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眼中的耶稣

居士

<p class="ql-block">  斋月,静静享受斋戒的安宁,同时忙里偷闲在现代传媒重温了两部金典;《使命》和《受难记》。</p><p class="ql-block">也许每一个看了《耶稣受难记》的人内心都会有很大触动,不单是因为残酷场面的真实再现令人揪心,更是因为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精神上的渺小而汗颜。</p><p class="ql-block"> 在影片里,“<span style="font-size: 18px;">耶稣是人,更是主的使者”,他</span>救死扶伤,教化众人;被犹大出卖后,备受折磨。他被捕时的神情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在暗蓝色的夜幕下他被惊醒,震惊、失望,接着坦然、宽容,默默束手被擒。他震惊,他失望,他为犹大的出卖,世人的不理解而叹息,但他很快便坦然面对了,他以宽大的胸怀宽恕了这一切罪恶,以主的意愿享受了整个屈死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耶稣无声的宽容让我们不得不深深忏悔自己。太多时候我们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纠纷不断,为他人的成功喜悦而嫉妒不已,往往推着仇恨的雪球在怨愤的世界里迷失自我,丧失纯真,甚至泯灭了人性。为什么我们常常忘了去宽容?我想是因为我们太注重自我的得失。</p><p class="ql-block"> 他说,他降世的唯一目的就是为大家去死:“作很多人的赎价。”而我们是在为体验自己的人生而活。我想我们生存的目的一开始就似乎偏向了自我。</p><p class="ql-block">当他扛着沉重的十字架,蹒跚地走过耶路撒冷的街巷,他不时摔倒在地上,市民们更加疯狂地向他涌来,发泄他们肆无忌惮的无知与怨恨。</p><p class="ql-block">这不是因为同情他,而是因为对自己的责问,对暴戾人性的谴责。他背负着十字架,身后的土地上血迹斑驳,人群末尾的圣母玛利亚痛苦地看着他,眼里满是绝望。</p><p class="ql-block">而当长铁钉钉进了左手手腕,刺进了右手手腕,又打进了左脚脚腕,打进了右脚脚腕,血腥的场面令天地失色,残忍的令所有生命惊悚,他却说:“主啊,您饶恕他们吧,他们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p><p class="ql-block">看到这儿,相信每个跳动的心脏都不能不感动万分!</p><p class="ql-block"> 他曾教导民众:“你听说过应该爱自己的邻居而仇恨自己的敌人。但我告诉你,爱你的敌人并为迫害你的人祈祷。因为如果你只爱爱你的人,那么会有什么报答?”是啊,他不单是宽恕了所有的敌人,而且一如既往地爱他们!</p><p class="ql-block"> 耶稣死前还在祈求,主啊,不要责怪他们,他们什么都不知道。他也多次向门徒和其他人,传播“爱你的敌人”的思想。他这样的宽容,是现在每一个人做不到的。不求以德报怨,但求得理饶人。多一分宽容,就为自己多积了一点福分。</p><p class="ql-block"> 故事中,犹太人偏听偏信祭司的决策,在无数个机会中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例如,释放杀人魔巴拉巴,要求给耶稣钉十字架等。这些都是失去“自我”,被权势胁迫,人云亦云的不良结果。生活中不乏迫于形势、害怕成为异类、跟风骂人的例子。可是事实往往如幸存者偏差理论中提出的,真理不一定在人多的那一方。我们在作出决定的时候,应当更多想想“自己”的真实想法,自己做出理性判断,不要因盲目选择,而做出让自己后悔,让别人痛苦的事。</p><p class="ql-block"> 《耶稣受难记》播放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剧情逼真地反映了当年耶稣自作祭品,奉献自己的光辉史篇。</p><p class="ql-block"> 这时我想起了"罪"。什么是"罪"?一切不符合天意,违背主命,在思言行为上有违背道德公允、良心的事和物,均可称为"罪"。你、我、他的罪,人类一总所犯的罪,都会使我们失去主的喜悦。 </p><p class="ql-block"> 看完《耶稣受难记》后,也许有人觉得这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他的苦难是人为塑造的。可是他当年受难的情景肯定比现在艺术化了的《耶稣受难记》要悲惨得多,痛苦得多。当年耶稣受难的惨情,比现在的史记更有过之而无不及,是笔墨所难以描绘的。</p><p class="ql-block"> “人的一生,可说都是在罪的氛围中渡过。我们都犯罪,而罪又好像瘟疫和传染病一样,可以迅速蔓延,互相影响。”现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无疑都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甚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疏远了…疏远了…疏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