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届国展隶书入展作品(不断完善中…)

谢名山

<p class="ql-block"> 公平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王增军</p><p class="ql-block"> 十三届国展隶书组评委</p><p class="ql-block"> 作为隶书评委,我全程参与了十三届国展隶书作品复评和终评全过程评审。可以说,十三届国展是有史以来评审程序最为科学严谨的,第一次实施全程信息化评审,比以往更公开、公正、公平。糊名、大屏幕评审照片、扫二维码数码投票器投票,等等,做到了最大的公平。即便如此,仍然留下了不少的遗憾,此乃公平的无奈。隶书评审11位评委,从复评到终评每一个环节投票超过半数的结果,都与预想的票数吻合。六票上五票下,超级顺利。此时,掌声响起,其中有欢乐,也有无奈。</p><p class="ql-block"> 美化不当 弄巧成拙</p><p class="ql-block"> 复评通过大屏幕和投票器评审照片,是此届国展评审的最大亮点,既可以看到作品的整体也可以看到局部。减轻了劳动强度,缩短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百密一疏,由于照片质量参差不齐,个别照片处理过度,笔触、墨色变化等细微之处特别是生宣笔墨韵致,都被锐化衰减掉了,视觉效果还不及一般作品。很不幸,在照片阶段这样的作品就会被淘汰。一些有想法、表现手段独特的作品,因评委的审美取向不同往往成为“争议”的焦点,所得的票不一定高。如果得票没有过半数那就凉凉了。获得满票11票的往往是中庸之作,没有个性,没有特点,技术上又过得去,不会有审美冲突。虽然不能讨好于人,但不让人反感。 </p><p class="ql-block"> 曝光过度造成的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 终评作品原作按照字的大小、风格分别悬挂,高下优劣一目了然。这也是此次评审新举措,更科学更公平。评审休息期间,评委不能随便走动,更不能到作品区提前看。因此,休息区前后悬挂的作品就会过度曝光在评委眼前,也会造成审美疲劳。</p><p class="ql-block"> “言多语失”</p><p class="ql-block">可能是为了章法形式需要,很多作品落长款,或两行或三行,洋洋洒洒,但是文字内容漏洞百出,因落款文字遭淘汰的比例很高。存在的问题诸如,落款文字与作品正文内容没有关联;直接抄录百度词条;语句不通顺;繁简字混用等。落款要慎重,宁少勿滥,言多语失。</p><p class="ql-block"> 狭路相逢“庸”者胜</p><p class="ql-block">特别想说,不甘平庸,执着于艺术理想追求的你,莫抱怨运气不好,不要被一时的挫败打倒。天降大任于你,要耐住寂寞,深刻反省,深化理念,完善技法。很有可能正是这一两次所谓的挫败,让你的创作远离了平庸,成就了你书法的新高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