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东南印象(下)——美食、沙滩和信仰

轻风

<p class="ql-block">  闽东南的饮食很有特点,比较代表性的是沙茶面。作为一个北方人,我不太喜欢甜口的饮食,但沙茶面好像是个例外。入口第一感觉:有点怪,有点甜,又好像有点辣。第二口下去,辣味不见了。再吃一口,甜味也消失了。吃几口面再喝点汤,嗯,感觉还不错,胃里很舒服。</p> <p class="ql-block">  这还没完,他们自创了一个快餐连锁:猪脚饭。猪脚和黄豆炖的都很烂,加上蔬菜,和着汤汁浇在米饭上,拌开,吃得那叫一个过瘾。</p> <p class="ql-block">  姜母鸭是他们的传统美食。鸭肉滋阴而性寒,佐以姜母,暖胃驱寒,寒热相济,遂成滋补食疗之佳品。</p> <p class="ql-block">  南门湾的小吃档,有个做麻糍的女孩,声音悦耳态度可亲,有一份不骄不躁的淡定。我自然很难抵挡这甜糯粉红的小可爱。吃东西不单是对食品的认可,做食品的过程以及主人的品性,也构成食品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路边摊的海鲜小馄饨,味道很不错。</p> <p class="ql-block">逛累了也可以吃个油炸鲜虾海蛎饼。</p> <p class="ql-block">  闽东南沙滩众多,沙质细腻,娱乐性很强。除了厦门岛内有多个沙滩,鼓浪屿自然也不缺踩沙的地方。不过最让人着迷的,是东山岛的金銮湾。网上流传众多日出时的镜面沙滩,即来自于此。遗憾的是,天公不作美,我去时竟连续阴天。不过,这也并未打击我踩沙的热情。早上七点,海浪正在退潮,像是为我清空沙滩。即使没有日出金光的加持,那一波波海浪退去后的坦荡,也已经让我激动万分。踩沙,听潮起潮落,看螃蟹挖洞……一个人独享与大海对话的静谧,幸福感与潮声相融洒满海滩,成就了一段人生奇缘。</p> <p class="ql-block">  不过说到踩沙,南屿双面海自然不能错过。之所以选择来东山,最初就是因为这一条天使之路。沙滩很多,双面海少有。魔鬼横行,天使难飞。每天只有退潮最低点前后大约三小时可以下海,登上对面小岛,点亮自己的生命灯塔,看双面海浪的互相搏击,做自己唯一的拯救天使。</p> <p class="ql-block">退潮时的天使之路</p> <p class="ql-block">网红灯塔</p> <p class="ql-block">独行的背包客</p> <p class="ql-block">慢慢开始涨潮。</p> <p class="ql-block">退潮时登上小岛,打卡网红灯塔,听海水拍打岩石。如果不能在涨潮前返回,就要被困小岛等下次退潮。所以掌握潮汐时间表非常重要。</p> <p class="ql-block">  闽东南我是第一次去,未见全貌,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他们的建筑给了我两个巨大冲击。其一是庙宇之精美华丽,完全超出我此前一切所见。在彰州云水谣见一座小庙,外观色彩鲜艳,里面金壁辉煌,穹顶类敦煌壁画,南门湾的真君宫也是一样。最先吸引我的,是它们的屋顶。其热闹程度犹如神仙聚会,仿佛时时处处有故事正在发生。这可能与他们的信仰有关。如果有机会,我想去好好体验一下他们的宗教文化,比如妈祖庙,游神活动。</p> <p class="ql-block">  其二,自然就是他们的土楼群了。土楼文化体现了中国人抱团取暖共御外敌的核心思想。它既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儒家思想的延伸。“和贵楼”取以和为贵之意。“怀远楼”一则怀念逝去的亲人,二则训示后辈要胸怀远大志向,更上一层楼。土楼王“承启楼”的对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周志远说:“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传承,始终是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我如今越来越能体会到,这是多么深刻的真理。</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点来看,闽东南不仅没有缺席,而且一直在努力。</p> <p class="ql-block">  最后放几张苏峰山的网红打卡点蓝桥照片,一边是海浪怒吼拍打着黑色的岩石,另一边是层峦叠翠如入仙境。其实人生何尝不是如此?自己给自己的立法,就如同这栏杆。在自己的立法框架内行驶,哪怕有时迷雾重重,只要仔细观察谨慎转弯,终将在人间划出一道美丽彩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