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西萍乡的丧葬文化......

.

<p class="ql-block">  死亡,是所有生物的终点。当人类有了智慧,相信人死后还会有灵魂,为了表达哀思和尊重,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仪式和活动。由于地域等各种原因,每个地方的丧葬文化都有不同,今天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江西萍乡的丧葬文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里对于丧葬又叫“白喜事”,有一套十分繁琐的礼节,为“举丧、守灵、入殓、祭拜、出殡、安葬、关山”这七个步骤。当死者咽气之时,家人要通知亲戚过世之消息。</p><p class="ql-block"> 守灵也称为守夜。它指的是守护在灵床、灵柩或灵位旁,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方式。古人认为在人死后三天内灵魂会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待其归来。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入棺为止。演变到现在,守灵已经成为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的一种方式。此外,守灵的人通常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中的至亲之人,如儿子、儿媳等。孕妇、年龄太小的孩子和年龄过高的老人一般不会安排守灵。需要注意的是,守灵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一盏指路灯一直燃烧着,以防止亡灵找不到家。同时,儿孙们需要在出葬前轮流守护在灵堂,以防出现意外事故。</p><p class="ql-block"> 入殓的意思是把死者装进棺材。在我们这里一般是先入殓再进行守灵的。入殓是丧葬仪式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分为“大殓”和“小殓”。“小殓”是为死者穿衣服,“大殓”则是把尸体装入棺材。这个过程通常由专业的入殓师来完成,不过有一些家庭也会由直系亲属亲自来完成。他们会帮助死者整理仪容、更换衣物、清洁尸体等,让逝者以更优美整洁的姿态离世。</p><p class="ql-block"> 在入殓与守灵之后,我们会进行对死者的祭拜。祭拜一般是三天,无论亲朋好友都可以参加。流程十分复杂,既要去祠堂告诉祖宗,还要去最近的一条河边祭拜。回到家之后,下午将会把为死者准备的各种纸质房屋烧掉。当晚晚饭过后,各路亲友可以来参加一个烧香的仪式,有专门的人哼唱祭文,带着参加的晚辈围着灵堂祭祀,有时慢走,有事快行,有时跪拜。到了十点以后,会有几个身体强壮的晚辈去“探路”—点燃一大簇香,从家里出发,到安葬的地方,一路上走几步放几根香。</p><p class="ql-block"> 出殡就是灵柩被运送到埋葬或寄放的地点,这是葬礼中的一个重要仪式,通常会有亲朋好友参加,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敬意。出殡标志着逝者遗体即将被安葬,是葬礼仪式中的一个重要步骤。我们这边在死者去世的第一天会请一位地仙,由他算好适于安葬的时间,有可能是几天后,有可能是十几天后。</p><p class="ql-block"> 安葬就是将棺材下葬。曾经棺材一般是埋在自己家山上,后来由于国家政策的规定,不能随意将其埋于山上,于是便一齐埋在规定少的某处,或供奉在庙里,由孝子先在前撒一把土,寓意他亲自送死者最后一面。</p><p class="ql-block"> 关山我们这边就是所有的至亲骨肉都要在天不亮的时候到达墓地,每个人在坟上添一铁锹土,这表示家中人丁兴旺。这在也被称为圆坟。</p> <p class="ql-block">  总之,丧葬是我们文化传承和表达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我们对逝者的尊重和缅怀,也是对生者的教育和慰藉。这是生者对逝者的最后告别,也是生者表达哀思和怀念的方式。它帮助生者面对和接受死亡的现实,宣泄痛苦情绪,并记住逝者。此外,丧葬仪式也为生者提供了一个自然的时间和地点,让他们回忆和思考与逝者共度的时光,从而进行自我身份的重建。丧葬仪式是对生命价值和死亡意义的一种探讨和理解。它们反映了人类对生命终结的思考,以及对逝者灵魂安息的关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