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故乡 剪不断的乡愁

木棉

<p class="ql-block">  今日清明,回老家给母亲上坟。在北京的表妹东英也回来了,我们去了老宅,走在那个有我们童年时光的胡同,已找不到了童年的模样,昔日的胡同变得很窄小,通往家门口的那条路也没有了那么长。我家老宅的院落已种起了小麦,还有开满花的梨树已成行。</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的故乡,年少时拼命想逃离,历尽千帆之后,想要回却又回不去的地方。那缕缕乡愁,是故乡的那一间老屋,那一缕炊烟,那一条门前的小河,那一片青青的庄稼,还有那门前绿绿的河水,朴实勤劳的乡亲,炎热的夏天在河边光脚奔跑的少年。。。。。。。。时隔经年,走的走,搬的搬,散的散,小时候熟悉的老人也不在了,那个年少轻狂的我总爱幻想,如果可以的话,离开这里,永远也不要回来。</p><p class="ql-block"> 时过境迁,如今故乡留在记忆里大部分是童年的时光,记忆里有窄窄的胡同,低矮的老屋,门前的枣树,<span style="font-size: 18px;">端着碗坐在门口吃饭的人们,</span>英姑出嫁时停在门口的贴着红色双喜字,挂着红绸子布的高头马车。夏天的晚上院子里铺上草席,我们小孩子躺在上面看着天上在棉花云里穿行的月亮,未出阁的华姑和爱莲姑总是和母亲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拉着家常,有时我还会跟在四姑屁股后跑几里外去看电影,困了有时还会睡在地上。在我记事起,很少在我家睡觉,开始在我三奶奶家里和华姑作伴,她纺棉花,我给她撵棉剂子,早晨总是和小中在我三奶奶家吃饭才回家,一直住到华姑出嫁那天。后来我又在二奶奶家和四姑住在小炕上,直到我外出上学。其实细算起来,真正在我家住的时间少得可怜,从小学三年级在外地上学,就开始不在家里住了。再后来学习,工作,有了另一个意义上的家,就更不在家里住了,这里就成了越来越回不去的地方了。</p><p class="ql-block"> 回不去的童年,回不去的故乡,剪不断的乡愁。纵然乡思鬓如霜,且念故人泪两行。待到功成归来日,再与青山作话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