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26日,北郡小学五年级(5)班在报告厅组织开展了一场别具风格的大讲堂,带领同学们一起探寻——《身边的中药》。</p> <p class="ql-block">你听!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朗朗上口的优美诗篇中,竟然也藏着医病的中药,悠久的中药跟历史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疗病,还可以医心。</p> <p class="ql-block">你看! 跟随着讲解员的目光,看到了身边经常见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米须,具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蝉蜕,可以治疗皮肤病;可以治疗失音,因为它在夏日中的叫声洪亮吧;可以治疗小儿夜啼,怪不得晚上的时候听不见知了的叫声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常常见到的东西居然可以治病!还有我们经常见到的菊花、槐花、蒲公英……它们都是中药。</p> <p class="ql-block">有的中药是我们经常能吃到的。跟随着讲解员的声音,我们看到了经常吃的橘子、山楂中的部分也属于中药。“药食同源”大概是专属中国人的词语,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p>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个黄莲,提起名字就想起了一辈辈传下来的歇后语“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我们就可以知道黄连的味道啦。</p> <p class="ql-block">讲解员们跟现场的同学们开展了火爆的互动提问环节,还给答题的同学们准备了自制的具有辟瘟解毒功效的“辟瘟香囊”。</p> <p class="ql-block">还给同学们推荐了几本医药学的巨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研究研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最早的药物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出现于汉代。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学家陶弘景把新发现的药物又整理出365种加进去,编撰成《本草经集注》。唐、宋时期,朝廷曾组织专人整理修订中药学书籍。唐代苏敬等人编写的《新修本草》是中国由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明代李时珍又著成《本草纲目》,该书52卷,共载药1892种,绘图1160幅,这一巨著对中国医药学发展有着重大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通过本次大讲堂,希望能引起孩子们对中药的兴趣,好好学习,将来成为中医药的接班人,为健康事业做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