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在农场记忆

长江

<p class="ql-block"> 下放在农场记忆</p><p class="ql-block"> 1960年春节后一上班,县委召开县直机关干部大会,由县委书记周乃成传达中共中央关于机关干部下放劳动锻炼的通知,並作了动员报告:干部下放劳动锻炼是密切党和群众关系的纽带,改造自己非无产阶级思想。並要求各单位会后认真讨论,各人都要打报告主动要求下放锻炼,最后经组织批准首批下放110人,地点是县小农场,时间为一年,年终考核不及格者再延长一年。</p><p class="ql-block">县小农场为下放干部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欢迎下放干部到本场参加劳动锻炼”气氛很是热烈。当日下午场部办公室为下放干部开发介绍信,我和县糖厂孙志强同志分配到跃进工区,我们背起被包,手提装有脸盆等日用品的网兜到跃进工区报到,工区没有办公室,主任、会计都在家里办公,主任名叫张秉福,约30多岁,身高1点7米的样子,身体健康,老实厚道,他自我介绍说:这里原是坎南公社友好大队杨庄生产队,去年划归县小农场管辖,叫“场带队”,名称为农场跃进工区,本人小学文化,能力差,你们二位到来加强工区领导,把工区里工作搞好我们表示欢迎”。我和老孙对他说:“张主任你不必客气,对你欢迎我们到来表示感谢!我们二人到跃进工区是来劳动锻炼的,是来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不是来当领导的,更不会削减你的权利,你是主任,工区的生产生活一切由你决定,我们二人主要任务,第一是积极参加劳动,第二是协助你把工区工作搞好”。张主任告诉我们:“你们住郭奶家,吃饭在我家,没有好的吃,肯定不会叫你们忍饿”。对张主任的安排我们表示了感谢。</p><p class="ql-block">我们在张主任家代伙,接触多了也逐步了解张主任的为人,他工作积极,任劳任怨,廉洁奉公,大公无私,群众对他评价很高。家里老婆忠厚老实,两个男孩,大的六岁,小的三岁,大男孩乳名叫小六子,这个叫法我们不理解,正常习俗生第六个孩子才叫小六子,我问张主任你家长子为什么叫小六呢?张主任向我一笑道:“他有一只手长有六个手指,邻居都喊他六只指,我们家里也就随着叫了”。张主任家三间土墙茅草房,座北朝南,东头一间为卧室,正厅砌有两眼锅灶,一张吃饭用的小桌子和两条长板凳和几个小板凳,陈设极为简单,西头房间放农具,有独轮车、薅田的锄头、挖土的大锹等什物,门前大场边有一个猪圈,圈内蛛网密布,食槽里积有厚厚的尘土和碎草,看样子已很久不养猪了。张主任经济状况与普通群众一样都在一个水平线上,凭苦工分吃饭。张主任和爱人为我们吃饭精心策划,早晚饭都是粥,有山芋干子粥就稀一点,否则就稠一些,煮粥的谷物多为玉米糁子,中午基本是大麦糁子与山芋干、或胡萝卜或菜饭,荤菜是炖碗鸡蛋,素菜多是炒青菜或炒韭菜等。1960年正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物资匮乏,城镇居民都实行计划供应,每人按月供应猪肉三两、食油四两、豆腐一斤,都是凭票购买,农村人有钱也买不到。</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前一天,张主任传达朱场长指示:下小秧需要2000斤秧草沤绿肥,收购价每斤2分钱,这个任务由你和老孙负责。我们服从分配,老孙负责称重,我负责账目和发放现金,群众听说农场收购秧草用现金结算非常高兴,工区整劳力除正常出勤外起早贪黑带着小孩割秧草,时值春光明媚,油菜花盛开一片金黄,到处萦飞草长,地块周边都是秧草生长的地方,为加快任务的完成我们采取随到随收随付款,仅用几天时间就完成了任务。何为绿肥?年轻人不一定了解,我解释一下,小秧畦做好后将秧草埋在土里,上面撒稻种沤数日,秧草腐烂后畦水变绿为绿肥,秧苗才能生长荗盛。清明节后,春播开始,场部口号为:精心组织、抢抓进度、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先施基肥,然后用牛犁深耕,再用耙将土块耙碎耙平,种玉米两人一组,一人用锄头筑塘子,一人往塘子里丢玉米种子。集体劳动大家热情很高,到处充满欢声笑语,期间还开展竞赛,你追我赶,干得快的人始终领先,谁想超过他並不容易,种玉米看起来简单,做起来才知道,既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每塘深度10厘米,间距30厘米,如果连续作战肯定腰酸背痛。到田头休息时,他一言你一语新闻趣事不断,工区有一女农工名叶殷华(谐音),30多岁,虽然没文化却属外向型人物,喜讲粗话,她对任何事喜欢评论,很诙谐,她一张口就引起笑声一片,大家都喜欢与她搭讪,她在哪里,哪里都有欢声笑语,大家送她一个人绰号叫“指导员”(相当现在的村书记)春播期间越江路西侧有一条灌溉道,东西长300米,堆北坡闲置,我向张主任建议种点东西,后来他安排人去点了两排豇豆,因没施肥,出苗后长的也不荗盛,直到七、八月因雨水充沛竞结了很多豆角,供应了工区食堂,群众也分过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六、七月份,三夏大忙季节,为了不误农时,提高工效,场办通知:各工区办食堂,凡参加劳动的人每天补助大米一斤,经工区研究梁寿仁任事务长,因他有文化,有能力,是做过买卖的生意人,30多岁,在群众中也有威信,开会宣布梁寿仁为事务长群众一致同意。食堂供应一日三餐,早晚稀饭,不分大人小孩每人一大勺(约5斤),中餐每人一碗干饭,汤适量,菜各户自理。食堂门前挂一铁件,每天开饭时事务长敲响铁件全工区人都能听到,人们纷纷携带盛饭器皿,有钢精锅、铅桶、盆等排队打饭。七月某日晚我们粥刚打回来房东奶奶炒一盘豆角送过来,我们感到很是美味,和老孙边吃边聊,不知不觉中粥己全部喝光,我和老孙算了下每人喝了七碗粥(约5斤),现在想起来真可笑,那时胃子容量太大了。</p><p class="ql-block"> 六、七月份工区是最繁忙的季节,田里麦子熟了,场部要求抓紧一切时间抢收抢种,采取挂图作战,图中对于组织劳力、分工状态、收获进度、出勤情况一目了然。由于张主任工作到位,身先士卒带领群众苦干实干,麦子没有受到阴雨气候损失,达到了丰产丰收,颗粒归仓。收完麦子紧接着就是插秧,工区本来是旱谷地区,当年农场旱改水,多数人包括我是第一次插秧,工区里有渠南嫁过来的媳妇称渠北人不会插秧的叫“旱鸭子”。插秧时人们在地里一字排开,间距一米,会插的人边插边退,如蜻蜓点水,横竖成行。不会插的人不仅动着慢,有刚插的秧转眼又漂起来。我插了半天秧,腰酸背痛,晩饭后脚未洗横倒在床上对老孙说:太累了,休息一会再洗脚。那知一觉醒来天己大亮,整整睡了10个小时,当时想起唐代诗人李绅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感当农民确实不容易,在那没有机械化的年代里,不通过劳动实践又有谁能知道农民种田的艰辛呢?为了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对整劳力出勤制表公布上墙,出满勤的人插上小红旗,未达满勤的人插上黄旗,出勤最少的人插上黑旗。有位农民看到自己被插上黑旗很觉得难为情,气冲冲地找我们反映自己身体不好等特殊原因,我们认为他己受到教育,便将他黑旗取下,他的怨气也消了。</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有散步的习惯,盛夏季节,晚上月明星稀,萤火虫在草丛中飞舞,蝉鸣若即若离,晚风拂面送来絲絲清凉。白天有鸟鸣,夜晚有蛙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大自然奏响美妙的交响曲,乡村的一切显得朦胧、静谧、美好,城里的人是无法享受到的。</p><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我和农民兄弟们在田里收玉米,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有几只野兔在人们面前嬉戏打闹,絲毫不怕人,甚至坐在那里望着你,当时猎枪没有管制,也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规,晚上我回单位借了一支猎枪(火药枪),第二天收玉米又见到那些兔子在面前跳来跳去,我稍作瞄准开了一枪,猎得兔子一只交由食堂处理。晚上事务长喊我和老孙去吃“兔躁子”,什么是“兔臊子”呢?就是把煮熟的兔肉剁碎放在汤里,再放一些面粉和碎菜未子,类似于羹汤,味道非常鲜美,一小锅汤转眼被几个人喝个精光。次日下午我又猎得一只老兔子有四斤多重,为感谢老支书张秉香对我们的关心,我将兔子送到他家,告诉他晚上我带酒来。傍晚放工后我带二斤散装白酒(系县油化厂用山芋干酿造的),每斤0.8元,不需计划随便买)当时糖烟酒公司都是凭票供应,普装洋河大曲每斤1.25元,茅台酒不要计划每瓶8元,工薪阶层买不起。那个晚上老支书非常高兴,不知从哪弄来的大米煮的纯米饭,大白菜红烧兔子肉,三人坐三面,他老伴灶前灶后的忙,我们请她坐上桌一起吃她始终不肯。我们仨人边吃边聊,开怀畅饮,常言道: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言语间,二斤白酒已喝光,每人吃了一大碗米饭,三大碗兔肉烧白菜也基本吃光,当时感到这顿晚饭太奢侈了,简直就是精神和物质的盛宴,光阴似箭,64年过去仍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中秋节工区对我和老孙放假一天,次日上午我们二人准时到工区上班。古人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当晚我和老孙二人漫步围绕工区走了一圈,只见月亮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是又圆又大,特别明亮,月上中天,皎洁的月亮又像挂在天空的巨大银盘,整个工区在月光的映照下尽收眼底。工区中心地段有一人工开拓的水塘,东西长约60米,宽约15米,水深1.5米,白天波光粼粼、清澈见底、水质甘甜、永不干涸,水塘南、北岸各有一排座北朝南的住户,水塘西侧一排住户是南北走向,在没有自来水的年代里,有这样水塘存在,对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工区各户饮用淘米洗菜都在这里。夜晚在月光映照下水面如镜,月亮好像漂浮在水面,我们走她也走,水塘边万籁俱寂,到处都是静悄悄的,只有蛐蛐在歌唱,真是一个迷人的夜晚。这个水塘在夏天又是一番景像,水塘四周生长着一丛丛芦苇和香蒲,还有一些不知名的植物,中午在烈日的炙烤下小花盛开,吐出阵阵幽香。</p><p class="ql-block"> 我经过下放劳动锻炼主要有如下三点收获:</p><p class="ql-block"> 1.通过下放劳动锻炼增强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了解到农民的疾苦,农民是淳朴的,更是革命依靠的对象,我们生活中吃的穿的用的都离不开广大农民,我要竖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我回到原单位人民法院后,每逢我值班都事先准备好凳子和开水,遇到农民来上访告状时,我都能很耐心的接待他们,先请他坐下来,递上一杯开水,让他有一个温暖的感觉,我对他们讲,你不着急慢慢说,根据他所反映的问题该立案则立案,不够立案的向其说明理由,並写信交他带至人民公社处理,总不让他们白跑一趟。</p><p class="ql-block"> 2.我学会了庄稼种植的基本知识,知道了农植物与节气、温度、水肥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3.下放劳动锻炼期间我利用雨天和晚上的空余时间看书学习,如《保卫延安》《苦菜花》《迎春花》《吕梁英雄传》《青春之歌》《林海雪原》《江姐》等长篇小说我都看过,书本扩大了我的知识面也激发了我的工作热情。</p><p class="ql-block">当年十月底,因单位工作任务重,通过县委组织部将我调回原单位上班,提前结束了下放劳动锻炼。老实说:通过近一年的劳动煅炼,我和工区的农民兄弟姐妹一起劳动,同吃一锅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感情很纯朴,相互团结友爱,不勾心斗角也不吵唠打架,我奉命离开,老支书和张主任等为我送行,握着他们温暖的、粗壮有力布满老茧的手的时候真是恋恋不舍。时光荏苒,1997年我偶遇工区张连松先生,叙谈中得知工区张主任和郭会计还有老支书张秉香事务长梁寿仁均己过世,我听到这个消息很是心痛,没想到当年一别竟是永别!很后悔没能早点过去看望他们,这成为我的终身遗憾。</p><p class="ql-block">今年国庆期间,儿子陪我到农场故地重游,並请原在农场工作过的朱先生做向导去看看当年县小农场和跃进工区,这不看不知道,看到心一跳,哪里还有农场的影子呢?早已旧貌換新颜,这里到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宽阔马路、四通八达,车辆密集,川流不息,街道两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看了地图才知道是育才西路延伸至此,如不是向导介绍根本找不到农场原址。跃进工区绝大部分土地被国家征收,职工被安置到204国道以南友好社区,那里都是连排别墅,每户住两上两下,独立门院,水、电、气齐全,小区内道路、绿化、照明、健身等设施一应俱全。与昔日的工区比较简直就是天壤之别。</p><p class="ql-block"> 县小农场是1958年大跃进吋建立的,要求起点高:条田化、方整化、规格化、是滨海“小江南”样板,中共盐城地委领导人曾组织各县负责人来参观学习,本县各公社负责人及各大队书记多次来参观学习,小农场对指导全县农民科学种田有着很大的功劳。60多年过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场虽然没有了,但她始终在我的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作者 顾乃江</p><p class="ql-block"> 2023.10.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