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露天电影

华华

<p class="ql-block">文作:华华</p><p class="ql-block">编辑:华华</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华华的童年照片</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如同一部色彩斑斓的画片,每一个场景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无尽的好奇。像我出生五十年代这样童年家贫的人来说,那些露天电影给我带来了无穷的喜悦,让我感到无比的温馨、享受、快乐、充实、美好。</p> <p class="ql-block">  而今,我伫足在五彩霓虹里,住在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的闹市中,经常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想起生产队的打谷场,想起有露天电影的童年时光。</p> <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多么富有诗意的字眼,现在的年轻人或许无法了解。在那个精神文明匮乏的年代,那时候没有通电,没有电视,露天电影是人们唯一的精神食粮,是我们童年视觉盛宴,文化大餐,丰富了我们精神生活,拓展了我们的视野,露天电影曾经带给我们多少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对于童年来说,是很奢侈盼望的事情。曾记得,得知东郊大队要放电影《白毛女》,心情十分激动,一天到晚都是动不安心,心急火燎。早上睁开眼睛,心里就盼着天快点黑,好不容易熬到天黑了。可是,天边的夕阳还是懒洋洋的,红彤彤的脸带着满面笑容,久久不愿离去,北斗星顶着夕阳的余辉,早早地上了天空,情不自禁地闪烁着光芒,好像对我说:“别着急,我给你照亮”。</p> <p class="ql-block">  晚饭也顾不上吃,就迫不及待地来到场子。场子就是生产队打谷场,放映之前,早早就将二把竿子搭起,一块两米见方厚厚的幕布拉上,竿子一侧按一个大喇叭。当时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东方红》《地道战》《地雷战》《白毛女》……等等。场子早到的有大人抱着小孩的,有搀扶老人的。多数都是小孩,有蹲着的、坐着的、站着的、有爬在树上的、有的趴在农家麦垛上的,还有像猴子一样跑来跑去的,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  夜色慢慢降临了,黑压压的一片遮掩着大地,三三两两的人群带着板凳,竹椅,打着手电筒,从四面八方不约而同地聚集在场地,不到半个时辰,整个场子人山人海,座无隙地比喻毫不夸张。</p> <p class="ql-block">  电影终于开始了,影片《白毛女》三个大字随着一道光束射向幕布 ,说话和嬉闹声瞬间静下来,鸦雀无声,聚精会神投入到电影中去。影片讲述了佃户杨白劳的女儿和青年王大春恋爱期间被地主黄世仁看中,黄世仁以抵债为名霸占了喜儿,杨白劳悲愤自尽。喜儿受尽凌辱逃出家后,藏在深山里,靠偷吃贡品过活,时间久了喜儿的头发全白了。大春参加了革命,回到村庄后展开减租减息运动,惩罚了以黄世仁为首的地主恶霸,将喜儿从苦海中救出。</p> <p class="ql-block">  电影放映结束,曲终人散。我们还意扰未尽,依依不舍。在回家的路上相互谈说着,高谈阔论,有愤慨、有同情、有感动 。整个晚上迟迟不能入睡,思绪万千。</p> <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陪伴我度过一个个虫飞蚊舞的夏夜,温暖了我一次次寒风刺骨的冬天,教育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培养了我爱国的信念,激发了我自强不息的斗志。</p> <p class="ql-block">  如今,每每想起童年那次看露天电影《白毛女》的情景,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让我无法忘怀,记忆犹新。岁月悠悠数十载,沧桑的记忆却深深地刻印在了脑海里。我爱露天电影,露天电影永驻心中,青春不老。</p> <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记载了我们童年的浪漫岁月,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巨变。现在我们一机在手,便能网游世界,包览天下,但是它却没有露天电影的意境和气派,露天电影渐行渐远,销声匿迹,它将永远成为历史的丰碑载入史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