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洛阳――是我永远难忘的城市</b></p><p class="ql-block"><b>目 录</b></p><p class="ql-block">一、赴洛阳实习</p><p class="ql-block">二、毕业实习在洛阳</p><p class="ql-block">三、1966年3月在洛阳轴承厂实习期的点点滴滴</p><p class="ql-block">1. 洛阳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2. 游览王城公园</p><p class="ql-block">3. 瞻仰洛阳关林庙</p><p class="ql-block">四、1988年3月――时隔32年我再次来到洛阳</p><p class="ql-block">1.白马寺</p><p class="ql-block">2.第一次朝拜白马寺</p><p class="ql-block">五、1999年6月我和三车间领导再次赴洛阳613所</p><p class="ql-block">1.游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马寺</p><p class="ql-block">3.游王城公园</p><p class="ql-block">六、2000年11月的洛阳之行</p><p class="ql-block">1.洛阳黄河小浪底</p><p class="ql-block">2.洛阳九龙柱</p><p class="ql-block">七、2002年6月我赴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洽谈某科题研制</p><p class="ql-block">八、西安、洛阳之行</p><p class="ql-block">1.我俩游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马寺</p><p class="ql-block">3.白马寺内的千年古桑</p><p class="ql-block">4.洛阳齐云塔院</p><p class="ql-block">5.我们在王城公园赏牡丹</p><p class="ql-block">九、2007年6月赴洛阳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参加项目定型会</p><p class="ql-block">十、编后感言</p> <p class="ql-block"><b>洛阳——是我永远难忘的城市</b></p> <p class="ql-block"><b>一、赴洛阳实习 </b></p><p class="ql-block">夜,细雨蒙蒙,它给我们带来了旅途的麻烦,可我们还是被兴奋的洛阳之行忘却了一切。 </p><p class="ql-block"> 吃过晚饭,我和周元昌、王金棠、刘高才一行四人在崔庆华老师的安排下(老师一人乘电车到中山码头),顾了二部三轮车,装上行李,驱车到中山码头,搭7点钟一班的轮渡过江到浦口火车站。上了渡轮我放下行李后就靠在渡轮的栏杆上,看着渡轮慢慢离开码头,欣赏着夜雾迷漫的江景。江岸的灯光渐渐离我远去,在雾漫中成了一个个小的火球,悬挂在空中,象繁星隐约的星星一样忽明忽暗地闪烁着。江面上不断传来汽笛的鸣叫声,这是行驶在江上的船舶发出的信号。我凭栏臆想:大江啊!多少年来您一直被人们当作天險,多少年来您一直被一些诗人描述、歌颂,多少年来您一直被船商当作他们的黄金水道;大江啊!我羡慕你奔腾万里的雄伟气魄,您生生不息,象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大江啊!您不久就将把天险变为通道,因为在这下游几公里处正在建设中的南京长江大桥,那雄伟的姿态,已经初露端倪。 </p><p class="ql-block">渡轮劈开江上的大浪,继续向浦口行驶,在船尾留下了滚滚巨浪。早春二月寒气甚浓,江中的冷风陣陣袭来,人们都裹紧了身上的外衣,站到了挡风的帆布里面,只有我还怀着好奇的心情窥视着江面,隐隐约约的看到一艘艘行驶在江上的货轮。不一会,渐渐看到了岸边的星星灯光,渡轮慢慢地转了个弯,浦口的码头已隐约可见。渡轮靠上了码头,船门打开,人们一拥而下,浦口的夜景虽然没有南岸的中山码头那样繁华喧闹,可它有着特有的乡镇风情——一排排低矮的平房,暗淡的灯光,静谧的街道。我想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或许也应在这样的环境中调节一下。 </p><p class="ql-block"> 离开码头我们扛着行李直奔火车站,大家把行李托运了,随后在候车室等车,浦口车站没有下关站那样灯火辉煌,也没有下关站那样人声沸腾。我坐在候车室的长櫈上,沉思良久,想到了我们即将要去洛阳的实习,想到了如何搞好毕业设计,想到了下半年我就要参加工作,觉得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我多么想留在你身边工作,因为我生活在南京已整整五个年头,街道两旁高大的梧桐,浓浓的民国的风情……,这一切让我十分留恋。但我也願踏片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把她建设得和你一样。突然一陣噪声打断了我的思绪,要排队檢票了,人们拿着行李排起了长队,我们顺着队伍走到檢票口,验票后进站,登上了西去的列车。火车一声长鳴,列车徐徐启动,渐渐离开了站台……。</p><p class="ql-block"> 1966.3.4晚10时扵浦西74次列车上</p><p class="ql-block"> (浦西74次列车指南京浦口至西安)</p> <p class="ql-block">南京中山码头(乘轮渡过江至浦口)(图片)</p> <p class="ql-block"><b>二、毕业实习在洛阳</b></p><p class="ql-block">1965年底,我已完成了大学五年的学习,66年3月开始搞毕业设计,老师把我和周元昌、王金棠、刘高才(二班)四个人组成了一个课题小组,我们研究的课题是:轴承表面光洁度对轴承质量和寿命的影响。指导老师是何健康。3月5日我们一行五人在崔庆华老师的带领下到洛阳轴承厂实习。</p><p class="ql-block">洛阳轴承厂简称洛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建筑风格与建筑布局均为苏式,全厂职工万人以上,也是当时国内最大的轴承厂。厂门口居中是一幢办公大楼,左右又有二幢大楼,二幢大楼中间分别是二个大门。厂区前是一片绿化区,中间有一座塔,塔尖上有二个相互交叉的轴承,可能是个建厂纪念塔。进入厂区,看到一座座厂房排列整齐地分布在宽阔的大道两侧,这些厂房都由黄砖砌成,弓形屋顶均是由水泥浇注而成,厂房都很大,大约有50~60米见方,每座厂房分别有1~2个车间。</p><p class="ql-block">上午在洛轴招侍所住下后,下午我们就进厂,先到厂教育科,办好一切进厂手续后,首先由教育科领导给我们介绍了工厂的情况,并进行了安全、保密教育;随后教育科老师谈了我们的实习按排:实习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到技术科听技术人员介绍轴承的生产过程、其中包括工艺制造过程和质量保障体系,然后安排我们到技术情报室阅读国内外有关轴承表面质量的研究报告、论文;第二阶段按排我们到车间实习,参与了解轴承的精密加工。</p><p class="ql-block">实习期间我们还参观了洛阳拖拉机厂、矿山机械厂,遊览了龙门石窟、关林庙,还在我们山西籍的带头老师鼓动下观看了河南豫剧──焦裕录。在洛阳拖拉机厂总装车间参观时,看着每隔五分钟就有一台履带式的东方红拖拉机下线,当时觉得难以想象,同时也为我们国家有这样的工厂而感到自豪。</p><p class="ql-block">休息日,招待所食堂一天开二顿饭(上午九点、下午四点),吃完饭,我们在市内乘长途车前往龙门石窟。三月的春天,城郊田野,远远望去,灰茫茫的一片。一路上看到的农田很少,几乎都是荒野,行人稀少,途经洛河时不远处就能看到一座洛阳桥的遗址,中间孤零零的一个桥孔和桥面上的亭子矗立在河中。车到龙门,虽然那天天气有点阴沉,但环顾四周,我们看到碧波荡漾的河水穿越两山之间,高高的龙门大桥跨越伊水,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山林,这边光秃秃的山坡上是密密麻麻的石窟,心中甚为高兴,这真不愧是一处难得的魏唐古迹。我们顺着伊水岸旁的公路向前走去,看着宽阔的河道,碧波粼粼的河水,眼前就是伊水啊!今天我们亲临其境,多好的风光!真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当我们漫步来到禹王池旁,看到清沏的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向池子,据说这泉水四季恒温,常年都是摄氏20度。我们一行五人站在池子旁,请摄影社的同志为我们留下了永恆的纪念。离开禹王池,我们观看了宾阳洞、万佛洞、莲花洞、古阳洞、药方洞,随后又步上台阶来到奉先寺。</p><p class="ql-block">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都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这些药材在民间均能找到。其中有95个药方在公元十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石窟。中间的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卢舍那佛的宁静庄严,弟子的虔诚持重,菩萨的端严持矝,这些高超的雕刻艺术,真令人惊叹!佛像旁的天王力士,两眼突出,大如铜铃,那刚劲暴出的肌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椭园形的大腿上有—段显得乌黑发亮,据说这是被游人摸抱而成。传说:游人若能合围抱住佛像的大腿的人是个有福之人,能生儿子。于是除了老师之外,我们四人都轮着去抱佛像的大腿,可除我之外,其中三个人都没有合围(抱腿后二手要能碰到,我是两手刚能碰到)。</p><p class="ql-block">看完东边的石窟,我们行走在龙门大桥上,来到了密林深处拜谒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墓。白居易墓园,位于龙门石窟景区的香山琵琶峰上。墓前型石铺地,墓后草坪如毯,周围翠柏环抱,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p><p class="ql-block"> 据介绍:白居易,字乐天,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从58岁开始,定居洛阳。73岁时,还出资召集众人凿开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行船。两年后病终,葬于龙门香山琵琶峰。</p><p class="ql-block">在返程的路上我们又参观了关林庙。关林位于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相传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p><p class="ql-block">关林庙内翠柏成荫,庄严肃穆,一股浩然之气,油然而生,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游完关林庙,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感觉有点累,我们只得在关林买了几个烤红薯来充饥,这里的红薯又甜又糯,确实好吃,吃完红薯浑身似乎又长了力气,可口中甜腻,总觉得还有点不舒服,于是每人又要了一碗有点酸辣的蛋糊汤,这种汤店主往往煮了一大锅,糊糊的,敞开着买,里边放的什么也看不清,我总觉得不太卫生,但当你在很饿的时候,吃着还是感到很舒服。</p><p class="ql-block">一个月的毕业实习结束后,我们回到学校,开始整理实习笔记并着手写论文,不幸的是:文革中断了我们的学业。</p><p class="ql-block">1967年12月于南工文昌桥5舍230室</p> <p class="ql-block">洛阳天津桥旧址(图片)</p><p class="ql-block">天津桥位于洛阳市南的洛河上,唐代改名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b>三、1966年3月在洛阳轴承厂实习期间的点点滴滴</b></p> <p class="ql-block">洛阳轴承厂及招待所使用的饭菜券</p> <p class="ql-block">1966.3.15上午我们在洛阳中原影院观看电影时保存至今的电影票。</p> <p class="ql-block">去洛阳轴承厂冶金科学习介绍信</p> <p class="ql-block">1966.3.5我们四位同学在崔庆华老师的带领下,赴洛阳轴承厂毕业实习。</p><p class="ql-block">我们在休息日游览了龙门石窟、关林庙、王城公园,并在崔庆华老师的提议下观看了河南的豫剧——焦裕禄。</p> <p class="ql-block">1.洛阳龙门石窟</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在洛阳市南十多公里的伊水之滨,位于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这里青山对峙,伊水北流,如天然门阙,故称“伊阙”。</p><p class="ql-block">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登基称帝,决定把国都建在洛阳。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 故“龙门”之名即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据历史记载: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东西两山自北魏迄于唐宋,开凿了大小窟龛2000多个,精雕细凿的佛像有10万多尊,镌刻造像题记和碑铭有3600余幅,自古就是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我们先看了宾阳洞,据传宾阳洞是北魏迁都洛阳后,宣武帝元恪为孝文帝元宏和文昭皇太后营造的早期洞窟之一,该雕像是释迦牟尼,窟顶雕刻着华丽的莲花宝盖,壁上刻画的伎乐飞天迎风翱翔,是北魏的代表作。</p><p class="ql-block">接着又看了万佛洞、莲花洞、古阳洞等洞窟,记载很多,难以一一记住。</p><p class="ql-block">后观看了药方洞,药方洞因窟门刻有诸多唐代药方而得名。它始凿于北魏晚期,经东魏、北齐,到唐初还仍有雕刻。洞中五尊佛像,身躯硬直少曲线,脖子短粗,身体硕壮,菩萨头冠两旁的带子很长,下垂到胳膊上部,这都是北齐造像的特征。洞门两侧刻有药方150多种,所用药物都是植物、动物和矿物药。药方涉及内科、外科、小儿科、五官科等,这些药材在民间都能找到。例如:疗噎方可以治疗食道癌。其中有95个方在公元十世纪被一位日本学者收录在《医心方》中,足见它的价值和影响。药方洞的药方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对研究中国医药学起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随后又步上台阶来到奉先寺。奉先寺是龙门唐代石窟中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美的石窟。中间的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座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卢舍那佛的宁静庄严,弟子的虔诚持重,菩萨的端严持矝,这些高超的雕刻艺术,真令人惊叹!佛像旁的天王力士,两眼突出,大如铜铃,那刚劲暴出的肌肉都刻画得栩栩如生。他椭园形的大腿上有—段显得乌黑发亮,据说这是被游人摸抱而成。传说:游人若能合围抱住佛像的大腿的人是个有福之人,能生儿子。</p> <p class="ql-block">老师和同学一行五人在禹王池旁留影(背景龙门大桥)</p><p class="ql-block">后左起:刘高才 王金棠 崔庆华老师</p><p class="ql-block">前左起;周元昌 屠光峰</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大桥(当年在龙门图片社买图片)</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禹王瀑布(当年在龙门图片社买图片)</p> <p class="ql-block">洛阳龙门石窟天王力士象(当年在龙门图片社买图片)</p> <p class="ql-block">明代河南巡抚赵岩题“伊阙”(图片)</p> <p class="ql-block">龙门伊水远眺风光(图片)</p> <p class="ql-block">龙门万物洞中的本尊阿弥陀佛像(图片)</p> <p class="ql-block">龙门宾阳中洞本尊释迦牟尼像(图片)</p> <p class="ql-block">龙门奉先寺卢舍那佛像及旁边的力士像(图片)</p> <p class="ql-block">2.游览王城公园</p><p class="ql-block">王城公园,地处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312号,占地面积37.5公顷,始建于1955年,这是我国第一座王城遗址公园,因坐落于东周王城遗址之上而得名,是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洛阳王城公园涧河飞桥</p><p class="ql-block">右二何健康指导老师</p> <p class="ql-block">3.瞻仰洛阳关林庙</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来历</p><p class="ql-block">公元219年冬,孙权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后被孙权所杀,孙权担心刘备(关羽的结义大哥)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献给了洛阳的曹操,曹操念及旧情以王侯之礼厚葬其现在的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并立庙祭祀。为关羽刻沉香木为躯,以诸侯之礼厚葬其首于洛阳城南(今关林镇)。后孙权也以侯礼葬其身于湖北当阳,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自此民间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简介</p><p class="ql-block">洛阳关林庙,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关林镇。是埋葬关羽首级之地,前为祠庙,后为墓冢,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始建于汉代,明万历二十年扩建为关林庙,三十三年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p><p class="ql-block">洛阳关林庙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傍伊水清流。关林庙始建于汉代,历经风雨沧桑,几经修葺,至明万历二十年(1592 年),得以重修,并形成了今日所见之规模。占地 180 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 150 余间。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气势磅礴,古柏森然,宛如一座庄严的宫殿,让人肃然起敬。关林庙不仅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更是武圣关羽首级的安息之地。这里峻宇连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庙,视为严宫,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1780 余年来,吸引了无数海内外游客前来朝拜。</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大门对面的舞楼</p><p class="ql-block">门对着的千秋鉴楼也称戏楼(舞楼),和大门建于同一年,坐南朝北,是古时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大门</p><p class="ql-block">关林庙大门为五开间三门道,朱漆大门镶有 81 个金黄乳钉。庙的中轴线上的建筑有千秋鉴楼(舞楼)、仪门、关林大殿、二殿、三殿、牌楼等。此外,还有木牌楼、石牌楼、五间楼、官厅、春秋阁、观武坊、景区碑林等建筑。整个关林庙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珍贵遗走进关林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排古老的柏树,这些树龄超过千年的柏树见证了关羽的传奇一生。沿着石板路前行,可以看到庙宇的主体建筑——关羽的塑像。这座塑像高达三米,关羽手持青龙偃月刀,神态庄重,气势非凡。在塑像的背后,是一幅大型壁画,描绘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的传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大门,两边有忠义、仁勇四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关林庙大殿</p> <p class="ql-block">二殿内关羽像</p><p class="ql-block">(左关平手捧印玺、右周仓持刀侍立)</p> <p class="ql-block">关羽墓前的牌坊</p> <p class="ql-block"><b>四、1998年3月——时隔32年我再次来到洛阳</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来洛阳,离我在校来洛阳实习整整相隔32年(1966.3~1998.3)</p> <p class="ql-block">1998年3月,三车间接到613所一个光电机械项目,邀请我一起到洛阳去讨论光学机械的制造工艺及费用问题,这是我工作后第一次来到洛阳,与在学校毕业实习来洛阳已时隔三十二年。</p><p class="ql-block">这次来洛阳,我还有一个心願是去朝拜白马寺。一是要实现三十二年前想朝拜白马寺的宿愿,二是因为它是中国的第一座寺庙;三是据说白马寺在文革中毁了,觉得很惋惜,一定要看看现在修复得怎么样。</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休息日,我对同事说:我想到我学生时代实习的洛阳轴承厂看看,他们都很支持我,一起陪我来到洛阳轴承厂。</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又一起去朝拜了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1.白马寺</p><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位于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与少林寺、相国寺、风穴寺一道,被称为“中原四大名寺”。其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五层殿堂及中国第一释迦舍利塔。今天的白马寺已建成一处保存完整、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p><p class="ql-block">相传汉明帝刘庄夜寝南宫,梦金神头放白光,飞绕殿庭。次日得知梦为佛,遂遣使臣蔡愔、秦景等前往西域拜求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带)遇上了在该地游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腾、竺法兰。蔡、秦等于是邀请佛僧到中国宣讲佛法,并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来到京城洛阳。汉明帝敕令仿天竺式样修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遂将寺院取名“白马寺”。从白马寺始,我国僧院便泛称为寺,白马寺也因此被认为是我国佛教的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2.第一次朝拜白马寺</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人来到白马寺,庙宇看上去均象新建的一样,这可能是文革中毁了后重建的。来到大雄宝殿前,大家都虔诚地烧了香,许下了各自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洛阳白马寺(摄于1998.3.10)</p><p class="ql-block">左起:屠光峰 邵小根 李保信</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藏经楼旁的白马(摄于1998.3.10)</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内接待外宾室门口有一副对联</p><p class="ql-block"><b>寺也好,景也好、进门一笑无烦恼,</b></p><p class="ql-block"><b>来也匆,去也匆,相聚片刻各西东。</b></p><p class="ql-block">(摄于1998.3.10)</p> <p class="ql-block"><b>五、1999年6月我和三车间领导再次赴洛阳613所</b></p> <p class="ql-block">1.游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龙门大桥(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龙门大桥下的桥洞(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这是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左侧的天王大力士(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摄于1999.6.25)</p><p class="ql-block">左起:李保信 夏茂根 屠光峰 邵小根</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最大的佛像,卢舍那大佛,据传是按武则天的形象开凿而成(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洛阳白马寺(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洛阳白马寺(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3.游王城公园</p><p class="ql-block">王城公园,地处洛阳市西工区中州中路312号,占地面积37.5公顷,始建于1955年,这是我国第一座王城遗址公园,因坐落于东周王城遗址之上而得名,是遗址公园、洛阳牡丹花会发源地、历届洛阳牡丹花会主会场。</p><p class="ql-block">1987年,园内牡丹品种237个,11000余株,繁殖牡丹2500株,种植竹子13652株。王城公园集牡丹观赏与历史文化、人文园林与自然园林为一体,是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现代综合性公园。公园整体可分为牡丹观赏区、历史文化区、大型游乐区和动物园四大景区,并形成了“牡丹争艳、周鼎雄踞、丹香迎宾、靓思飞瀑、河图洛书、凤阙映毂、乐台钟声、甘棠洲”等特色鲜明的王城景观。</p><p class="ql-block">今和同事重游王城公园,想当年老师带我们到洛阳轴承厂实习的时候,我们也来王城公园游览,并在公园的“涧河飞桥”(铁索桥)上留下了师生一行五人的身影。时过境迁,如今“涧河飞桥”早已被新桥替代。以后,我也只能在照片上看“涧河飞桥”了。</p> <p class="ql-block">洛阳王城公园(摄于1999.6.25)</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园内的纪念建筑</p> <p class="ql-block"><b>六、2000年11月的洛阳之行</b></p> <p class="ql-block">2000年11月我们一行六人与613所讨论科题研制工作,工作之余所里开车送我们去小浪底游览,这里有他们的疗养所,疗养所坐落在水庫旁,远山近水,这里环境十分清幽,风景优美。</p> <p class="ql-block">1.洛阳黄河小浪底</p><p class="ql-block">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处,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区与济源市之间,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南距河南省洛阳市40公里(小浪底大坝位于洛阳市孟津县小浪底村,距离洛阳市孟津县县城7公里),北距河南省济源市30公里。南岸黄鹿山为该景区最高点,从那里可俯视大坝全景,又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p><p class="ql-block">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干流上的一座集减淤、防洪、防凌、供水灌溉、发电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是治理开发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更被誉为“小千岛湖”。</p> <p class="ql-block">洛阳黄河小浪底水利工程(摄于2000.11.25)</p> <p class="ql-block">洛阳黄河小浪底水庫(摄于2000.11.25)</p><p class="ql-block">左起:顾维新 柯 音 邵小根 朱修稳 xxx (名字忘了)屠光峰</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内的白马(摄于2000.11.25)</p> <p class="ql-block">2.洛阳九龙柱</p> <p class="ql-block">洛阳九龙鼎的来历涵盖了丰富的历史和神话元素:</p><p class="ql-block">九龙鼎的原型可追溯到夏禹时期。据传说,大禹铸就了“九龙神鼎”,象征着国家的权力和稳定。在商朝时期,九龙鼎成为了镇国之宝。周武王灭商后,尝试将九龙鼎运往镐京,但在途经洛阳时,鼎因无法移动而留在洛阳,被视为天意指引周武王在洛阳定都。</p><p class="ql-block">九龙鼎与古代帝王尧、舜、禹有关。传说中,尧帝铸造了九个刻有龙纹的鼎,这些鼎不仅具有灵性,还能帮助治理国家。禹继位后,同样利用九龙鼎治理国家,并成功治理了水患。这些故事将九龙鼎视为华夏民族的伟大象征和传承至宝。</p><p class="ql-block">九龙鼎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在1992年修建九龙鼎时,据当时考证洛阳还只被认为是九朝古都,九龙鼎的修建正是为了纪念曾经都洛的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九个王朝。</p><p class="ql-block">在洛阳市建立了一座高达40米的九龙鼎广场,广场中央有一根巨大的石柱,柱顶放置了一座按1:1比例仿制的司母戊鼎(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之一),柱身上有九条雕刻精美的龙。这座广场是为了纪念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悠久历史而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洛阳九龙柱地处洛阳老城西关广场中央,顶上矗立着铜鼎,气势非凡,十分雄伟。!(图片)</p> <p class="ql-block">九龙柱顶端的铜鼎(图片)</p> <p class="ql-block"><b>七、2002年6月我赴洛阳空空导弹研究院洽谈某科题研制</b></p> <p class="ql-block">朝拜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在龙门石窟大佛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洛阳黄河小浪底留影</p> <p class="ql-block"><b>八、西安、洛阳之行</b></p> <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我承接西安长安大学的桥梁风洞测试项目,夫人六十年代在西工大求学,离校整整35个年头了,她想回母校看看,故与我同行,返沪时,我陪她游览了洛阳。</p> <p class="ql-block">2003年4月我俩从西安返沪时,我俩游览了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观赏了闻名天下的洛阳牡丹。</p> <p class="ql-block">1.我俩游龙门石窟</p> <p class="ql-block">我俩游览了洛阳龙门石窟,这是进入龙门石窟时途径龙门大桥的桥洞(摄于2003.4.21)</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大门</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伊水两岸风光(摄于2002.4.21)</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p><p class="ql-block">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大佛</p> <p class="ql-block">龙门伊水风光(图片)</p> <p class="ql-block">龙门伊水风光(图片)</p> <p class="ql-block">2.朝拜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洛阳白马寺大门</p> <p class="ql-block">在寺的白马旁留影</p> <p class="ql-block">3.白马寺内千年古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马寺吉祥古桑树位于大雄殿东侧的牡丹园中,据</span>寺內师父讲,这棵古桑树始植年代不详,有人称它为千年古桑,也有人说这棵古桑至少有400年历史,是老桑树根部发芽长出的第四代桑树。树围5米,树高13米,枝繁叶茂,树荫达400平方米这棵树不仅增加了白马寺的清凉,还象征着佛祖慈悲为怀。</p> <p class="ql-block">枝繁叶茂的千年古桑全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枝繁叶茂的古桑</p> <p class="ql-block">用多根铁棍支撑着的千年古桑</p> <p class="ql-block">古桑粗大的树干</p> <p class="ql-block">古桑繁茂的支杆</p> <p class="ql-block">4.洛阳齐云塔院</p><p class="ql-block"> 洛阳白马寺齐云塔院位于白马寺山门外东南200米处,有洛阳东白马寺之称,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院内主要建筑是金代重修的齐云塔和新建的斋堂、客堂、禅房等。其中,齐云塔始建于东汉明帝时,本称“释迦舍利塔”,后屡毁于战火,至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得以重修。金修释迦舍利塔为四方形、叠涩密檐式砖塔,共13层,高约25米,是洛阳一带现存最早的金代地面建筑之一;清代,洛阳白马寺住持如琇依据东汉明帝创建齐云塔的记载改称“齐云塔”。</p><p class="ql-block">洛阳市政府对齐云塔实施保护措施,于1990年建成齐云塔院。占地15亩的齐云塔院坐北朝南,平面为长方形,由南到北的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放生池、假山、石拱桥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齐云塔</p> <p class="ql-block">5.我们在王城公园赏牡丹</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园里的牡丹不仅种植面积大、而且品种多,典型的有红、绿、黑、白四大品种,牡丹花色泽鲜艳,花瓣又大,真不愧为国色天香,花中之冠,观后令人流连忘返。今生有机会我俩还想一起去洛阳观赏牡丹。</p> <p class="ql-block">我俩在洛阳王城公园大门前的留影</p><p class="ql-block">(暨21届洛阳牡丹展)</p> <p class="ql-block">王城公园看牡丹(我俩都是第一次看到洛阳牡丹)</p><p class="ql-block">(为防雨水淋打花朵,故搭棚保护)</p> <p class="ql-block">在盛开的牡丹花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白牡丹很鲜艳(搭棚防雨打落牡丹)</p> <p class="ql-block">鲜艳的牡丹花(图片)</p> <p class="ql-block"><b>九、2007年6月赴洛阳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参加项目的定型会</b></p> <p class="ql-block">2007年6月3日我又一次出差洛阳,这是退休前最后一次来空空导弹研究院,我很珍惜这次机会,晚饭后,散步到离我居住的航空城大酒店仅一站之远的“周王城广场”,这里原是洛阳市政府所在地,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苏式(原苏联)建筑,随着城市的发展,市府迁到了洛河南面的新区,该建筑被拆除,规划建造一个地下商场和地下停车场。在拆建过程中,发现地下埋藏有珍贵文物——天子驾六车马坑遗址。它是远在二千多年前东周王朝天子驾着六匹马埋葬的一个车马坑遗址,于是市府就把这个遗址改建成地下博物馆加以保护。</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建成后,国内外的一些领导人都来参观过,其文物价值不亚于西安的秦俑馆,只是规模较小而已。市政府规划在市府原址的地面上,设计建造了“周王城广场”,让市民休闲。广场上矗立着周文王的一座巨大石象,上书“周公营造洛邑”五个大字。据史记载:在周朝就建立了洛阳城池,可见其悠久的历史还早于秦朝。</p><p class="ql-block">在南京读书时代去洛阳实习,退休前整整八个年头又因工作需要每年都要去洛阳,这辈子我也算和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洛阳火车站(图片)</p> <p class="ql-block">洛阳周王城广场上的周文王石像(图片)</p> <p class="ql-block">洛阳周文王广场上的地下博物馆(天子驾六车马坑遗址博物馆)(图片)</p> <p class="ql-block">周文王广场地下博物馆内的东马坑遗址(图片)</p> <p class="ql-block"><b>十、编后感言</b></p><p class="ql-block"><b></b>我热爱洛阳不仅仅她是九朝之都,不仅仅她有中国第一座寺庙——白马寺,不仅仅她有中国最大的石窟——龙门石窟,不仅仅她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因为它是我在读书时代毕业实习的地方,因为它是我工作中去过次数最多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洛阳火车站把洛阳分城了老城和新城两个区域,东面的老城历经世代战乱并不很大,西面的新城都是大型工厂区,有洛阳轴承厂,洛阳玻璃厂,黄河冶炼厂,洛阳矿山机械厂,河南柴油机厂,洛阳拖拉机厂………,一条宽阔的中洲大道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几乎都是万人大厂,当年为国家经济建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些工厂区的对面有两个大型的生活居住区,一个在洛阳轴承厂对面的上海市场,据说:这里的商店、居民(工人及家属)几乎都是五十年代从上海迁去的。另一个在洛阳拖拉机厂对面的叫广州市场,这里居住着从广州(又说东北)迁去支援内地建设的工人及商店。</p><p class="ql-block">一幢幢五层楼的房舍,连片矗立在新城大地上,人字型的屋顶,奶黄色的墙面,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篮天白云,显得妢外美丽,难怪我无意中发出了赞叹声,结果被带头的老师听到了,他说:好!毕业分配时把你分到这里来。如果真的把我分到这里来了,那我一生的命运将从此改写。造化是真会捉弄人的!</p><p class="ql-block">我每次来洛阳都会去朝拜白马寺,并虔诚地燒上一股香。这也说不上是信仰,只是对祖国千年文化的敬佩!</p><p class="ql-block">写到這里,我想你们都会理解我为什么忘不了这座古老而历史悠久的城市——洛阳。</p><p class="ql-block"> 屠光峰2024.4.12于田林愚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