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的大顶山, 被灰茫茫的云雾笼罩着,放眼眺望,山顶上的奇石时隐时现。半山腰上的绿衬更加托出山顶奇石的美妙。有的人说奇石像笔架,也有人说像金鼓,是因山顶风很大,吹过奇石发出鼓声,后来人们将山脚下通过的县道称为金鼓路。</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种满了许多茶叶,山脚下的风小了许多,茶叶在风中轻轻的摇曳着,就像是对人们点头微笑。枝叶上淡黄色的嫩芽嫩如儿童肌肤,光滑细腻惹人喜爱,此时的我也忍不住摘下一朵,放在鼻尖上,闭上双眼,轻轻吸吮着嫩绿发出的沁人心肺的芬香。在一片片茶叶丛中,许多采茶工头戴斗笠,腰跨竹篮,微微弓着腰采摘嫩绿的枝叶,不愧是繁忙的采茶季节。</p> <p class="ql-block"> 沿着羊肠小道向山上攀爬,是一片片密林,眼前所见到的都是松树,绿油油的松针将整片山林渲染的更加绿了,每根树枝上结满了淡黄色的松果,犹如绿海中一盏盏灯光,点亮了雾中的绿,也给这片山林中带来了勃勃生机。眼前景色让我浮想联翩,先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就像棵棵松树长青,每一颗松果传承者先辈们的遗志,为后来人指明了前进们方向。</p> <p class="ql-block"> 攀爬75度的山坡是非常艰苦的,稍不注意整个人就会向下滑。这一根根松树,挺拔的矗立在山坡中,为我们保驾护航。 当我们汗流浃背,停下脚步歇一口气时,它就是我们的依靠,我们感觉疲倦时,看着轻轻摇曳的松针,心中又充满了无限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爬到半山坡,翠柏丛中一片杜鹃花展现在眼前,在一片绿海中鲜艳的杜鹃花显得格外靓丽。一朵朵盛开的杜鹃花鲜艳如血,我轻轻的走向前,不敢去打扰它,生怕把它从沉睡中惊醒。只能静静的观看由五片薄薄的叶片形成的喇叭花。一根根花心从中向外申展,尤如会说话的孩童,向我倾诉着那段可歌可泣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前面队友的叫喊声打断了我的沉思,我加快步伐向山上攀爬,努力追赶队友的脚步,当追赶到前面的队友时,这时我才发现巳快到山顶,远远望着光秃秃的山顶怪石林立,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周围便是悬崖峭壁,眼前是早已不复存在的围墙,只有用石头累成的墙角清晰可见。相传这里曾经是太平天国驻扎的山寨,他们为了反清帝制,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向清王朝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运动。如今这里已是残垣断壁,人去楼空,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上攀爬便走出茂密的树林,展现眼前的是光秃秃的山峰,旁边是悬崖,脚下巨石形态各异,我们只能小心翼翼的或蹲,或爬,缓慢向前行走,越往上攀爬,风力越大,稍不留神就会跌下深渊,这里已有三到四名登山爱好者长眠于此。</p> <p class="ql-block"> 到达山顶,这里是一块儿较大的平地,平地中央孤独地矗立着用石头垒成的锥形塔,只有旁边一颗矮小的松树默默的陪伴着它。山顶上的风达到了极限,甚至有些站不稳。虽然已经过初春,那山顶的风吹的我瑟瑟发抖。眼前的云雾飞快的飘过,瞬间消失在灰蒙蒙的天空中。虽然看不到远处的山峦,但山脚下一个又一个的水库清晰可见,像一颗颗璀璨的名珠点缀着绿,是那样的耀眼。</p> <p class="ql-block"> 虽然我渐渐远离大顶山,但是那翠绿的松树,鲜艳的杜鹃花还有那山顶孤独的锥形塔却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2024年4月5日于大悟刘集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