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北京法源寺始建于唐朝,初名"悯忠寺",清雍正十二年更名为"法源寺"。2000年,台湾作家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出版后,法源寺名声大噪。</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占地面积6700平方米,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采用中轴对称格局,由南至北依次有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悯忠台、净业堂、无量殿、大悲坛、藏经阁、大遍觉堂、东西廊庑等,共七进六院,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北京城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寺庙建筑群。明清两代开始就享誉京城,林则徐、纪晓岚、龚自珍,都曾慕名而来,留下诗篇和足迹。徐志摩也曾陪同印度诗圣泰戈尔前来凑趣,使得法源寺的丁香蜚声海外。</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位于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也是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的丁香号称香雪海,曾与崇效寺的牡丹、恭王府的海棠一起并称京畿三大花事,今天来法源寺看香雪海盛景啦!</p> <p class="ql-block">找到了稀有的五瓣丁香!</p> <p class="ql-block">看到了罕见的七瓣丁香!</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大雄宝殿前立有六座石碑,多为明清两代皇家修缮法源寺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乾隆年石雕汉白玉大香炉…</p> <p class="ql-block">大师介绍寺內的典故及讲解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内明代铜制毗卢遮那五方佛,原西四北三条护国圣祚隆长寺旧物,总高5.7米,造像高4.6米,上层为坐在须弥座之上的毗卢佛,中层为四方佛,下层千瓣莲花宝座,每瓣雕刻一小佛。铜像安置在高1.1米的石质须弥座上,须弥座四周浮雕力士与游龙。可以看到,殿内挖出一块凹陷,将五方佛下沉安放,想来是五方佛高度超过毗卢殿原有高的…</p> <p class="ql-block">毗卢殿前院汉白玉大石海,这是法源寺的一件“明星”文物,身世也非常传奇。这是一件乾隆皇帝命人仿照自己喜爱的渎山大玉海雕刻而成的“御制A货”。渎山大玉海原为元代皇家之物,明末流落在西华门外真武庙,在真武庙作了百来年的咸菜缸。乾隆年间被再度发现,乾隆皇帝非常喜爱,将它收入自己收藏,安放在北海团城内。之后命人仿照渎山大玉海雕刻了一件汉白玉石海,赐给真武庙以弥补咸菜缸被征调的损失。新中国真武庙改作民居,石海最终移至法源寺保存。</p> <p class="ql-block">净业堂前立着这一个巨大的石钵,双层石座,钵体周围雕刻着形似海浪的花纹以及山龙、海马、八宝等形象,技艺纯熟,极为精美。</p><p class="ql-block">“龙头鱼身”是有故事的哟…</p> <p class="ql-block">看石刻听讲解才知道出家人什么都能吃,不是只食素哟!</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大殿全部用青砖铺地,阁上供奉着三大士像,为木胎干漆所制,是明代造像的艺术精品。阁内珍藏明、清时期所刻藏经。1955年中国佛教学院在此成立。1979年中国佛教图书文物馆成立。1980年恢复中国佛学院。是我国珍藏佛经最多版本最珍贵之地。</p> <p class="ql-block">此院最有名的是乾隆种植的这株西府海棠,堪称活文物…</p> <p class="ql-block">东西廊庑又是一番景致…</p> <p class="ql-block">法源寺这座历史悠久的名刹。寺内花木幽雅,植有许多苍松翠柏、银杏丁香,其中有元代白皮松、清代文官果,更有乾隆种植的西府海棠。故此,法源寺素以丁香、海棠闻名,令人流连吟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在法源寺社区的胡同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