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富兴刘家沟古屋教书的往事 王长安稿

古宝堂王长安

<h1> <b>四十多年前我中江师范学校毕业后,曾经在富兴镇的刘家沟教过一年书,时间虽短,但意义深远而终生难忘!</b></h1><h1><b> 因为这一年,是我从知青改变成为一个合格人民教师的人生转折点;</b></h1><h1><b> 因为这一年,是我从农村大队小学进入区中心小学及以后到县城工作的起步点;</b></h1><h1><b> 因为这一年,使我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后,才知道刘家沟这个地方是个地灵人杰、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文物甚多的风水宝地。 特别是我调进县城文物保护管理所工作后,对中江历史和文物古迹才有了新的认识;刘家沟的文物古迹抢救和开放,对我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取到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作用!<br> <font color="#ed2308">一 刘家沟的概况</font><br> 刘家沟属于龙泉山脉的丘陵地带,处于德阳、富兴公社与会棚公社三交界的地方,距离县城20余公里。<br> 刘家沟分上沟和下沟,共计两个大队,两沟相距大约五里地。上沟地形比较狭窄,属于四大队管辖。下沟地形比较开阔,号称这里的小平原,属于五大队管辖。相比而下,五大队的各项条件都比四大队优势。刘家沟是富兴公社的大姓家族,属于汉代刘邦、刘备的后裔。<br>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 刘家祖籍是江西的,明代迁到湖南。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刘家沟的祖先刘廷寄离开湖南,成了刘家入川的第一代人。当时官府规定;允许先入川者随意占垦。于是,先到者在缺乏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有的“跑马为界”,有的“插竹为界”,有的“削树皮为界”,把“圈地”的“姿势”发挥到了极致。刘廷寄的长子叫刘朝珪(字汉卿),第一个来到富兴刘家沟的,选定“龙形屋脊”这块宝地安居乐业,繁衍后代,修建民居、祠堂、学校、古塔,大型的牌坊式古墓、龙凤图案的深雕碑刻和墓前的华表,彰显了刘氏家族皇家后裔的历史地位。<br> 1978年秋,我来到刘家沟与会棚公社交界的垭口处,引入眼帘的是一个富饶而美丽的古老山村。这里四面群山萦绕,早晨雾蒙蒙的,那轻纱般的炊烟随风飘荡,山腰犹如缠了一条白色的丝带。龙形大院及周边的古民居,<br> 笼罩在薄雾之中,到处云雾缭绕,给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漫步来到村庄,农民的古屋梁上,挂满了<br> 一串串饱满的黄色玉米;门额和花窗上,一串串红红的辣椒像喜庆的鞭炮。山林之中,这种蒙蒙胧胧的感觉,有一种置身于仙境之中的惬意,令人心旷神怡。<br> 乾隆年间,入川的两湖人士越来越多,刘家沟能占的地却越来越少,甚至无地开垦。后来者只能给地多的当佃户,以租地谋生。刘朝珪(汉卿)是这里最先富起来的 首富,是第一个富者善待穷人的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者。<br> 据刘氏家族《家谱》记载,刘朝珪对佃户“时有暇,省其禾麦。勤而善者,则减其租而拟奖之,惰而劣者,则升盒取盈而加责焉”。这样一来,佃户打的粮食多,不仅自己能吃饱饭,刘家的租粮收入也有了保证。就这样,刘家的底子越发雄厚, 刘氏家族不断分枝散叶,繁衍后代,慢慢成了富兴公社的大姓家族。为了培养下一代,国家兴亡教育为本。建祠堂,修学校是刘朝珪的头等大事!<br> 古时候,祠堂也是家庙,主要用于祭祀祖先,此外作为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也是解决和惩罚家族内部矛盾的公堂。大部分祠堂有高大的墙门、门楼、照壁、正殿、庑房、享堂等房屋建筑,正厅两侧有厢房等建筑。庭院植有树木花草,显得庄严典雅。<br></b><b> <font color="#ed2308"> 一 刘家沟的概况</font><br></b><b> 刘家沟属于龙泉山脉的丘陵地带,处于德阳、富兴公社与会棚公社三交界的地方,距离县城20余公里。<br></b><b> 刘家沟分上沟和下沟,共计两个大队,两沟相距大约五里地。上沟地形比较狭窄,属于四大队管辖。下沟地形比较开阔,号称这里的小平原,属于五大队管辖。相比而下,五大队的各项条件都比四大队优势。刘家沟是富兴公社的大姓家族,属于汉代刘邦、刘备的后裔。<br></b><b>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 刘家祖籍是江西的,明代迁到湖南。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刘家沟的祖先刘廷寄离开湖南,成了刘家入川的第一代人。当时官府规定;允许先入川者随意占垦。于是,先到者在缺乏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有的“跑马为界”,有的“插竹为界”,有的“削树皮为界”,把“圈地”的“姿势”发挥到了极致。刘廷寄的长子叫刘朝珪(字汉卿),第一个来到富兴刘家沟的,选定“龙形屋脊”这块宝地安居乐业,繁衍后代,修建民居、祠堂、学校、古塔,大型的牌坊式古墓、龙凤图案的深雕碑刻和墓前的华表,彰显了刘氏家族皇家后裔的历史地位。<br></b><b> </b><br></h1> <h1> <b>修建祠堂非常讲究风水,这是关系到整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命运的大事。任何家族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所以刘汉卿必须事先请风水大师寻找修建祠堂的龙脉位置,然后找顶级的设计大师和能工巧匠来建造。<br> 山区祠堂一般与民居建在一起,一是显示家族人丁兴旺,团结和睦,四代同堂,永不分离。二是为了防止土匪杀人抢劫。<br> 另外,很多大富家族的祠堂与学校和民居组建在一起,因为古人有句话;<font color="#ed2308">万般阶下品,唯有读书高</font>!刘氏家族祖先懂得"书里出黄金"的含意,所以在“龙形大院"即建祠堂,又建学校,还民居院院相连,院院相通。正是因为刘氏家族尊师重教,所以后代能人才倍出!<br> 著名的国学家和宗教佛学家刘洙源和西藏及贵州军区副司令的刘世果将军,都出生在这里,他们从小也是在这所学校读书的。<br> 刘洙源(1875~1950),四川中江县富兴刘家沟四大队人。名复礼,字洙源,别号离明。从小就在这里的“汉卿学校”读书,后来高中清晚期拔贡。北京经科大学毕业。通国学和宗教佛学。历任四川高级师范、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文学教授。民国三十八年农历三月,在德阳孝泉延祚寺剃发,受三坛大戒,法名昌宗。不久,应邀讲楞严经,并传净土观法。后返中江,发现家乡自云山顶同治年间修建的"白云寺"年久失修,他又捐款维修了这座寺庙,并住在白云寺(又叫‘一碗水’),专研戒律。<br> 他出版的经书和上万册宗教书籍及他本人的老照片,就存放在笔者当年在四大队教书的祠堂楼上。笔者当时还年轻,不懂得这些古籍的珍贵性,听说这些古籍被收废旧的卖给造纸厂了。<br> 刘世果将军出生在刘家沟五大队“龙形大院”人,他1945年10月9日出生,从小在汉卿学校读书,1962年从军,他是从基层慢慢晋升到将军的。1991年任为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军级),1994年任副司令员。1997年2月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贵州省九届人大常委。 2003年11月退役。<br> 原甘孜州书记,后调四川省政协文史主任刘昌泽,也是富兴刘氏家族后裔,县市各级领导和各行业能人,我就不多述。刘家沟数十座雕刻精美的祖先墓葬碑文及毕表规格,也能证明刘家沟是个人才倍出的宝地!<br></b><b> 山区祠堂一般与民居建在一起,一是显示家族人丁兴旺,团结和睦,四代同堂,永不分离。二是为了防止土匪杀人抢劫。</b></h1> <h1><b><font color="#ed2308">二 学校领导要我到村小当“点长”。</font><br></b><b> 1978年9月1日,我刚刚中江师范学校毕业,师校老师安排我到富兴公社学校实习,实习时间两个月,考评合格,就地安排工作。实习生活费每月19元,粮票30斤。我们那时候读书国家提供学生生活费每月15元,毕业合格包分配工作。<br></b><b> 开学的头一天,我背着被盖高高兴兴地离开县城。因那时候山区还不通公路,只有步行翻山越岭来到富兴公社。<br></b><b> 富兴公社在山区的山顶上,我知青时曾经来过一次,这是一个岩鹰不下蛋的地方,没有一间好房,没有一条好路,街道狭窄,弯弯不平的石板路和高高矮矮的破瓦房依旧。</b></h1><h1><b> 我发现原来设在破旧古庙的公社小学已经被拆了。打听后快步往新建富兴小学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四合大院,大门的上空鲜红的“富兴小学”四个字引人注目。</b></h1><h1><b> 学校的大门外是烂泥操场,可能是下过雨的原因,操场里坑坑洼洼的。我用眼睛扫了一下学校周边的环境,小学是新建在悬崖峡谷的上空!我有些心惊胆战,以为山下是万丈深渊的人民渠,渠水流动的声音整个山谷都能够听见,我担心山体滑坡,担心学生不小心掉下去就......。<br></b><b> 我跨进学校的大门,靠山处是教师宿舍和办公室。新学校全是红砖黑瓦的平房。这是国家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重视教育所建的新学校,也是富兴公社最漂亮的房屋!<br></b><b> 这天正是全公社教师召开“新学期工作安排会议”。我对这里一切都比较陌生,只关心我的工作安排。一间宽大的教室里,坐满了各村小的教师,从口音和穿着基本可以分清楚谁是公立教师?谁是民办教师?公立教师一般穿着打扮比较“洋”,衣服的布料及样式比农民的好一点,而民办教师本地口音很重。我突然看见几个女老师也像是城市知青,她们也是中江师范学校毕业的,男女有别的心里不敢主动招呼。<br></b><b> 我打听了公社小学的校长姓李,五十多岁,相貌不扬,大头肥胖。上穿一件团花短袖汗衫,下穿一条大裆短裤,手拿一把蒲扇,肚皮都露在外面,还满口的“三类话”。也可能是自己当官的原因吧,不注意教师的文雅形象。</b></h1><h1><b> 我把学校的介绍信递给李校长,主动招呼他;“李校长好,我是今年中江师校才毕业的学生,来你们学校实习的”。李校长收下我的介绍信,瞄了一下我,冷淡地说了一句“我早知道了”。我心想;我如果是位漂亮的女学生,李校长一定会热情地握手。我规矩地坐在比较背静的地方,尴尬的抽起烟,耐心等待李校长的工作安排。<br></b><b> 会快快要结束了,也是工作安排的程序,我立刻打起精神。李校长提高嗓门向大家介绍我后,并宣布我到刘家沟四大队教小学毕业班。并让我兼任本校“点长”,负责村小全面工作。<br></b><b> 我心都凉了! 再三向李校长声明;“师校只发了两个月生活费,要求我在公社小学实习,必须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请求李校长安排我在公社小学实习吧”。</b></h1><h1><b> 李校长好像没听见一样,他马上再次提高嗓门;“四大队的老师快来接人”! 我继续声明;”自己只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学生,还没有取得合格教师资格,更没有能力分管小学全面工作”。<br></b><b> 其实,我在知青时对大队小学就有些了解;那时候山区缺乏正规学校毕业的教师,大队小学只是临时聘用本村文化程度较高的小学毕业的农民任教。所以大队小学的教学质量比较差,甚至教错字;实行“放羊式”教学,学校简陋,无厕所,无食堂!要想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必须虚心向教学质量高的老教师学习,才能够得到真传实教和提高自己今后的教学水平。</b><b> 可李校长整死人不同意!他知道我不愿意到大队小学去,继续做我的思想工作;“我们早就听你们学校的老师,介绍了你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你是一个高材生,还是班干部。在学校讲过公开课,我相信你能够把那里的工作搞好”。他给我戴上“高帽子”,并叫年轻的何寿康老师帮我背被盖。 实在僵持不下,我只有服从领导安排,与四个民办老师翻山越岭来到刘家沟。</b></h1> <h1><b><font color="#ed2308">三 我在刘家沟“螃蟹屋基”教书的日子</font><br></b><b> 几个民办教师把我带到刘家沟四大队学校,我仔细观察了这里的地形地貌,学校设在一座祠堂里,堂号叫“螃蟹屋基”。</b></h1><h1><b> 这里只是两山相对,山上主要产高粱、玉米和红薯。山下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小溪两边都是水田,九月的水稻已经黄澄澄的了。<br></b><b> 祠堂建在西南方向的山脚下,整座古建筑群以祠堂为主体建筑,两边是厢房和天井。祠堂外表是一座院落。因历史原因,祠堂及古民居建筑群原貌早已面目全非!破败不堪的祠堂大殿,神龛、神榜、楹联等早就毁掉,改成五年级教室。<br></b><b> 何老师向我介绍;大殿两边各是一楼一底的柏木楼房,两边是穿斗结构的木厢房,大殿两边还各有两个长方形天井的四合院。右边的厢房及四合院早在土改时期被村民瓜分。剩下祠堂左边的厢房及天井和四合院归小学使用。<br></b><b> 我看见精美的屋脊雕刻已经老化脱落,雕花门窗裂缝,颜色翻白,部分脱落;有的房屋已经倾斜,教室潮湿……。学校将左边的厢房打通,改造成四个教室,一间杂物室,一间寝室。祠堂的台阶全是青石雕花石条砌成的,深浮雕的花草纹饰非常精美。</b></h1><h1><b> 围墙已被村民改建,周边放着尿桶,农民用破竹席简单围了一下,这是学校男生屙尿的地方。<br></b><b> 四大队小学只有五个班, 我们五个教师都实行“包班制”。也就是学生所学的科目,由一个老师全部包干。四个民办教师没有工资待遇,只由生产队按普通劳动每天10分计算,每天工价也就三两角钱,每月不到10元钱,比我知青时每天8分钱强多了。我是吃国家“皇粮”的,每月19元生活费,想想知青时期的生活,我也满足了。<br></b><b> 他们把一间木楼寝室打开,寝室里白天也漆黑一片,我唯一的行李就是一床被盖和一个“洋瓷碗”。他们告诉我;学校没有食堂,没有厕所,没有电灯,甚至教学设备都不齐全。</b></h1><h1><b> 我知道李校长夸我的原因,就是要我到这里来磨炼!我看见昏暗的教室里除了破桌烂椅和一块黑板,其它什么也没有,因大队小学的设备及办公及教学等一切费用全由本大队包干。粉笔也得我们自已买!</b></h1><h1><b> 我为吃饭和解手的事发愁。几个民办教师回家后,我只有一人再到富兴街上买锅碗及大米,再次开始过独立的生活。三个石头架口锅,门角边的包谷杆不很干,饭总算奥熟了,没有下饭菜,只有到大队的"售货部”买一包黑酱下饭.....。<br></b><b> 开学的第一节课,是全校师生到操坝举行开学典礼。集凤区教办的胡家仁用洪亮的声音,向学生介绍了我的来历,最后用激动的语气鼓励全体师生;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四大队小学一定会带来新气象。<br></b><b> 我来到教室里,除了简单与学生互相认识外,接着想学生提出学习纪律和校规。立马让学生把几天开学的经过写篇作文。目的是摸摸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尽快查漏补缺。我很快阅完卷,使我大吃一惊! 我出的作文题是《开学的今天》,可学生的作文并没有写今天开学的事,都是千篇一律写以前的事!<br></b><b> 学生告诉我;以前郑老师从来没有教我们写作文,他每次都刻一篇作文,印好后交给我们背诵就是。我感到学生带账的严重性!再问学生;日记能写嘛?学生问;啥叫日记?我们从来没有写过日记。我感觉到自已肩膀的重担很不一般!二三年级学生就开始写“启蒙作文",为何五年级学生连日记也不会写?这完全违背了教学规律,是以前任课的郑老师误任子弟的责任!<br></b><b> 杨通润老师告诉我;“郑老师是公历教师,这学期调到棚公社小学当教导主任去了,他长期与我们民办老师格格不入,从不相互交流,他上课我们就下课”。 大队书记刘昌明告诉我;富兴公社共计十二个大队小学,公社统一考试,我们学校年年倒数第一名,四大队从来没有一个学生考起初中班……。</b></h1> <h1> <b>我知道问题出在学校的团结和教学水平上,各自为阵绝对出问题!我感到肩上的责任巨大,任务艰巨!唯一的办法是与这里的教师打成一片,奋力拼搏!我克服了种种困难;首先摸清教师中间和学生的底细,然后辅导民办老师备好课,他们谁都不备课写教案。因教好学备课是关键,教师对每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让学生掌握。</b></h1><h1><b> 我对民办教师的真心,民办教师对我生活也就关心,她们悄悄动员学生给我送柴送菜,有时候还请我在家里做客。</b></h1><h1><b> 另外,我对学生丢失的知识,只有加班加点查漏补缺,弥补学生以前没有学到的知识,主要在写作上练习,每天早上评讲几个学生的日记,杜绝学生“千篇一律”和死记硬背。要求五年级学生住校上夜课,甚至星期天也补课,哪可能向学生要报酬,连教室的煤油也是自己购买。<br></b></h1><h1><b> 使我最艰苦的是两件事;一是学校没有伙食团,我既要工作,又要煮饭。二是无锅无灶,无水无电,油盐柴米样样缺,比知青条件还差。</b></h1><h1><b> 另外使我最尴尬的是,学校没有厕所,我和学生都到附近农民猪圈解便。因那时农村的粪便属于宝贵的肥料,城市的粪尿是要卖钱的。农民为了得到免费的粪便,在操场边放上尿桶,再用竹席简单遮拦一下,男生就在操场里方便。女性都在农民猪圈方便,弄得我非常尴尬,只有等到学生上课才出去方便。<br></b><b> 使我最担心的两件事;一是学生的安全问题。,农民猪圈的粪坑很深,既没有栏杆,又没有茅屎板,万一学生踩空掉下粪坑里怎么办?</b></h1><h1><b> 其二 学生晚上7点补课,9点结束后,再点燃自己带的竹篙,翻山越岭回家。万一深夜学生回家掉进峡谷或者水塘里怎么办?</b></h1><h1><b> 我为了尽快把学生的成绩补起来,也为了学生的安全。我决定把33个学生住校补课。学校全是木结构房屋,都是易燃物,小学生的寝室里数十盏煤油灯时刻威胁学校和学生的生命安全</b>。</h1> <h1><b><font color="#ed2308">四 学校“闹鬼”的事。</font><br></b><b> 我让学生住校不只是为了给学生补课,另外一个原因,也是我自己的安全。</b></h1><h1><b> 因学校发生的诡异事情; 事情发生在冬天的一个深夜,我每天晚上9点等学生离校后,自己再坐在床上,在煤油灯下改作业,30多个学生的数学、语文及作文、日记等工作堆积如山,</b><b style="color: inherit;">还得抽时间准备第二天上课的教案。</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那时候我还年轻,精力非常充沛。一天深夜,因天气寒冷,我坐在被窝里批改学生的作文,不知不觉睡着了。</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突然,隔壁杂屋的木地板“垮塌”一声巨响,惊醒了我的梦。醒后我左手还拿着学生的作文本,右手捏着红色墨色的钢笔没有放。我担心隔壁有坏人,急忙用手拍了几下堆放作业本的办公桌,目的是让坏人知道我还没有睡觉,希望坏人早点离开这里。</b></h1><h1><b> 我被惊醒后又继续批改作业本,不知不觉又睡着了。突然,隔壁木屋里又继续响起来,我惊慌地睁开双眼,心里吓得“咚咚”的响。隔壁屋里到底是人还是鬼?突然记住刚来这里时,同大院的农民告诉;“王老师,你知不知道这间房解放前是干什么的,是刘氏家族专门停放死人的屋”。当时,我以为农民是故意吓我的。</b></h1><h1><b> 此时, 我的寝室隔壁发生诡异现象,我心里更加紧张和害怕。难道世界上真的有鬼吗?我心跳到“咚咚”的响,只有故作镇静。我再手敲打了几下办公桌,然后悄悄起床,右手拿着煤油灯,左手顺便拿起唯一防身的竹笛。蹑手蹑脚地来的门边,轻手轻脚抽开门闩,时刻担心开门时被躲在门角后的坏人突然袭击我。</b></h1><h1><b> 我猛地一声快速拉开门,因用力过猛,风把煤油灯的火苗吹倒了,我深怕油灯吹息,急忙用手捂住煤油灯。这时候我已经吓得额头上直冒冷汗。</b></h1><h1><b> 趁着灯光稳定后,我急忙向杂屋四周扫了一眼,一条黄狗从一捆玉米杆里转出来。我担心黄狗碰过来咬我,弯腰捡起一根断课桌横枋防身。黄狗突然不见了。我以为黄狗躲进玉米杆里了,可找遍杂屋没有看见黄狗。我心里非常纳闷,哪有这样诡异的事?</b></h1><h1><b> 我回床上继续睡觉,可是刚刚过了一会儿,隔壁的杂物房又响起来了,甚至声音比以前还大。</b></h1><h1><b> 这次我真的吓得全身发抖,急忙翻身下床,抱起被盖往外祠堂跑,穿过学校来到一个青年农民胡兵家,结结巴巴地大声喊;胡兵...快..快开门,学校有鬼,我要在他家睡。</b></h1><h1><b> 因我周边的农民关系不错,有时候发一支8分钱一包的“经济”牌香烟,农民门还到处去张扬;“城市来的老师给我发了烟,比原来的郑老师好多了”。</b></h1><h1><b> 胡兵开门后,见我肩膀是搭披着被盖,惊慌而狼狈的样子,叫我快进屋,以免受凉。这时候已经是三更天了,我们的对话惊醒了胡兵的大姐和码,我把借住的原因告诉了他们,胡妈告诉我;你住那间寝室就是以前祠堂放死人的,刘氏家族的长辈死后三天后才能够入棺。并叫我今后就与胡兵一起住。我伴着鸡叫声有进入梦香。此事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如今我无法用科学来解释这件诡异的事。</b></h1> <h1><b><font color="#ed2308">五 村小学生住校补课的事</font><br></b></h1><h1><b> 第二天早上, 我把寝室闹鬼的事告诉几个民办教师,她们建议让学生留校补习,既可以陪伴我,又可以避免学生深夜翻山越岭的安全事故。<br></b><b> 我把寝室隔壁的杂物室腾空,准备让男生住宿;再把杂物室的楼上腾空,让女生住宿。我爬上楼看去,楼上堆满上万册佛教古经书。一个大木箱里放着刘洙源的老照片。原来这是土改村委会放的物资,<br></b><b>学生知道要同住一起补习功课,不但每个学生高兴,甚至每个家长及村委会都非常高兴。</b></h1><h1><b> 学生自带谷草、被盖和煤油灯及第二天早上的干粮。中午和晚饭回家吃,晚饭后到学校补课。男生住下面,女生住楼上,楼上放个尿灌给女生方便。<br></b><b> 晚上教室的黑板前,吊三盏煤油灯,因煤油凭票供应。学生的课桌上放一盏煤油灯,教室里煤烟隆隆。每晚教室后面围满了本村的男男女女,甚至有时候民办教师也来观摩我讲课。每天晚上朗朗的读书声在山沟沟里回荡。<br></b><b> 晚上补习结束,我担心万一发生火灾怎么办?学生灭灯后,我再坐在床上批改作业。以便第二天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br></b><b> 学生也很辛苦,天刚蒙蒙亮就起床,自带的干粮还相互交换着吃。而我的早饭是自己煮!学生对我也很关心;利用上学的路上,帮我捡柴,到学校后帮我担水,因学校没有开水喝,院子外的水井很环保,我和学生都用井水解渴,并未发现拉肚子的现象。<br></b><b> 另一件使我难以启齿的事:因一个男生家里没有多余的被盖,不愿来住校。我叫他与我同睡一床。不久我浑身发痒,原来是衣服和被盖都是虱子!真是羞死人了。原来学生头上也有虱子!冬天哪有换洗的衣服,我们每晚睡前,师生二人先捉完虱子再睡觉。<br></b><b> 另外,白天我常利用学生写作业的空闲时间,到各教室听听四个民办老师怎样上课?我发现民办教师既不会写《教案》,又不懂拼音,甚至普通话也不会。难怪每次公社统一考试倒数第一。</b></h1><h1><b> 每周星期六下午,我会开个“周前会”,然后教她们备课。我还经常利用学生作业空闲时间,我也主动请他们来我教室,听我是怎样用普通话上课的。所以,每个民办教师对我非常尊敬! 很快到了公社小学中期统一考试,由公社教师下对监督。中期考试后,老师们高兴告诉我;我们小学晋升到全公社第四名啦!四个老师扬眉吐气地表扬我,我也知道有我的付出。但我谦虚地说;是大家的努力,争取期末考晋升到第二名!大队支部书记来的学校表扬我们,他高兴地说;“刘家沟四大队小学终于没有倒数第一了”。他递支香烟给我,握住我的手激动地说;“谢谢王老师,你给我们大队争光了,今后需要什么,我尽力帮忙”。<br></b><b>我也不客气地说;学校晚上补课,照明的煤油没有供应票,能否帮忙解决?他爽快答应了。<br></b><b> 因为这次中期考试,四大队小学从倒数12名晋升到4名,学生家长对我格外敬佩了,送米、面、菜蔬、鸡蛋的天天都有。不但是我班的学生送,其他班级的学生也送,因我寝室隔壁的杂屋是“厨房”,学生经常到厨房和冷水,所以不会关门。很多菜蔬、鸡蛋是谁送的,我根本不知道。一次,我被窝里放了十个鸡蛋,我无意躺靠了一会儿,晚上发现全烂了,弄得我哭笑不得。在艰苦的环境,这是学生及家长对我工作的肯定,又是对我的鞭策,我不得不继续努力!</b></h1> <h1><b> 我班最大的 学生都16岁了,他们马上就要毕业了,如果连书信都写不来,老师就误人子弟了。因毕业班的作文是学生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把学生的写作加倍辅导。首先要学生懂得记叙文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是记叙文不可少的。不但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甚至坚持每早评讲日记,学生的日记越写越好,作为的写作水平也慢慢提高。</b></h1><h1><b> 为了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我以《我的老师》为题,让学生口述给我的外表,用文字给我“画像”,把我的外表真实地写出来。效果非常好,文章体现了真实性,避免了学生千篇一律和死记硬背的坏习惯。<br></b><b> 我还常常带野外培养学生观察力。一次,我带领学生到学校对面的半山腰去秋游,学生集体外出玩耍,真是新鲜而高兴。我主要让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水平。<br></b><b> 我无意发现半山腰有数十座明清时代的豪华古墓葬群,甚至古墓前还出现华表。华表是墓葬石牌坊全面立的一丈高的雕刻石柱,石柱上雕刻有精美的吉祥物,如麒麟、龙凤、狮子等!这是显示皇家贵族的庄严地位和历史见证!<br></b><b> 这里的古石碑高大而气派,石质坚硬细腻,碑帽圆形,刻有浮雕龙凤纹饰,雕刻工艺精美。古墓的布局讲究,完全是请风水先生看过地形地貌的。墓门选择八字形状,后辈人前途宽广之意。坚硬而规整的石栏板平整又打磨得非常光滑,石头的榫卯结构非常严实,怪不得数百年墓碑不倒。石栏杆的雕花工艺非常精美,工匠的龙凤动物浮雕、镂雕水平高超。墓碑的文字书写工整,骨力遒劲。对联对仗工整、对句精巧、字字珠玑、言简意赅。这是刘家沟深厚古文化的历史见证。<br></b><b> 当年我对这里的古墓葬及古建筑并非感兴趣,因为不懂这些深奥的历史文化,只是带领学生春游观景无意发现而已,后来从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后,才知道。<br></b><b> 因学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每天坚持写日记,每周一次作文,学生都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表达得清清楚楚。小学的数学难点是应用题的审题,用是什么计算方法解答,学生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成绩也就慢慢提升起来。期末考试后,四大队小学终于晋升到全公社第二名!全校师生高兴,全村老百姓更高兴,到处都能够听到赞美我的声音。<br></b><b> 寒假后第二学期开学,李校长告诉我;“刘家沟五大队小学要求与我合班。问我愿不愿意到五大队去‘’?因为五大队小学是出名的“汉卿学校”,这里的条件比公社学校还好;其一,五大队小学有八个班,三个初中班,五个小学班,只有四个民办老师。其余全是公立教师,师资力量比四大队小学雄厚!其二,汉卿小学是百年老学校,教室和教师宿舍比较规范,教学用具齐全。教师不再包班了;我只负责教语文课,照明的是电灯。其三,学校还有教师寝室、食堂、厕所、自留地…..而且是他们学校主动邀请我合班。为了更好提高学生成绩,实现四大队小学多考几个初中生的梦想!我自然爽快同意了。<br></b><b>不知为何,会议刚刚结束,区委一个领导宣传李校长"下课”了,所有老师热烈鼓掌!甚至中午在街上餐馆吃饭时,李校长一人坐一张桌吃饭,其他老师都围八人一桌,还有的老师故意借酒羞辱李校长!真是在位众星捧月,下台万人垒石了。<br></b><b> 至今,我对离开四大队学校时的场景终生难忘;全校老师和学生排起长队,依依不舍为我们班送别,有个老师还流着眼泪,把我们班的学生送到学校外面的田间小路,也还不愿意回头。</b></h1> <h1><b><font color="#ed2308">六 我在刘家沟五大队教书的日子</font><br></b><b> 富兴五大队学校离四大队学校有两里路,这里四面环山,中间地势比较开阔,堪称山区的小平原。这里水田较多,到处鸡鸣狗叫,鹅鸭成群,农民相比而下比四大队的富裕多了。</b></h1><h1><b> 这里是隆兴、会棚通往德阳市的小路。路旁边有两处古建筑,一座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六棱形七级石质雕刻字库塔。字库塔又叫“惜字塔”,是古时候因“敬天惜字”,崇儒重书”,专门用于焚烧字纸的古建筑。<br></b><b> 另一座是当地著名的古建筑“汉卿小学”,汉卿小学即是古时候的祠堂,又是刘氏家族的学校。隔壁是“龙形大院”,不远处还有“坟形屋基”。“燕窝屋基”,是整条刘家沟传统古文化村落的缩影,这里山清水秀,炊烟渺渺,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 汉卿小学东边是一片古代民居建筑群,院院相通,清一色穿斗木结构的灰色火砖小青瓦房。特别是汉卿学校与古民居</b><b>布局错落有致,</b><b style="color: inherit;">别具一格的科学设计,既有“左校右宿”的特色,又体现刘氏家族四代同堂的团结和睦美德。</b></h1><h1><b> 汉卿小学的四周是灰砖围墙,围墙中间是一座“八字形”亭阁式双扇木门。从石梯上进去,是一个长方形宽敞的庭院。庭院两边是高大的古老柏树,二人合抱的柏树枝干已经发黄,可细细的树叶四季常青。<br></b><b>从院坝进去是配殿,配殿的屋脊雕刻有花鸟、水草纹饰。虽然部分风化脱落,也能推断当年建造的精美风格;斜脊雕刻吉祥的仙人、走兽、及龙凤纹饰颜色发白已经残缺不全;配殿两边是教室和廊道,廊道上空是卷棚、撑拱、角牙、云墩等雕刻构建,这是古建筑廊道常见的木雕装饰。堂屋、厢房、厅堂、花台、廊道布局错落有致。<br></b><b> 穿过天井就是祠堂正殿。正殿比副殿略高,是这里的主题建筑。解放前是刘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地方,两边的厢房是教室。正殿的撑栱是镂空的雕刻图案、角牙是卷草纹饰、云墩和隔扇门窗的雕刻精美,纹饰典雅,因年久失修,现在保存不是那么完整。龙形祠堂富丽堂皇早不存在,雕刻已经风化,木构架开裂,颜色发白。古朴的墙壁不是那么平整光滑;庭院花园的假山和名贵的花草、树木花台早就被毁,只留下局部痕迹。如今,整个龙形大院建筑群严谨的布局,已由村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擅自改头换面!<br></b></h1><h1><b> 我在汉卿学校工作了一学期,结束了四大队小学无电、无水、无厕艰苦的日子。这学期完全是按照正规学校按时上课、放学,就餐和休息的,我也没有再有机会上夜课了。因环境舒适,工作轻松愉快,心情舒畅,所以不知不觉就期末考试了。我们班合并后共计53名学生,其中考进初中的学生达50人!实现了四大队小学考取初中的愿望,其中,班上的刘昌革和刘春先以后还当了人民教师。</b></h1><h1><b> 下学期我被破格调到集凤区中心学校工作。四年后,我调回龙中心小学工作,1989年底中江县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我顺利调县城从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我只在刘家沟工作了短短一年,时间虽然很短,但这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我特别回忆那时候绳洁的人民教师无私的奉献精神。</b></h1> <br> <br><br>