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琴的四重境界

我是谁

<p class="ql-block">“琴者,心也”,王鹏老师曾在《诗画中国》借斫琴图阐释斫心。我们学琴者也应秉承工匠精神在挑挑勾间凝炼我们的琴音,正音正心以求与心相映,举指间尽显古琴风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古琴之美,在于中和。正心才能正音,正音才能正心。 这是生活美学与文化修行的融合,我们应不断提升审美与判断力,以古琴为罗盘于生命之海中探寻独属于自己生命的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孙子兵法》“法乎其上,则得其中,法乎其中,则得其下.”愚钝如郭靖抱持中正之心跟随江南七怪打牢基础再一心跟随洪七公终成襄阳大侠!</p><p class="ql-block">古琴的第一重境界我想可能是“日夜勤拂拭,勿要惹尘埃”这里就是万丈高楼拔起前的平地,一砖一瓦的倾斜在时间的水滴下都会让雷锋塔倾覆!</p><p class="ql-block">古琴的第二重境界“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PDCA循环管理中我们往往制订了弘愿也付出了努力但没有迎来丰收的麦穗而是草盛豆苗稀,烦躁的我们犹如在自我的森林里苦苦寻找头顶长角的兔子白白蹉跎岁月,这时就要引入第三方进行检查,往往眼前的同伴就照见我们身后的顽刺。</p><p class="ql-block">古琴的第三重境界“一粒金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古琴资料浩如烟海,可以学成但无法精深,不遇真师传妙诀,“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p><p class="ql-block">悟空半夜三更跪候多时,不外乎为了菩提的点拨,这里是一道高手与众人的分水岭,进入山门前再三检查好资粮、功夫、机缘是否具足!</p><p class="ql-block">古琴的第四重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经过名师指路,拆解歌曲的底层逻辑细节处理已经成竹在胸, 但是如何重构并走出自己的路犹如登天梯看得见却摸不着,术之尽头就如琴经所言的大音希声,飘渺无痕,又蕴含在古琴曲诞生的古人文、哲学土壤中,古琴背后带给我们的是对整个生命,对生活的指导。 用古琴构建“真、善、美”的社会。除了天赋和底蕴外为了这一丝灵光最好要有些古文功底便于翻阅大师的心得秘传,自古圣人多寂寞,古来圣贤几人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琴尚浅,抛砖引玉,鄙陋之处欢迎指正,砥砺共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