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屯溪畔一枝化工奇葩——顺昌富宝实业有限公司 发展纪实

华克华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撰文/董卫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黄克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基于国家财力不足和当时特定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工业的发展以“五小”作为适应备战的形势要求,形成相互独立,脱离相互依靠的经济细胞,遍地开花。作为“五小工业”之一的小化肥,立足于满足当地化肥自给的福建省顺昌县合成氨厂,作为“三线”合理布点纳入国家宏观规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0年10月3日,福建省顺昌合成氨厂筹建领导小组正式成立,选址在埔上公社埔上大队至大干公社白石良种场公路以北的当时埔上农场。这里除了一片农地果园和分散在农场里各处的猪栏、牛栏以及一些简易宿舍和一些公共辅助设施外,到处是荒山和坟墓。进厂工人形容他们是“头顶蓝天,脚踩荒地”,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匆匆集扰而来的干部,职工共320人,除了一些技术工人是从南平调来外,基本都是上调的插队知青,当他们步入到工人阶级的行列后,一种主人翁感油然而生,满怀革命的激情,他们朝气蓬勃,投身忘我的劳动,成为合成氨厂有觉悟有作为的第一代创业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春在闪光,青春蕴藏的是无限的生机,按当年的话说,革命的乐观主义和英雄主义,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更何惧什么住在牛栏围起来的棚子里,寄居在附近农民的草房里,第二年才住上自己动手“干打垒”宿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用水极端困难,哪有自来水,几百人的饮用水就是与农户一样靠从山涧用竹管透出来那些水,(现在的工程队进厂做工也得具备路通、水通、电通这三通),这点水仅够煮饭而已,洗漱需到500米外的富屯溪盛水,入夏怎受得了?白天忙着工作,一天也不能停,“创业者们”自发牺牲一个夜晚的休息,百把号人投入了引水大战,从一千多米外的火车站道口处把水引到厂里,没停歇地苦战一整夜,共铺设、焊接,一千多米的管道,为了这宝贵的水,搞得精疲力竭,第二天,全体同志又奋战在生产工地上。</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条件苦,对插队知青来说,算不了什么,一个月18元的伙食、零用、买牙膏、毛巾、邮票之类,刚好打发,在这种条件下,难能的不计较报酬,不计较得失的为国家奉献的精神,为了早日投产,拿出争气肥,在党总支领导下,进行了艰苦的“土建、吊装、安装”三大战役,动员会一声令下,创业者们誓师表态,满怀激情,信心百倍,挑战书、应战书把小食堂贴的满满的,连吃饭时候都是气氛,到卧室休息时还很有激情,更不用说是沸沸扬扬的工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基建要平整土地,要挑砂,运石料,要搬运砖块,要运土……,没有雇民工,全是自己干。清晨五点,二人一组,拉着板车,到河边挖砂,取鹅卵石,夜幕降临了,挑灯作业,在工地挖土,平整设备、厂房基础,他们一个个似民工,但更似军人,他们有铁一样的纪律,他们有为国献身的精神,他们有集体英雄主义的气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吊装、安装,既是笨活、重活,又是技术活,在70年代,还不是什么技术进步,设备先进的年代,设备到了,全靠人海战,从各地走铁路运来的铁管,保温块,是一根根,一袋袋工人自己从车站卸下来,拉回来,大设备也是自己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型设备碳化塔长8米,重10吨,直径1.6米,怎么弄到厂,“人拉肩扛,加滚杠”,他们先是在铁轨处与车厢持平搞了一个平台,然后用蚂蚁啃骨头的办法,前面用绳索拉,后面一撬一撬地将碳化塔移到公路,接着几十个人用32分的粗麻索,使尽全身力气往前拉,没挪动几步,32分的粗麻索就拉断了,单纯靠最笨拙最原始的办法根本不管用,他们就借了磨盘车,几十个人推磨,几十个人在不断地更换、移动铺在底下的枕术、滚筒,苦战三天三夜,把碳化塔运到厂里。整个安装共用上千吨的钢材,建筑材料和设备,用的都是这种办法,靠的是“铁人”队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备吊装现在是用吊车,轻轻一抓就起来。当年全靠两只手,设备多少高,就先树一个特高特大的吊杆,边上是稳住这个主杆的支架杆若干条,用葫芦拔上去,靠的是人的毅力,12米高的变换热水塔要起吊就位,人就要爬到这么高捆绑和折卸钢丝绳和搭扣,工人们登高作业,在底下的指战员们主动围在旁边,以防万一失手能抱住,能顶住…,今天回想起来,这种“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是何等的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设备安装,抢时间赶进度,为了能在1972年国庆节前开车献礼,工人们每天加班,没有休息日,更没有节假日,1971年农历除夕夜,当人们正在合家团聚吃年饭的时候,担负一级水泵设备安装的三、四个“知青”,吃过晚饭,通宵达旦干到正月初一清晨,当时的党总支书记崔景秀同志十分感动,送点心到一级泵看望和慰问他们,叫他们歇歇手再干,领导越关心越爱护,他们干的越欢,一直干到中午完成一级泵设备安装才歇手。多少个“铁人”,多少个“老黄牛”,兢兢业业,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献上赤诚之心,让青春在大干社会主义的伟业中闪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9月,基建竣工,检验他们前期工作成果的时候到了,他更加紧张和小心,化工是易燃易爆易中毒的生产作业,来不得半点含糊,把煤投进去变成肥料出来,这其中多少道工序,这其中又多么玄妙、奥秘,谁也没搞过。谁也没见过,现在就要在他们手上操作运转,每根神经都吊起来了,绷紧了,在南氨师傅带班下,试车、检漏、试压、吹净、空转、联动……,多少人在车间连续几个通宵,困了就在工地边打个盹,饿了就吃点冷饭,那是大干的艰苦年代,谁也不会提出要排骨线面,要牛奶加面包,为了早日拿出争气肥,人人争先恐后作贡献,不讲报酬献心力,从干部到工人,没一个闲人,没一个不为能否投产拿出化肥而操心,苦干二年,就看今朝,短短十天,所有检试工作顺利结束。</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厂党总支精心组织指挥下,在全体工人精心操作下,1972年9月17日,顺昌合成氨厂一次性开车成功,生产出雪白晶莹的碳铵肥,喜报送到县里、地区、省里,上级贺信发来厂里,上下欢欣鼓舞,共同祝愿化肥战线这支新生力量茁壮成长。顺昌合成氨厂投产以来为支农、为国家、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大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发展,直至今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富宝人的艰苦创业出成果,见精神,1978年,省革委会授予“大庆式企业”称号,给予充分肯定和极高的评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富宝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为己任,立志振兴中华,向生产力进军,向效益进军,改革开放20年来,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国家作出重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建厂初期的3000吨合成氨,1.2万吨碳铵小企业,至今发展为6万吨合成氨,7万吨尿素以及甲醇,复肥等多种产品的国有中型企业。相当于建厂初期的16倍,翻了几翻。国家原始投资285万元,企业再没伸手向国家要钱,没有要求增加新投人,滚动发展为拥有资产总量1.7 亿的经济实力,从1978年到1998年,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843万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原始投资的20 倍,这近六千万元,分别上缴国家财政和用于增加国有资本金,全部归国家所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市场经济新体制确立后,企业迅速接轨,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前提,以质量求生存和发展的兴企方针和质量发展战略,加强管理和依靠科技进步两个轮子一齐转,使企业以产品质量好,服务质量好,根植在市场经济这块沃土上而不断发展。企业主导产品尿素获省政府颁发的银质奖,省质量协会评为“闽货精品”,省技监局评为“质量稳定信誉好产品”,省用户委员会评为“福建市场质量服务双十佳用户满意产品”,省消费者委员会列为“推荐产品”,“富宝牌”商标评为福建省著名商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企业双文明建设同步发展,实绩显著,省政府授予“省级先进企业”、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省府授予“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国家化工部授予“清洁文明工厂”、“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省工商局授予“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省经贸委授予“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荣誉和称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昔日的顺昌合成氨厂,1995年改为福建省顺昌富宝实业公司,如今发展成为年产合成氨6万吨,尿素8万吨,产值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中型企业,成为福建省氮肥骨干企业,化工明星企业,历经30个春秋、寒暑,今天的富宝,殷实又绚丽,但富宝人总是这么说,我们只不过是沿着过去的足迹,继承艰苦创业的精神,光大这种精神而振兴企业,这也正是我们过去、现在、乃至今后办好国有企业的法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后语:</span>董卫和撰写的“富屯溪畔一枝化工奇葩——顺昌富宝实业有限公司发展纪实”原文,刊载在南平市文史资料第5辑《难忘岁月——闽北小三线建设实录》中,1999年12月出版。政协文史资料系内部出版物,不对外公开发行,受众面小鲜为人知,一般人员是很难寻觅看到的。我身为上海内迁厂的子弟,在南平生活工作数十载,历来对南平地方文史颇有兴趣,比较关注福建小三线建设的史实与史论。现将此文章录入我的美篇,编辑发表,以飨美友读者,众人分享与留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