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歲月之三……《双抢》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  美篇号:47966973</p><p class="ql-block">(所有图片和部分文字资料来自网络,向原作者表示敬意!)</p> <p class="ql-block">农家四季无闲事,戴月披星垄畈耕。 雨顺风调天意远,一分清苦盼收成!</p><p class="ql-block">说起农村的《双抢》,有过“双抢”经历的人都会有刻骨铭心的记忆,那是忘不了岁月!</p><p class="ql-block">当知青第一年因为“打摆子”伤了身体,请假回福州看病,调理一下身体。所以到第二年</p><p class="ql-block">1974年7月我参加了早稻抢收、晚稻抢插的《双抢》,那是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p><p class="ql-block">(图为割麦老照片)闽北地区是割稻子。</p> <p class="ql-block">何谓“双抢”?“双抢”指的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在我国农村生产队在农业生产时农活的名称,具体指的是大约在每年的七月中旬到八月上旬间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生产队要抢时间完成收割完早稻和抢时间栽完晚稻秧苗这两样农活,简言之“双抢”。</p> <p class="ql-block">六月底七月初,早稻成熟了,稻穗低眉顺眼,偌大一把,挤在一起,沉甸甸的,黄澄澄的,让人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如果不掐准时机,抓紧抢收,稻谷就脱落了,掉到田里,泡在水里——这种浪费让“粒粒皆辛苦”的农民有剜心之痛。也是那个时候,如果不抓紧抢种晚稻,晚稻就错过了生长季,到晚稻收割的深秋,谷粒还没饱满,就已经停止生长了,瘪谷特别地多。</p><p class="ql-block">所以插晚稻秧,一般要在立秋前完成,再晚了,就错过季节了。</p> <p class="ql-block">水稻生长周期相对于其它农作物,季节性最强,从育秧苗、栽秧苗到成熟、收割等过程在某一地区都有严格的时间概念。</p><p class="ql-block">早稻不插五一秧,二季不播八一秧。“双抢”即抢收抢种。在酷暑炎热的夏天,要在二十几天内把稻谷收完并把二季稻插完,是农村人必经的农忙。</p> <p class="ql-block">“双抢”时段是农村生产队在一年中最紧张、最繁忙的日子。二十几天内要完成繁重的两样农活,对每一位社员的体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时间紧、任务重、劳动强度大是“双抢”农活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金色的田野中,农民头顶如火的烈阳,到处是忙碌的身影,辛勤的汗水挥洒在稻苗的穗尖,不带有一丝闲暇的停留,忙不迭地将稻禾采收。</p> <p class="ql-block">双抢的第一道工序是割禾。一人一把镰刀,下到田里,低头弓腰,左手把禾,右手挥镰——左撇子反过来。</p><p class="ql-block">人们挥镰割稻,一把把割下的稻棵整齐地摆放在身后,一块田里的稻谷割完了就转战到另一块田里继续割。</p><p class="ql-block">由于是半蹲着割,一会就手腰发酸臂腿发痛,加之热浪袭人,汗水裹着稻芒戳人,对我这个新手来说,是极大的考验。</p> <p class="ql-block">因为我是单独下乡插队的知青,双抢期间比农民更辛苦。清晨5点起床,在小炉子里放满木炭点着,放上小锅煮稀饭,等挑一担100多斤的稻谷从稻田到生产队后回来吃早饭,这时小炉子里木炭还有火星,再添满木炭,炖干饭。然后继续出工,再挑一担100多斤的稻谷从稻田到生产队回来吃午饭。</p><p class="ql-block">午休一会儿又去割稻子,再挑一担100多斤的稻谷从稻田到生产队天已经黑了。马上在小炉子里放木炭点着煮稀饭,由于肚子太饿了,经常是一边煮饭一边吃,等到稀饭煮熟吃的差不多了。每一天没空煮菜,几片榨菜对付一下,所以肚子特别容易饿。</p><p class="ql-block">洗澡后,点个煤油灯在水渠边洗衣服,这些事情都做完已经9点多10点了,天天这样坚持20多天。</p><p class="ql-block">而农民一般家里都有老人家做好煮饭,洗衣服等后勤保障,所以说双抢期间我们比农民更辛苦!</p> <p class="ql-block">双抢时三个人一组,一个强劳动力主要负责踩打稻机脱粒,两个女同志或者年纪比较小的小孩子负责割稻子。(那个时代的双抢简直是一场战役,农村人全民皆兵!老少齐上阵)。三个人分工协作,配合愉快!</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去割稻子,因为是新手,又想跟上其他人的进度,割谷中左手无名指被割伤了,手指头削去一小段,还好骨头没有削到。当时随便处理一下,就继续干活了。割稻子手指被割伤是经常的事,农民都不当一回事。</p><p class="ql-block">晚上回来到医务室用酒精消毒一下,倒上一点磺胺结晶粉包扎起来 。磺胺结晶粉主要用于消炎,适用于伤口感染,涂抹于伤口可杀灭细菌,促进愈合。</p><p class="ql-block">当时农民说磺胺结晶粉涂了会长肉,每一天换药,三天后肉长出来超过手指头就不用磺胺结晶粉了,后来慢慢好了,还是天天出工,但是后面掌握了割谷技巧,再也没有被镰刀割过了。</p> <p class="ql-block">当稻谷全给割了以后,就要开始打稻谷了,就是给稻谷脱粒。在当时基本都是这种老式的打谷机,就是靠人工来踩踏。一只脚像金鸡独立一样站着,另外一只脚踩在踏板上,然后跟着节奏踩踏它。</p> <p class="ql-block">在发明脚踏脱粒机(打谷机)前,农民是用双手给稻谷脱粒,那更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在以前农村个个都是“大力士”,就连妇女也很有力气。当稻谷打下来以后,就要把它们装进箩筐里面,然后一步一个脚印用肩膀挑到生产队去。</p><p class="ql-block">第一次我的肩膀一根大扁担挑着两个大箩筐的稻谷,扁担一上肩,压得肩头生疼,在田埂上摇摇晃晃,小心翼翼的走着,然后顺着山路,一路上克服各种困难把稻谷挑到生产队去。</p><p class="ql-block">而我从大城市到农村经过一年多的锻炼,从《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到挑一担100多斤的稻谷从稻田田梗上再从崎岖不平的山路走到生产队去,真的变化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双抢”后期有一天,我们三个人组合不知何故另外两个人没有和我组合。我感觉经过近20天实践基本上也掌握了割稻的要领,所以就一个人在一块稻田里先割稻子,等别的组打谷机用完回家后11点多了我再开始打稻谷。</p><p class="ql-block">把打谷机拖下水,置于两堆稻穗中间。我一个人将稻穗根部握在手心,牢牢掐紧,上了打谷机,轻轻地放在滚轮上,也像老农民那样一只脚像金鸡独立一样站着,另外一只脚踩在踏板上,然后跟着节奏踩踏它。呈半圆左右滚动,只见稻谷飞溅,碰着打稻机盖,跌落在打稻机桶内。</p> <p class="ql-block">打一会儿打谷机还要拖过去,打满一担100斤左右的稻谷从稻田挑到生产队,稻田里还有不少割好的稻子,我又返回到稻田把剩下的稻子都脱粒后又打满一担100斤左右的稻谷从稻田挑到生产队,这时已经下午1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骄阳似火草枯黄,水滚泥烧如热汤。 正午水田里的水是烫脚的,高温温热整身衣服是湿的,渴了只好到稻田边一个小水坑里用手掌捧点水喝,人到渴的极限顾不了太多了。</p><p class="ql-block">火辣辣的太阳,如同透明的罩子般、我置身于热浪之中,真的是割谷时天未亮,收谷时烈日当空照。</p><p class="ql-block">我中暑了。</p> <p class="ql-block">那时实行“大寨工分”,大家一起上工一起下工。一个男同志强劳动力10分,我们知青 才到农村一般评5分,到慢慢熟练加到7分。</p><p class="ql-block">到双抢是按挑回来稻子的重量记工分的,具体的我挑回来两次稻子有多少工分我忘记了,但是当时工分值非常低,到年底主要发大米,猪肉等物资。</p><p class="ql-block">我中暑了到医务室买《六合茶》(当时只有这种药),喝了《六合茶》下午休息一下倒是就好了,我记得那一年回家跟我家亲朋好友说过那一天一个人割稻子挣的钱还不够中暑买《六合茶》。</p><p class="ql-block">其实不是单纯为了钱,总感觉双抢的二十来天时间里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一片繁忙的景象,我也要尽一份微薄之力!</p> <p class="ql-block">把早稻收割起来,马上把晚稻播种下去。由于要把早稻收割好,又要抢在立秋之前将晚稻播种下去,中间有割谷、挑谷、打谷、晒谷、犁田、耙田、扯秧、插秧等诸多环节,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强度很大。</p> <p class="ql-block">育晚稻苗。</p> <p class="ql-block">插秧(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为了按时完成“双抢”任务,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身体瘦弱的妇女都豁出去了,没有一个退缩的,他们头顶烈日,脚踏热水在田里忙个不停。汗流浃背是常态,挥汗成雨不夸张。特别是妇女们,她们忍着疲劳、忍着腰疼在田里弯着腰栽秧,一栽就是一天,没有一个人叫苦叫内累,中国妇女吃苦耐劳的宝贵品格此时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插秧</p> <p class="ql-block">插秧</p> <p class="ql-block">交公粮</p><p class="ql-block">双抢期间,还要交公粮。</p><p class="ql-block">六七十年代,生产队集体交公粮,那是那个时代的重要一环。</p><p class="ql-block">即便是秧苗已经插好了,农民也轻松不了的,还有一个更艰巨的任务在等着,那就是“交公粮”。生产队必须把最好的粮食拿出来,然后按人口和比例上交给国家。</p><p class="ql-block">一段让十四亿中国人民不能忘却的艰苦岁月。这是交通不便地区,用竹筐肩挑步行十几里交公粮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稻谷晒好,用麻袋装上,用板车拖着,连夜赶到镇上粮站交粮。交公粮的人排的队很长,往往要晚上十二点才能弄完,踩着月光,陆陆续续回来。</p><p class="ql-block">这是交通便利地区的农民交公粮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到了双抢结束,我挑着两个萝筐近150斤的担子,先从生产队挑到富屯溪边(走下坡路),坐渡船到对岸,再走上坡路到镇上的平路,继续挑着担子走一公里路,到镇上的粮站交公粮。</p><p class="ql-block">突然感觉自己力气怎么变这么大了?</p> <p class="ql-block">2006年后农民不用交公粮了。</p><p class="ql-block">时光离我们渐行渐远,那段交公粮的历史也成了往事,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一心为国,无私奉献的农民交公粮的情景,永远铭记在国人心中!</p> <p class="ql-block">“交公粮”这个词,渐渐离我们远去,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大干快上,一心为国的火红年代,永远铭记在十四亿中国人民心中!</p> <p class="ql-block">现在种田再也看不到那样的“双抢”了,收和种都用机器了,再也没有那种与天斗与时间赛跑的火热场面。那种火热而又艰辛的劳作将永远留在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难忘“双抢”,艰苦的劳动记忆;难忘“双抢”,劳动创造幸福!</p> <p class="ql-block">唐代李绅写的《悯农》</p><p class="ql-block">《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p><p class="ql-block">诗的前两句勾勒出了炎日下农民辛勤耕种的图景,通过“汗滴禾下土”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在烈日炎炎下的劳作情景。</p><p class="ql-block">诗的后两句通过“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的提问,引发读者对粮食背后辛勤劳动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在农村四年,对这首诗体会最深。</p> <p class="ql-block">记忆是一首歌,记忆是一杯茶,记忆是一段影像。</p><p class="ql-block">中国农民的勤劳和奉献精神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双抢”的记忆沉重而又深刻,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感受劳动的伟大。</p><p class="ql-block">还要感谢那段岁月,让我学会了吃苦与知足。回忆农村的“双抢”,那是一个故事,折射出当年的时代印记,引人思索,予人启迪。</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段难忘的记忆,现在的年轻人无法想象和理解那时前辈经历的“双抢”岁月,特作此篇,略表情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