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安徽省金寨县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涌现出开国将军59人,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共有开国上将1人,中将8人,少将50人,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寨红军广场浮雕屏。</p> <p class="ql-block">安徽省金寨县红军广场景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塔、馆、堂、碑、墓园、广场融于一体,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江泽民题写“金寨县红军烈士纪念馆”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红军广场登山台阶有着特定寓意。</p><p class="ql-block">第一段台阶59级,寓意金寨县涌现出59名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第二段台阶50级,寓意金寨县在战争年代牺牲了500多名县团级以上干部。</p><p class="ql-block">第三段台阶25级,寓意红25军在金寨县麻埠镇组建诞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寨县红军广场入口。</p> <p class="ql-block">金寨革命烈士纪念塔高24米,由刘伯承元帅题词:“燎原星火”,下方为汉白玉浮雕;后下方为革命烈士塔碑文。四周苍松翠柏,绿树成荫,烈士塔广场面积2500平方米,广场前为百米台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红军广场“浩气长存”浮雕墙,表现1929年在金寨县爆发的“商南起义”和“六霍起义”情景,并相继诞生了工农红军第11军11师和12师,这是在金寨县成立最早的两支红军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寨红军广场浮雕墙。</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红军纪念堂,洪学智上将题写匾额。</p> <p class="ql-block">安徽金寨籍开国将军:</p><p class="ql-block">上将洪学智,中央军委副秘书长;</p><p class="ql-block">中将皮定均,福州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中将张贤约,总后勤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中将李耀,总后勤部副政治委;</p><p class="ql-block">中将陈先瑞,北京军区政委;</p><p class="ql-block">中将林维先,武汉军区副司令;</p><p class="ql-block">中将徐立清,总政治部副主任;</p><p class="ql-block">中将曾绍山,沈阳军区政委;</p><p class="ql-block">中将滕海清,济南军区副司令。</p><p class="ql-block">少将50名:</p><p class="ql-block">丁世方 ,卜万科 ,于 侠, </p><p class="ql-block">马琮璜 ,王凤梧 ,王远芬, </p><p class="ql-block">方子翼, 方升普 ,邓忠仁 ,</p><p class="ql-block">邬兰亭, 严家安, 李家益 ,</p><p class="ql-block">杨克武, 肖全夫 ,肖选进 ,</p><p class="ql-block">吴诚忠 ,佘积德 ,余 明 ,</p><p class="ql-block">余嗣贵 ,闵鸿友 ,汪乃贵 ,</p><p class="ql-block">汪少川 ,宋 文, 宋承志, </p><p class="ql-block">宋维栻 ,张行忠, 张贻祥, </p><p class="ql-block">陈 宏 ,陈 祥 ,陈伯禄, </p><p class="ql-block">陈宜贵, 林 彬, 林乃清,</p><p class="ql-block"> 周发田 ,周时源, 胡继成, </p><p class="ql-block">胡鹏飞 ,赵遵康, 徐其海,</p><p class="ql-block"> 陶国清, 戚先初, 康烈功,</p><p class="ql-block"> 董洪国 ,程 明, 傅绍甫 ,</p><p class="ql-block">曾宪池, 詹大南, 詹化雨 ,</p><p class="ql-block">漆远渥 ,熊 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徽省金寨籍59名开国将军像。</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红军广场洪学智上将墓,这里安放着将军的部分骨灰。两个上将肩章代表洪学智在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予上将军衔。</p><p class="ql-block">洪学智上将和夫人张文还有一个同样的墓在北京八宝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学智上将墓园。</p> <p class="ql-block">洪学智(1913~2006),河南商城汤家汇(今属安徽金寨)人,1927年参加农民运动,1929年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商南起义,在红四方面军历任班、排、连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四军政治部主任,新四军三师副师长、西满军区副司令、东野6纵司令、四野43军军长、15兵团副司令等职。参加鄂豫皖和川陕苏区历次反围剿战斗和长征、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东北四平、辽沈、平津、渡江、广州、海南岛等战役。</p><p class="ql-block">解放后任志愿军副司令兼后勤司令、参与指挥抗美援朝战争,回国后任总后勤部长。1959年庐山会议因支持彭德怀受到株连,降职到吉林省任农机厅长,文革中被关押。平反后任国防工办主任、总后勤部长、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955年和1988年两次被授与上将军衔,荣获三个一级勋章。</p><p class="ql-block">2006年11月20日在北京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金寨县洪学智上将墓前。</p> <p class="ql-block">1955年洪学智上将荣获八一级勋章、一级独立自由、一级解放。</p> <p class="ql-block">1950年10月,洪学智上将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荣获朝鲜民主共和国颁发的三个一级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学智上将抗美援朝勋章。</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烈士陵园忠魂亭。</p> <p class="ql-block">张贤约(1912~2002),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红军,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功勋。建国后,任西北军区第6军政委、西北军区空军副司令,西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副部长。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张贤约墓。</p> <p class="ql-block">林维先(1912~1985)安徽金寨人,1929年参加红军,任鄂豫皖红军总医院警卫排长,特务营连指导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p><p class="ql-block">1932年11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任新组建的红25军特务连指导员、营政治委员,团政委,82师师长,后任红28军参谋、营长、副团长,在鄂豫皖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任新四军4支队副司令, 3支队参谋长兼挺进团长,旅长,参与开辟皖南、皖中抗日根据地。</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7纵副司令,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司令、淞沪警备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任南京军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和三个一级勋章。 </p><p class="ql-block">1985年于武汉逝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国中将林维先墓。</p> <p class="ql-block">聂荣臻元帅为林维先将军题词“游击大师”,这是毛主席对林将军在红28军坚持鄂豫皖艰险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高度评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聂荣臻元帅为林维先将军题词。</p> <p class="ql-block">萧全夫(1916~2005),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任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排长,通信参谋,中央军委二局科员,参加了长征。</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2军分区教导大队长,军分区参谋长。</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旅长,四野46军师长。</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任志愿军46军军长,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新疆军区司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肖全夫墓。</p> <p class="ql-block">詹大南(1915年~2020),安徽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历任排、连、营、团、师、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 class="ql-block">2020年逝世,享年106岁。</p><p class="ql-block">詹大海,(1917~1967),詹大南胞弟,1933年参加红军,开国大校,从事军队医务领导工作,解放后因战伤休养,1967年逝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兄弟红军詹大南、詹大海之墓。</p> <p class="ql-block">胡鹏飞(1915~200),安徽金寨县双石村人。</p><p class="ql-block"> 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青年团,193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p><p class="ql-block">曾任传令兵、班长、书记。1933年起历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排长、团作战参谋,师作战科长。参加鄂豫皖苏区第一至底第四次反“围剿”、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作战和长征。</p><p class="ql-block">1937年8月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作战科科长,抗日军政大学军事主任教员、大队长。1943年任385旅团参谋长,参加百团大战和浮山战役、焦作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1纵3旅参谋长,参加中原突围,任鄂西北军分区副司令、11军副师长。参加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进军西南等战役。</p><p class="ql-block">建国后任海军航空学校副校长、校长、海军航空兵副司令、海军副参谋长、海军司令部顾问(正兵团职)。</p><p class="ql-block">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2009年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开国少将胡鹏飞墓。</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烈士英名纪念墙,有名有姓的烈士11000多人,而金寨县无名无姓的烈士竟然有90000人之多。由此可见金寨县对中国革命付出的代价之大,贡献之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寨县烈士陵园英名纪念墙。</p> <p class="ql-block">洪学智将军的故乡是金寨县双河镇,镇政府办公楼前是将军铜像广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寨县双河镇洪学智铜像。</p> <p class="ql-block">金寨县双河镇河西村是洪学智上将的故乡,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距县城35公里盘山公路。</p><p class="ql-block">双河镇有洪学智等10位开国将军,近万贫苦青年参加了红军。</p><p class="ql-block">1954年洪学智上将在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参加革命后第一次回乡探亲。当时家乡不通汽车,洪上将是步行30里山路走回家乡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河西村洪学智上将故居。</p> <p class="ql-block">洪学智父母原先居住在距离西河村十几里外的洪家老湾,交通闭塞,谋生艰难,就迁居到小河口村租赁三间草房居住。1913年2月2日,洪学智在小河口村出生,他上面还有一哥一姐。</p><p class="ql-block">洪学智家境贫寒,父母靠裱糊字画、编织手工艺品、烧木炭勉强糊口生活。洪学智三岁丧母,是父亲和姐姐把他抚养大。</p><p class="ql-block">洪父想方设法供洪学智读书到高小五年级,奠定了洪学智的文化基础。父亲积劳成疾在1927年也去世了。</p><p class="ql-block">1928年洪学智参加进步活动,1929年参加商南起义,加入游击队,后并入红军,从此他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金寨县小河口村洪学智故居近景。</p> <p class="ql-block">洪学智上将出生地在小河口村,1953年小河口村因修建梅河水库被淹没,河西村现在的故居是复建的。这不免使我有些失望,因为我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故居。</p><p class="ql-block">河西村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前有个1000平米的小广场,老乡说,时常有纪念活动在这里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洪学智上将故居前。</p> <p class="ql-block">洪学智上将在解放后六次回到家乡看望乡亲,资助教育兴办公益事业为家乡人民作贡献。2002年90高龄的洪学智上将在夫人张文和三个儿子的陪同下,最后一次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洪学智上将最后一次回到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