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乡秘境游——中国最后一个 原始部落——翁丁村

郑炳臣

<p class="ql-block">  避世翁丁成古寨,木构茅屋迎客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畜和谐人间味,&nbsp;阿佤古韵今犹在。</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群山环抱云岫开,青石老路人徘徊。</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春风拂面心欢乐,游人相伴亦开怀。</p><p class="ql-block"> 这是对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翁丁村的真实写照。2024年3月初,我们云南佤乡秘境“探访组”有幸来到了翁丁村。这是一个古色古韵的佤族原始部落,一个让人迷失自我的神密的村寨。</p><p class="ql-block"> 翁丁佤族村落位于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村落。佤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翁丁村就是佤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这个村落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民间故事和音乐舞蹈,以及精美的手工艺品。</p><p class="ql-block"> 在翁丁村,你可以看到传统的佤族木屋,这些木屋用木材和竹子建造,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在这里,你还可以了解到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如祭祀、狩猎、农耕等。这些传统文化和习俗已经传承了数千年,是翁丁佤族村落的重要特征之一。</p><p class="ql-block"> 翁丁村还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佤族的民间音乐和舞蹈,如木鼓、笙、箫等乐器演奏的传统音乐和舞蹈。你还可以了解到佤族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如《司岗里》等经典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翁丁佤族村落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走进翁丁村,你可以看到佤族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美丽的家园,用传统的技艺制作出了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技艺不仅是翁丁佤族村落的瑰宝,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翁丁佤族村落的民族传承不仅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总之,探秘临沧翁丁佤族村落,可以感受到民族传承的生生不息。这个古老而神秘的村落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佤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欣赏到民间音乐和舞蹈,还可以购买到精美的手工艺品。这些体验不仅可以让你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也可以让你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p> <p class="ql-block">  翁丁村居住的人都是原住佤族人,四周是连绵的群山,村内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村中环境很好,茅草屋错落有致,曲径通幽,而佤族人搭建的茅草屋和竹筒楼具有鲜明的特色,也保留了原始的佤族风土人情,它也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p><p class="ql-block"> 然而,2021年2月份,这座美丽古老的村寨却遭受了灭顶之灾。由于一位8岁小孩玩火不幸发生火灾,致使整个村寨被烧毁(以下组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翁丁村烧毁后,沧源佤族自治县决定把翁丁村佤族文化,历史、风俗全部复原,经过两年重建,那个被烧毁的翁丁古寨又回到在人们的视野中,村里绿化,古寨规划更加科学,并2023年12月28日开放接待游客(原居住地村民搬至另方居住)。为防意外,现凡进村者不得带入火种。</p> <p class="ql-block">  进入翁丁古寨门,首先是热情的”摸你黑“和迎宾仪式,神林里的”拉木鼓“祈福仪式”,还有拴魂线、请谷魂、叫谷魂等等。</p> <p class="ql-block">  翁丁村整个寨子形似大椅子,周边有连绵的大山相围。村落建筑风格统一,为全木结构茅草房,分为干栏式和落地式两种。因为这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佤族风土人情,所以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p> <p class="ql-block">  “佤族是东方的黑珍珠,亚洲的野玫瑰。他们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p><p class="ql-block">所以,来到翁丁村就要看看他们的民俗表演。其中,《司岗里之恋》在云南广为流传,《阿佤人民幸福歌》等等,通过一首首朗朗上口的歌曲让越来越多人了解佤族文化、爱上佤族文化。</p><p class="ql-block"> 以下组图为翁丁村村民为来宾们表演的《司岗里之恋》,以及与来宾们互动演唱《阿佤人民唱新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佤乡秘境“探访组”成员与翁丁村民俗文化表演团演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观赏完民俗文化表演后己时值中午,这时的天空万里无云,烈日炎炎。大家不畏渴饿继续在翁丁村参观。走近村西南角的时候,我们便被一声声清脆的劈柴声所吸引,循声找寻只见一位老人正轮着一个木棒用原始的方式吃力地劈树根。看到我们靠近老人便停止干活,大声吆喝:“这里危险,别碰着你们”,要我们赶紧离开。见此情景我们便到隔壁的房里歇歇。经打听得知,劈柴老人叫肖群峰,今年己85岁,是翁丁村里目前年龄最长的“网红明星” 。</p><p class="ql-block"> 就在我们与村民交谈之间,劈完木柴的肖群峰老人也一身“盛装”的走进屋里。经过一番交谈后,好客的老人便吹起了悦耳的葫芦丝。伴随着阵阵欢快的旋律,肖群峰老人还翩翩起舞跳起了佤族舞蹈。一时间,窄小的房屋里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p><p class="ql-block"> 以下组图为现场拍摄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来翁丁村之前就听说了该村的“人头桩”的传统祭祀形式,所以,进村后就急忙打听“人头桩”的所在地。结果在该村参观的最后一站就是“人头桩”景点。</p><p class="ql-block"> “人头桩”是早年佤族人的一种祭祀活动,这一天要砍一个活人头回来做供奉。标准是男性、年轻健壮、长相英俊,最好是有络腮胡子面相又白的那种美男子。</p><p class="ql-block"> 据了解“人头桩”血祭是古代遗传下来的一种祭祀风俗,据说当时种谷物收成不好,想尽各种办法谷物也生长不出来,后来有人告诉佤族人要用人头祭祀神灵才成。于是他们真的用人头祭祀,结果这一年风调雨顺,庄稼真的长势良好,获得了大丰收。佤族人便开始信奉人头血祭对于谷神的重要,每当播种季节就要砍人头来祭祀了。在祭祀点设有“人头桩”,用来摆放祭祀的人头,据说解放后某部门清点人头桩,竟有170多个人头曾做祭祀用。刚开始用人头祭祀是有人献身的,愿意把自己的头颅献给神灵,为族群和百姓造福。后来自愿献头的人少了,就使用战争中的俘虏。再后来没有战争,也没有了俘虏,就用“猎人头”的办法,出去杀一个人,然后把人头带回来...</p><p class="ql-block"> 关于人头祭祀的起源现在无法说清,但我国在1958年将这野蛮而又残酷的方法彻底禁止了,“人头祭祀”改成了动物头颅,现在瓦族山寨会看到很多悬挂的牛头,挂在家里显示富裕,如果挂在祭祀点则是奉献给神灵的。</p><p class="ql-block"> 以下组图为翁丁村的“人头桩”现场随拍图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午1时许,我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翁丁村。回想在翁丁村的情景特有感触,这里的村民们,用他们淳朴的言行,传递着和谐的力量。他(她)们一个举动都让每一位游客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祥和的氛围。翁丁村的美好与和谐,就如同一首赞美诗篇,每一个村民都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亮色。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你会发现生活的真谛和美丽的源泉。</p><p class="ql-block"> 以下分享的组图为现场拍摄的翁丁村村民“光辉”形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