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之旅:卡萨布兰卡

心里美

<p class="ql-block">3月14号,我们从突尼斯飞到了摩洛哥的第一大城市:卡萨布兰卡,开启了一千零一夜的发源地摩洛哥之旅。</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入住的大酒店。</p> <p class="ql-block">我们手里拿的是华人导游小庄送给我们的摩洛哥小礼品,零钱包!</p> <p class="ql-block">我们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就是哈桑二世清真寺,这里绝对是卡萨布兰卡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位于卡萨布兰卡的大西洋海岸上,其中三分之一的面积建在海上。因系前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发起并捐资筹建,故名。据说是哈桑二世国王做了一个梦,梦里国王曾接获安拉的箴言;“真主的宝座应建在水上。”为实现国王的梦想,摩洛哥举国捐赠,筹措建筑资金5亿多美元,其中3/5是国内外的捐款,其余由政府出资。</p> <p class="ql-block">1986年7月12日动工,1993年8月30日竣工,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宽100米,长200米,高60米;礼拜殿及广场可容纳10万人做礼拜(室内25000,室外80000)。</p> <p class="ql-block">它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排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和麦地那清真寺之后。它的建筑风格独特,结合了摩洛哥传统建筑和伊斯兰教的艺术特点,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圣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整点开放,进入室内,游客要脱掉自己的鞋子,用塑料袋拎着。</p> <p class="ql-block">室内的视觉感受比室外更加震撼!40米的层高能带来宗教极致的神圣冲击感!</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圆顶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摩洛哥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尤其是内部的室内装饰,金色的镶嵌和雕刻,让人感觉仿佛进入了一个黄金的世界。清真寺的内部空间非常宽敞,可以容纳数千人同时祷告。</p> <p class="ql-block">庄导席地而坐,给我们讲起了清真寺的由来和传说。庄导告诉我们仅整个大厅就可以轻松容纳整座巴黎圣母院!</p> <p class="ql-block">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抗海水腐蚀。正门重35吨,据说只有国王来了才会打开,不用钥匙,而是使用一组密码,否则就是翘也翘不开。</p> <p class="ql-block">大店内的大理石地面常年供暖,冬季气温降低时,地板可以自动加热,室内温度过高时,屋顶可以在5分钟内打开散热。这真是一个高科技现代化的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大殿的花窗美伦美奂,映射出我们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穹顶</p> 清真寺的地下层是6000平米的净礼堂,设有浴池和大型莲花喷泉,可供1400人同时沐浴和净手。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穆斯林礼拜时,要先行净礼,用水的称为水净。</p> <p class="ql-block">宣礼员可以乘电梯直达宣礼塔顶,从这里发出的诵经声可以传到市内的每个角落。我们正赶上了阿拉伯的斋月,每天都能听到从各个角落传来的诵经声。</p> <p class="ql-block"><br></p> 清真寺旁的建筑博物馆,里面陈设了许多清真寺内部装饰的图案和浮雕。 这是英国女王赠送哈桑二世的普兰经: <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桑二世清真寺不仅是信仰的象征,更是摩洛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天成千上万的穆斯林会来到这里祷告,表达对信仰的虔诚和敬畏。而作为游客,我们也可以在这里感受到宗教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p> 从哈桑二世清真寺出来 ,我们车在海滨大道(也叫迈阿密大道)停下。迈阿密大道的一侧树立着一块招牌,上面有摩洛哥的地图和哈桑二世国王的全家福。庄导在这幅图片前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摩洛哥的地理知识。 摩洛哥位于非洲西北部,东接阿尔及利亚,南邻毛里塔尼亚,西南临大西洋,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相望。摩洛哥地形地貌变化多端,山脉、沙漠和沿海平原共同构成了其独特的地理景观。摩洛哥最高的山峰是图卜卡勒山,海拔4165米。在南部地区,有著名的撒哈拉沙漠,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在沿海地区,有大西洋海岸的平原和港口城市卡萨布兰卡。 <p class="ql-block">刚刚在突尼斯告别了地中海,又在这里遇见大西洋!</p> 这条海滨大道之所以称为迈阿密大道,据说是因为大西洋的那一边正好是美国的迈阿密,迈阿密对应的地方应该是西撒哈拉,就算是当地人的一种美好的心愿吧。 <p class="ql-block">说起卡萨布兰卡,很多人就会想到电影《北非谍影》,又名《卡萨布兰卡》。这是一部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的爱情电影,由迈克尔·柯蒂斯执导,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克劳德·雷恩斯、保罗·亨雷德等主演。影片讲述了二战时期,商人里克手持宝贵的通行证,反纳粹人士维克多和妻子伊尔莎的到来使得里克与伊尔莎的旧情复燃,两人面对感情和政治的矛盾难以抉择的故事。该片于1942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1944年该片在第16届奥斯卡奖颁奖礼上获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三项奖项。2007年,美国好莱坞编剧协会评选了史上“101部最伟大的电影剧本”,该片排名第一位。</p> <p class="ql-block">凯西·克拉格,这间咖啡馆的主人,是这部电影的铁杆粉丝,2001年退休后,她买下了一幢别墅,仿造了电影中出现的里克咖啡馆,完美地将影片中的咖啡馆复刻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其实电影中的里克咖啡厅是在片场中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如今,里克咖啡厅成了北非最浪漫的咖啡厅:</p> 我想进去买个咖啡杯做纪念,庄导告之没有预约不能进去,而且,说是咖啡厅,实际是西餐厅。 门卫很乐意和我们拍照,我主动给了小费。 <p class="ql-block">本来回国前一天晚上,我和江西的五位姐妹让导游预约了里克咖啡厅用餐,可是从索维拉坐了一天的车,回到卡萨布兰卡太疲劳了,我们4人取消了用餐,两个妹妹在里面大饱眼福,大饱口福!</p> 鸽子广场官方名称为穆罕穆德五世广场。建于殖民时期,是卡萨布兰卡的行政中心。这座城市最核心的部门与机构,几乎都围绕着这座广场而建。轻轨在广场前穿过,成百上千的鸽子齐唰唰起飞,在低空盘旋。广场周边的市政建筑有着优雅的拱廊和白色外墙,在喷泉和棕榈树的掩映下,更加庄严雄伟。 喷水池后面是高等法院: <p class="ql-block">庄导:</p> 程阳姐: 广场非常非常小,但是鸽子很多很多,也不怕人,很可爱 广场周边建筑,没记住名字: 卡萨布兰卡是我们到摩洛哥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我们要从这里飞土耳其转机回国。最后一 天,庄导带着我们逛了卡萨布兰卡新老城。 这是卡萨布兰卡的Pacha法院,本来因正在装修,谢绝参观: 庄导和门卫聊了几句,给了点小费,居然让我们进去参观了: 法院虽然建于现代,但是由于在二战时期,法国抢购了当时殖民地的大多数现代建筑材料,例如钢铁和水泥,所以Pacha法院一砖一瓦仍然采用摩洛哥传统工艺建造。Pacha法院也因祸得福,原汁原味保留了本地建筑文化精髓。<br><br> 它的内饰依然精雕细琢,穹顶、吊灯、花纹无一不繁复绚丽。 猫咪入镜: 法院后花园: 登上二楼: <p class="ql-block">海萍姐</p> 和江鸣姐上衣同色: <p class="ql-block">这是法院正门</p> Pacha法院所在的哈布斯社区也值得一游,是法国殖民时期建造按照菲斯风格打造的“新老城”。相比起旧老城,更整洁有序,传统手工艺小店开价不高,还有正宗的复古阿拉伯书店和百年糕点店。 阿拉伯书店: 我在这里买了三个冰箱贴: 在百年糕点店里买了摩洛哥最有名最好吃的糕点: <p class="ql-block">二十几个品种,一样来两块!</p> 卡萨布兰卡,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