画将道物化,可亲可近可敬。活到举重若轻份儿上,杰作诞生。</h3><h3> “欲求画法,先究书法”(黄宾虹)。专挑合己合心处下手:魏碑兰亭杨凝式宋四家,深研眀代文祝,见解独到,吸收有方,挑战权威,阐发经典,古今共生而不削足适履,随心所欲而不逾规越矩,高出同辈殊远,当然应手得心。他的书法拙而不丑,变而不怪,丰而不腻,同样计白当黑,因为自信,所以自由。书法线条豪放、浑厚、古雅、率意与含蓄并存,章法随意中见出匠心,相处欢洽;王羲之兰亭序日课两遍,晋书韵味神往盘桓。行草结构奇绝变化,碑帖互补,巧拙相生。不喜连笔,信手挥洒,不拘形迹。从心所欲。不屈之贞璀璨其间,涤荡郁积;流转宛然。雍容遒劲,绵里藏针,甚为堂皇。至若杨凝式神仙帖很难临摹,读帖指画求索之意跃然纸上,挥洒自如,文气其趣。“秘响旁通,伏采潜发”(南朝刘勰)最能描摹其书法蕴含。</h3><h3> 峰峦奇峭,急流险滩,雷霆万钧、回肠荡气,三峡撞进时刻演进跃动之创造思维意识流,撞进时刻寻求突破之心坎憧憬源,这是偶然,更是必然。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石破天惊之一刻,独享天地自然,可遇而不可求。这次转折堪称对四王山水三百年正统繁复画风之革命。将四王请下神坛,解除了束缚。独绝之勾线大块黑白章法处理(象征大起大落之人生况味:白,生路,淡定;黑,隐忍,积淀。清澈通灵,明净纯洁),气韵生动,使他长期攻城略池后终于坐稳江山,意义多重。机运出自信仰之神力。碰撞力量对等方有火花四射。内在主力与外在张力聚合。大开大阖,胆略过人,动人心魄,气象峥嵘。激赏不已,拍案惊奇。远看海阔天空,近观细节生动,岂止神其意境,直欲吞吐山河,看我一眼,还你乾坤!</h3><h3> 风神萧散昂扬奔放之现实主题与当代精神,静穆高华浑厚朴茂之古典表述与传承精神在书画中焕发青春。师古与出新同样壮思奇彩,不分轩轾,挟江海之势,振风雷之威。兴会淋漓,才华决堤——中国书画创新之里程碑,一面国粹派之大旗,论证了书画新生空间始终存在于“三才者,天地人(三字经)之中。亚里士多德:“我们即是我们反复在做的东西。”危机只是住在不学无术者心里,危机是由颠覆诗书印画一体结构短视功利的教育体制造成。</h3> <h3>  四<br></h3><h3> 陆先生是经营空间之高手,大得庄子“超旷空灵”之妙,这是他的美学。他的人生就是他的创造空间。他的风格因此拔地而起,直上云霄。</h3><h3>殉道是灵魂美学,将构成民族精神的儒道佛精华根植于内心,辽远旷达,进退有据。</h3><h3>“四三三”是学问美学,知性理性,志存高远,博大精深,悠游自在。</h3><h3>“只学书画不学人事”是处世美学,抵达更高的理性澄明,集天地元气,至纯至粹提炼、促使内在生命的激烈运动。</h3><h3> 书法是他的良知美学,钻研甚深。书为心画。文化和国画两者之间的鸿沟跨越之媒介,分量之重不可言喻。灵气与想象串门,结构与章法合谋,线条与空白联姻,空灵与质实交光互影,别具一格的舒朗通透、沁人心脾的清气缭绕。</h3><h3> 书法豁然开朗、出奇制胜的突破声东击西,山水画孜孜以求的超越美学空间造型(56岁)跃然星空,真是神来之笔:蛟龙出海,日月争辉,惊涛骇目,巨浪欺天。龙行其间,九曲回肠,呼风唤雨,气象万千。</h3><h3>古人曰:画者,文之极。文化创基、建制、打援、穿插、迂回、包抄、奇袭、合围,龙文虎脊,龙飞凤翔,隐身书画携带诗心文心跨越历史时空开启精神远行。陆先生不但有声于时,更已扬名于世、留名于史。</h3><h3> 越到峰顶,越要轻装。</h3><h3> 艺术巅峰可望不可即,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历来是书画家之境界魔障。强作解人、穿凿附会、囫囵吞枣,附庸风雅,“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为时代风气席卷,无可奈何花落去。不是读书种子,不堪承载书画重任。</h3><h3> 书画之美是需要心灵所把握到的万象之美来体现的富于创造力的美,是生命精彩纷呈的心象外化。人真正的完美在于他本身就是文化,就是艺术。书画是神的职业。是与神平等的对话交流,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全,互相蕴涵(传承最高境界),斑斓古剑赠知音。独立于山水天地苍茫之间,弘道以进,殉道以身——生命深处的敬意,他发掘了自己的金矿,他让自己成为自己的圣贤。</h3><h3> “天才的理解和艺术创作间的距离非常近(叔本华)”,往往点石成金,撒豆成兵。人人可得的法书字帖不拘定论,陆氏书体问世。司空见惯的树林阳光逆袭陈套,留白之法确立。亘古常在的山河气势游龙入怀,独领山水风骚。在学问中安详宁静,在艺术中孤奋致远。伟大的使命携之于身便自成宇宙,沉浸在观念(认知)世界、意味无穷高度持续的最佳创作状态,无视一切干扰源,刀枪不入,油盐不进,“其志弥坚,誓不稍夺(陆)”——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九死一生而不悔,为自己造命(学者陈衡哲:世上的人对命运有三种态度:其一是安命,其二是怨命,其三是造命。)、呐喊、抗争、以出类拔萃独一无二的成就证明世界不会被战乱毁灭吞噬,文化艺术不见得在浩劫下无所作为,真善美之花定能在强权打压后开满原野。</h3><h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命运相博,生死相约,休戚相关,魂魄与共,大生大死,挺直脊梁。尽了人力,天命相随。孤往精神,峻立伟岸。真正的创新最终指向精神文化的胜利。“文化就是对生命和历史的直接表达”(法国哲学家阿尔贝特.施韦泽《文化哲学》)。富者必有奇胜。技法问题往往深入人文渊源。再丰富之人文也要经由自己作品入化阐释。万象之抽象,外师造化;繁复到简单,中得心源。 </h3><h3> </h3> <h3>五</h3><h3><br></h3><h3> 陆先生留下几十万字著作,文笔精雅简洁 不枝不蔓。诗亦清新可喜。理论诗心两翼振翅。“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互相颉颃,不偏不倚,背后还有“四分读书”学养其本、诗性其魂之森严壁垒,取舍之道,战略智慧,三足鼎立,无懈可击。三者转换自如,才力弥满,国画特有张力,蕴含丰富,韵味十足。书法含蓄内敛,凝重深厚,题款收结,余味无穷。实践中别有悟入,走出新路。融各家各派,因书画而异,因山水而变,工致中见灵异,流溢时忽跌宕,细腻后展深广。古穆间探高远。蔚然而望深秀。老题材新性格,纵横驰骋,才力放逸。“龙蛇走处接烟云,睥睨王侯五百年(鉴定大师徐邦达)。”腕底变幻,无迹可寻;摄人魂魄,百赏不厌。画家贺天健:“好的画能雅俗共赏,人人看得懂,人人画不出”,昭示无可争辩之传统文化再生能力,正是陆先生自度亦度人之高明、深情之处也</h3><h3> “只要打进去(必然王国)就不怕打不出来(自由王国),打不出来说明没打进去”,坚决反对改变国画传统。传统再富是父母家,个性再穷是自己家,不能啃老,必须独立。</h3><h3>传承是有层次的。有人固守,有人改良,有人发展,有人创新,一切都是为了玄妙高迈之艺术主宰。那是艺术最纯净最向往之岁月美好。</h3><h3>陆先生文化建设、创新工程浩大完美应放在更广阔宏大、苍茫深远的历史背景中去解读。他无留洋经历,无主义纠缠,坚决匡扶传统价值,坚持教学提携后进,顺时顺为,一心奔赴,近百年来首次科学量化地提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操作性极强的理论,首次将读书与书法放在长期主张全盘西化否定传统的美术之前。在文化追求上颇为幽渺久远,有一种秩序之美(孔子:先识器然后文艺。清李渔:学技先学文),识见之美(精神姿态与文化张力),造型之美(四三三为三角形金字塔形,基础稳固),科学之美(技必进于道)。恢复传统生机,所谓“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是也。</h3><h3> 墓铭志自撰,只五字:画人陆俨少。功过任人评说,又是绝对自信。</h3><h3><br></h3> <p class="ql-block">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英国作家狄根斯《双城记》)”,抓住这个最好的时代,抓住我们拥有的一切。</p><p class="ql-block"> 书法是根植于中华民族心目中的审美奠基与审美标准,美术戏剧舞蹈等艺术都孳乳浸多,深得滋养,通其意境,自成体系。</p><p class="ql-block">书法要争气,要营造真正高大上书法世界。高:高雅、高尚、高贵;大:大学问、大艺术、大胸怀;上:形而上、永远向上、始终在探索路上。正楷是写实主义,应功力深厚;行草是浪漫主义,应风情万种;篆隶是古典主义,应博采众长;理论是理想主义,应放飞云端;批评是完美主义,应情理相容。诗书印画再度合璧结盟,优秀传统高调回归,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放逸神行,张扬魅力。感性与理性结合,务实与高蹈并举,书法前景该有多么美好。书法要力争成为拯救灵魂之利器,涵养文化之水土,诗意追求之先驱。技进乎道,艺进乎于殉道。想象力、理解力、洞察力、自然力、创造力、意志力、才气、灵感、悟性等缺一不可,开枝散叶,绿荫满地。经济繁荣应有一种文化诗意之君临。艺术开拓需要书卷气与匠气之对抗。对比产生美。固守传统,大树底下好乘凉。抓住机遇,彼岸风仪此岸心。</p><p class="ql-block"> 有必要记住钱钟书先生一段话:“不应忘记高于法律的还有道德准则,它的价值、它的力量会更高更大,它需要通过作品来体现,更要以文化人的自我铸造来换取。因为崇高的理想,凝重的节操,博大精神的科学、超凡脱俗的艺术均具有非商业化的特质。强求人类文化的精粹,一律去迎合某种市场价值的规律,那只会使科学和文艺都'市侩化ˊ,丧失真正进步的可能和希望”。振兴文化与振兴国家是同等伟大的历史使命,“积极反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历程,反映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资助项目申报通知)”。有志者成之,担当者谋之,献身者恒之。学有所成是价值底色,坚持传承是价值亮色,涵养人格是价值本色,广纳世界新知识,板凳甘坐终身冷,构成内修灵境。纪念学习研究陆俨少先生的真正意义所在,是书画殉道、文心雕龙对整体艺术层面的美学引领,是当今最需提振的人格精神升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