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近期看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感慨良多,大家之所以成为大家,家风传承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 韩愈家风“业精于勤”始于其父,在他身上发扬光大,并泽及子孙;柳母睦族成就了柳宗元;曾巩耕读乡野十余载,在39岁那年引领了曾家“一门六进士”的考场传奇,得益于其祖上的耕读家风。</p><p class="ql-block"> 读曾国藩家书,曾氏八字家训:考、宝、早、扫、书、疏、鱼、猪。体会犹深:不忘先祖;友亲睦邻;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读书做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凡事亲历亲为;时常读书,丰富自己;勤于耕种,养鱼,养猪,自给自足。曾氏八字家训,一家奉之,家道兴旺;家家奉之,国泰民安。</p><p class="ql-block"> 我出身农村,父母没有读多少书,也没有传承家风之类的大道理。但我知道父亲甘于清贫,不与人争利;母亲勤劳俭朴、乐于助人。</p><p class="ql-block"> 父亲生于1926年,十几岁学徒弹棉花,跟着师傅走南闯北,给人家弹棉花、做棉被,维持生计。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军南下,从天津一直打到海南,参加大小战斗百多次;1953年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在朝鲜呆了两年多,1955年回国。当兵六年多,身经百战,获三等功两次,获营功三次,却深藏功与名,回到家乡当农民。也有人劝父亲找政府,可以享受老干待遇,可父亲不许:比起死去的战友,我够幸运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一个乐观的人,整天打哈哈,非常开心快活;同时也非常勤劳能干,生产队农活样样在行,还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做鞋子在老家是有名的,常常帮人做鞋子。遇上外地来逃荒的,还会从自家不多米桶里挖一碗米给人家。</p><p class="ql-block">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我在劳动中长大,在读书中成长。在我的身上,多少有些父亲、母亲的影子。工作中,我勤劳肯干,不与同事争荣誉;当上科主任后,更是把荣誉让给同事,不与同事争利;在我的科室从没有因为分配不公去找领导告状提意见的。如果说我家也有家风的话,那就是“耕读,不与他人争利”,相比大家族,比较质朴。</p><p class="ql-block"> 我小孩的初中同学,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孩子,平时喜欢捡拾矿泉水瓶子、易拉罐等,她父亲问她捡拾这些干什么呢?你这样做影响了拾荒老人的收入。因为父亲的话,她把三年来捡拾废品所卖的七百多元全部捐了。</p><p class="ql-block"> 我居住的小区,我的邻居们常常把家里的废品摆放在楼下楼梯间,让给物业的保洁。让物业保洁多一份收入,多一份快乐。其实这也是不与他人争利。</p><p class="ql-block"> 我结婚生子后,需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家风方面,我增加了一条:遵守公序良俗。为什么增加这一条?是因为不遵守公序良俗的现象太多了。比如:随地吐痰、随手丢垃圾、高空抛物、车窗抛物、公共场合吸烟、闯红灯随意过马路等。我不能改变别人,从自家做起,准没错。</p><p class="ql-block"> 小孩喜欢吃冰淇淋,常常会拿着包装袋走很长一段路,直到找到垃圾桶;看电影时会带上塑料袋装垃圾;从斑马线过马路等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p><p class="ql-block"> 我想,如果人人都遵守公序良俗,垃圾不落地,公共场合、路边、街道、景区会见不到垃圾,留世界一片净土;如果不到公共场合吸烟,医院将见不到烟头,不再需要文卫检查时派人到处盯着,防人乱丢烟头;如果没有车窗抛物,马路上将见不到烟头、槟榔渣、食品包装袋等,不再需要环卫工人冒着生命危险穿梭在车流中捡拾垃圾;如果司机遵守交规,行人也不闯红灯随意穿过马路,就会减少车毁人亡的悲剧发生。</p><p class="ql-block"> 耕读、不与他人争利、遵守公序良俗,从我做起,在我的家庭中传承,希望在更多的家庭中传承,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